甘州区人民政府|甘州遍|毛文锡|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时间:2020-09-14  来源:山西导游词  阅读:

甘州区人民政府|甘州遍|毛文锡|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甘州遍|毛文锡|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甘州遍

毛文锡

秋风紧,平碛雁行低。阵云齐。萧萧飒飒,边声四起,愁闻戍角与征鼙。

青冢北,黑山西。沙飞聚散无定,往往路人迷。铁衣冷,战马血沾蹄。破蕃奚。凤皇诏下,步步蹑丹梯。

(1)、词的上阕意象选取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4分)

(2)、词的下阕从哪两个方面描写战争的艰苦和残酷?并简要分析词人对这场战争的态度。(4分)

(1)词的上阕选取了“秋风”“平碛”“雁行”“阵云”“戍鼓”“征鼙”等颇有边塞特色的意象,描写出环境的萧杀恶劣,渲染出紧张的战争气氛。(2分)“秋风”“平碛”“雁行”等意象诉诸视觉,而“戍鼓”“征鼙”等意象诉诸听觉,视听结合,构成了有形有声的立体意境,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2分)

(2)词的下阕从正面和侧面两个方面描写战争。“沙飞”“路人”从侧面烘托战争环境的险恶,“铁衣冷”“血沾蹄”正面描写战争之残酷。(2分)【或从环境,主体行为或说人(马)的活动上理解,也可给2分】

词人对这场战争持肯定的态度,他歌颂将士不畏艰险、奋勇杀敌,希望他们打败“蕃”“奚”,建立功勋,得胜归来,升阶受赏(2分)【或从“愁、青冢、血”等词也可看出词人对这场战争所造成的伤害的有些许不满和责难(2分)】

赏析

【鉴赏】

毛文锡,五代词人。其生卒年不详,字平珪,高阳(今河北高阳东)人。《花间集》中收他的词31首,《尊前集》收1首,共32首。他属于花间派词人,与欧阳炯等人以工艳语的小词为前蜀后主王衍所赏识。所撰《巫山一段云》(“雨霁巫山上”)等词,不仅为当时人传咏,亦受后世盛赞。

《甘州遍》这一词调,又叫《甘州》、《甘州曲》、《甘州子》、《甘州令》等。毛文锡在另一首《甘州遍》中写道:“美人唱,揭调是甘州。”明人杨慎在《升庵集》中说:“乐府家谓揭调者,高调也。”就是说揭调是一种高亢昂扬的曲调,“甘州”词调就属于这一类。这首词是以《甘州遍》这一高调来写边塞题材的壮词,曲调和内容、调情和词情十分和谐。这在缕玉雕琼、裁花剪叶的花间词中,堪称是别调异响了。

词上片一开始便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秋风紧,平碛雁行低,阵云齐。”深秋时节,寒风阵阵,在乎远旷阔的大沙漠上空,成行成队的大雁向南飞去。大雁是候鸟,春则北归,秋则南去,所以当人们身处北国或戍边塞外时,常常借助于大雁的归去来寄托思远念归的情怀。因而,秋雁与边塞沙场便常被连在一起来描写。这首词里写沙漠飞雁,无疑也包含征人目送北雁南飞时所引起的雁归人未归的无穷愁思。此外,“平碛雁行低”的“低”字,并非写雁飞得低,而是因为景物单调的沙漠旷远无际,与天相连,使得在无边沙漠与无边云天之间飞过的雁阵,在人们的视觉中产生了一种错觉,仿佛飞得很低似的。刘长卿《登余干古城》诗云:“平沙渺渺迷人远,落日亭亭向客低。”岑参《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诗云:“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写的都是在没有参照物的平旷的大沙漠中,人们对景物所产生的这种特有的感觉。这个“低”字,既真切地显示了沙漠的广阔无垠,又生动地传达了望雁人的主观感受。

“阵云齐”是写争战的气氛。阵云,或理解为战云,指边塞上临战时的紧张气氛和战斗中扬起的尘土烟云。但这些似不能用“齐”字来修饰。所以这里的“阵云”,应作战阵如云讲。“阵云齐”,描述的是战阵延绵如云、整齐排列、严阵以待的情景。《史记·天官书》中“阵云如立垣”句可证。前三句中每句的最后一个字“紧”、“低”、“齐”,都提炼得十分准确,使人透过这些如实的描绘,感受到战争气氛的紧张。

