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学习习总书记就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第六次集体学习讲话体会

时间:2019-12-27  来源:心得体会  阅读:

【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学习习总书记就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第六次集体学习讲话体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4日上午就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第六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提出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更加体现了我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是强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中国梦是复兴梦,就是要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是幸福梦,就是要实现人民幸福。中国梦不仅要求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更是人民幸福指数的提升。党的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五位一体”的建设正是我们党站在全局的高度要求全党和全国人民,要更加自觉地珍爱大自然,更加积极主动的保护生态环境,在改进生产方式和改善生活方式上重视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不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将会导致有限的资源更加匮乏,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生产力,没有了后劲,就会丧失了核心竞争力。我们的能源、水土资源等,均不足以支持现有的发展模式,不改变增长方式,我们的经济就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习近平同志今年4月在海南考察时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是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感的重要保障。试想,如果整天生活在雾霾天气里、周边尽是高楼林立的混凝土建筑、喝着污染的水、吃着不安全的食品,我们的中国梦能实现吗?有钱人可以去天然氧吧享受,可以喝着优质的矿泉水,那么那些平民百姓呢?这种环境的不公平也会带来民众的不满。因此,只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才能满足中国梦的需要。

生态文明建设是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重要措施

2012年11月,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的讲话中明确指出,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小康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十八大报告也强调,要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目前,水、大气、土壤等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总体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遏制。一些重点流域及农业面源污染、湖泊富营养化严重,群众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一些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不合格。“太湖水华”、“长江无鱼”、“癌症村”、“毒蘑菇”……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种“五位一体”的建设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深刻地影响到物质生产方式、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变革。生态环境问题本质上是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和消费模式问题。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就必须在转变发展方式上下功夫,在调整经济结构上求突破。要求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达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这样的经济发展模式才是可持续的。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价值取向。将科学的自然价值观融入环境教育和环境伦理建设过程中,提高全社会的资源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念,有利于丰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通过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增进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素质,保护中华民族世代赖以生存的家园,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基础条件。

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题为《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后,在回答关于环境保护的问题时,习近平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中国要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必须要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中国明确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要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发展是硬道理,但是,我们也一定要借鉴国外发展的经验,吸取他们在环境方面的教训,少走弯路,尽量不要走“先破坏再治理”的老路。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当前我党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发展道路,强调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全会利用了生态管理中的“分室管理”理论,在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对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模式区别对待,对生态保护重点区域将“不以GDP论英雄”,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

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就是要考虑到中国的国情。人口大国、资源紧缺、环境压力大,都是我们的问题,这种条件下的生态建设,就必须统筹兼顾、合理规划。

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兼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如何在发展经济中兼顾环境,是我们的重要课题。如PX项目引发市民担忧、转基因食品引起社会不安等,均反映了人民对环境、健康的不断增加的要求。如在水环境方面,前些年因造纸产业引发的淮河污染问题导致水体生物几乎消失、长江流域水环境质量下降及渔业资源匮乏与流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湖泊富营养化和周边工农业发展问题、城市地表及地下水污染与工业发展的问题等,均牵动着地方经济与环境的矛盾。发展是我们的需求,也是我们的特色。我们国家整体上还没有完成工业化的进程,社会发展水平尚未能达到文明形态发生整体转变的物质或技术支撑的地步,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也是初级的生态文明阶段。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再走发达国家老路,需要创新出一条符合我们自身特点的新路,用解放换思想,用创新换结构,用技术换环境。“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树立人与自然平等的生态文明意识,对自然有敬畏之心,不盲目破坏资源、破坏环境而追求一时的GDP数字,要谋长远、谋全局、谋子孙。充分利用市场的杠杆,体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把自然资源、环境资源等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纳入发展的市场中去平衡,建立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以及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才能体现生态的理念和价值,才能真正避免企业赚了钱、社会承接了污染和资源的问题,才能实现有偿使用、合理补偿和充分保护机制。

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资源节约为基础:习总书记强调,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生态文明的建设,首先就是要减少对资源的掠夺,合理规划,优化利用国土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产业结构转变,大力发展低资源消耗型产业,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发展循环经济,大幅度降低能源、水土资源等消耗。

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环境保护为前提:习总书记强调,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加强环境保护,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我们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的经济增长老路。我们既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治理污染的经验教训,吸收他们治理污染的理念和技术,又要结合我国国情,创新思想和方法,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合理规划城镇化推进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合理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给自然留下修复的空间,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大力发展低污染、低排放产业,控制单位GDP污染排放量。发挥体制和制度优势,尽量缩短污染治理进程,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于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问题、水污染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等,必须下大力气抓,一抓到底,让人民看到政府的决心,看到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同时,环境保护也是一场硬仗,也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此外,需要严格法治管理,坚持谁污染谁负责,而且要负责到底。美国的超级基金制度非常值得借鉴,对于渗漏到环境中去就可能对公众健康、福利和环境造成“实质性危害”的物质为“危险性物质”,当事人不管有无过错,任何一方均有承担全部清理费用的义务。

搞好生态文明建设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加强学习、提高本领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央党校成立80周年大会上强调,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提高本领。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错综复杂的新问题,要认识好、解决好各种问题,唯一的途径就是增强我们自己的本领,增强本领就是加强学习,既要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增长解决问题的新本领。我们面临的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问题也十分复杂,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如何处理好各方面的矛盾,就需要我们领导干部加强学习,提高我们的工作本领。

首先,加强学习,提高我们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心底无私天地宽”,人民利益大于天,我们只有在工作中处处体现出共产党人的百姓情怀,体现务实的作风,才能不追求个人一时名利得失,片面为了经济增长,留给后人一个“寂静的春天”,一片不长树木的混凝土地。

其次,加强学习,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和统筹兼顾的宏观决策能力。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既相互促进,又相互矛盾,是矛盾的统一体。做好了是一个良性循环,做得不好,就会出现经济增长的短期效应,环境恶化的长期影响,最后民不聊生。领导干部必须站得高、看得远,高瞻远瞩,统揽全局。能观大势、谋大事,才真正做到“一盘棋”,“五位一体”统筹发展。

另外,通过学习,增强自信和创新精神。生态文明建设,产业结构优化、技术升级等,都有着鲜明的区域特色和阶段特色,需要有创新精神,要有自信。但是这种自信不是盲目的,是通过学习,在实践中学、在经验中学、在“摸着石头过河”中学,全面了解各方面情况,才能在思想上、管理上、技术上有真正的创新,而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而“水土不服”。通过加强学习,掌握自然发展的规律,更好地使我们的经济发展适应自然规律,而不是去“改造自然”,从而达到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

总之,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基础。我们必须努力培养生态意识,遵循自然规律,把人放入自然的统一体,正确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敬畏自然,这样我们才能从自然获取更多,才能实现我们人类的永续。正如习总书记强调的,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作者:解绶启

【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学习习总书记就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第六次集体学习讲话体会

http://m.cyloushi.cn/gongzuobaogao/135254.html

推荐访问:学习习总书记讲话心得体会 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 学习习总书记讲话 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心得体会 深入学习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学习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本类排行 本类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