“萧萧飒飒,边声四起,愁闻戍角与征鼙。”边声,包括边塞上自然界中的种种声音和人事活动中所发出的声音,如风声、雨声、虫鸣声、马嘶声、人喊声等等。这是边塞上所特有的一种和声,萧瑟凄清,最容易使征人产生念远怀乡之情。“边声四起”一句,原出自李陵《答苏武书》:“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晨坐听之,不觉泪下。”后来又见于相传为蔡琰所作的《胡笳十八拍》中:“日暮风悲兮边声四起,不知愁心兮说向谁是?”可见,早在汉魏时,人们就用“边声”来烘托悲凉的意绪了。在这首词中,这种意绪被词人进一步强化了。词中首先以“萧萧飒飒”状“边声”,使人产生一种肃杀之感。其次,说“边声四起”,来自四面八方,仿佛其声瀰漫在整个空间,无处不闻,即使想不听也不可能。再次,在这充耳的边声中,突出了军营中凄厉的号角声(戍角)和惊心动魄的战鼓声(征鼙)。这使人立刻意识到生与死正鏖战急;这便在凄凉的意绪中,又增加了一种悲壮的气氛。这里对“边声”的描写,是运用了加倍渲染的手法;经过如此层层渲染,自然地逼出了一个“愁”字:“愁闻戍角与征鼙”。“愁”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一种抽象情感;但通过“平碛”、“雁行”、“阵云”等目中所见景物之刻划,通过“边声”、“戍角”、“征鼙”等耳中所闻声音之渲染,却显得具体、饱满而又充实。同时,这无形的万缕愁丝,也将上片中所写的各种景物和气氛,暗中串织在一起,使之成为和谐的、有机相连的浑然一体。

下片承接上片意脉,描写征戍生活的艰辛:“青冢北,黑山西。沙飞聚散无定,往往路人迷。”“青冢”,汉王昭君墓;“黑山”,亦名杀虎山;均在今内蒙古境内。因为青冢和黑山均地处塞外边陲,而且在塞北是比较突出的景观,所以前人诗歌中常以它们作为北方边地的代称,并非实指,本词亦然。边地茫茫沙海,气候变幻无常,往往突然天昏地暗,狂风怒吼,转眼又风过天晴,骄阳似火。由于边风强弱多变,致使飞沙“聚散无定”。在弥天风沙中行走,最容易迷失方向。这种恶劣而又奇特的自然现象,是中原和江南所没有的;它进一步衬托出了兵士们戍边的艰辛和劳苦。

全词最后写道:“铁衣冷,战马血沾蹄,破蕃奚。凤凰诏下,步步蹑丹梯。”深秋,将士们穿上冰冷的铠甲,冲锋陷阵,挥戈杀敌。随着顽敌纷纷饮刃面毙,不但骑在马上的将士血染征袍,就连纵横驰骋的战马,也血沾飞蹄。蕃奚,这里泛指北方入侵之敌。经过浴血奋战面大破顽敌荣立边功的将士,将受到朝廷的封赏和君主的恩赐。“凤凰诏”,也叫凤诏,即天子诏书。丹梯,即丹墀;指古时宫殿前用红颜色涂饰的石阶。这里借指朝廷。全词结句“步步蹑丹梯”,可以理解为想像荣立边功后,便会受到朝廷封赏;也可理解为有功之臣正迈步丹墀,受到朝廷封赏时的情景。不管哪种解释,都有一种号召、鼓舞的力量。清人陈廷焯评这首词的结尾说:“结以功名,鼓战士之气。”(《放歌集》卷一)

甘州区人民政府|甘州遍|毛文锡|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http://m.cyloushi.cn/daoyouci/149974.html

推荐访问:甘州在线 甘州小娘子 蓟州 白芍甘草汤 甘州八声 甘州宾馆 甘州回鹘 甘州粮仓 甘州中学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本类排行 本类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