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市政府领导名单_2015年海东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时间:2020-10-23  来源:社会实践报告  阅读:

海东市政府领导名单_2015年海东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5年2月10日在海东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长张晓容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2014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面对宏观经济环境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我们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作为,逆中求进,全市呈现出经济增长、结构优化、后劲增强、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较好地完成了市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第一,综合施策,投资拉动,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坚持把稳增长作为重要任务,充分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和消费基础作用,加强调控,多措并举,力促经济平稳运行。经济总量持续攀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7.7亿元,同比增长15.1。其中第一产业完成53.1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完成201.3亿元,增长20.4;第三产业完成123.3亿元,增长11.5。地区生产总值等五项指标增速位居全省第一。二、三产业比重继续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投资消费双轮驱动。我们把谋划重大项目放在首位,连续两年安排项目前期经费1.48亿元,迅速做实了项目库。狠抓重大基础设施、工业园区、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投资,实施各类项目1297项,完成投资508亿元,增长25.3,投资率达134,沿湟四县(区)投资规模均突破100亿元,投资在经济发展中的“顶梁柱”作用更加凸显。注重消费拉动,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71.4亿元,增长13.5。工业经济高位运行。认真贯彻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工业稳定增长以及减轻企业负担等政策措施,帮助企业克服困难,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完成工业增加值150.6亿元,增长18.4,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115.2亿元,增长18.1。新增规上企业16家。民营经济活力充分释放。我们树立强烈的县域经济意识,全面落实工商登记改革措施,优化市场准入环境,有力地激发了民营企业发展活力,对县域经济的支撑作用持续增强。全市新注册各类企业3076户,同比增长207。民营经济增加值达137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36.3,同比增长37。财政金融支撑显著增强。我们坚持抓自有收入与争取国省支持并行,财政收支实现“三个突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17亿元,增长26.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突破180亿元,同比增支42.7亿元,增长31;专项资金争取量突破118亿元,同比增加39.5亿元,增长50。盘活存量资金51.9亿元,财政对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显现。及时出台支持金融业发展意见,金融杠杆作用不断增强。各项存款余额达到445.2亿元,增长20.4,贷款余额达到213亿元,增长27.7,存贷比达到47.8,提高2.8个百分点。融资担保持续发力,全社会融资总额达到266亿元,增长30。12家担保机构新增担保贷款4.6亿元。海东投资公司首次12亿元企业债成功发行。

第二,优化结构,提质增效,产业支撑基础更加坚实。现代农业再结硕果。我们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心里,抓在手上,实施了一批现代农牧业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6.2亿元,同比增长24。“黄河彩篮”现代菜篮子生产示范基地当年开工、当年投入运行,成为全省菜篮子工程的样板;鼓励乐都通力等民营企业投资现代农业,仅在“黄河彩篮”品牌下,吸引民营企业27家,投资总额10亿元。互助、乐都等园区种养规模和引领作用显著提高,主导产业不断壮大。以全膜玉米和燕麦为重点的饲草饲料产业快速发展。全市特色优势作物面积占总播面积的85,种植蔬菜36.8万亩,新建各类温棚4560栋,新建畜牧业示范场23个、家庭牧场1530户,规模化养殖程度达45。粮食和蔬菜产量连续保持增长,海东重要菜篮子基地地位进一步巩固提升。新型工业加速推进。以传统产业的提质增效,巩固了产业支撑的基础。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向延长产业链要效益。实施余热发电等技术改造,铁合金、水泥、电解铝等传统优势企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水泥、电解铝产业装备和技术水平明显提升,铝基合金产业链延伸实现新突破。以新兴产业的加快发展,增强了产业支撑的后劲。实施重点项目21项。汉能光伏、安飞科技、江源铁塔、康泰铸锻、万康铝业、青稞原酒、保税物流等项目进展顺利,部分项目具备试生产条件。园区累计完成投资344.4亿元,实现了“三年见雏形”的目标。以科技创新增添了产业支撑的新动力。全省首个院士工作站落户海东。青海中关村基地等创新孵化平台入驻企业68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5.6。第三产业蓄势正发。青藏高原国际物流商贸中心成为我省发展现代化国际物流的重要基地,西宁海东国家级口岸建成投运。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列入商务部跨区域农产品流通重点项目。完善金融市场,普惠金融服务实现乡镇全覆盖。房地产业及住宅建设快速发展,完成投资87亿元,增长79.6。三大文化旅游品牌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喇家遗址成功进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行列,考古发掘成果丰硕,“一馆三棚”设计方案完成;瞿昙寺文物保护规划获国家批准,征地拆迁、广场等景区环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互助土族故土园被列为国家5A级景区预备名单。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发展势头强劲。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2.5亿元,增长32。

第三,规划引领,基础先行,统筹城乡发展和生态建设步伐加快。城区规划建设再开新局面。《海东市核心区规划》获批,编制了《城市建筑风貌导则》,城市职能定位、发展格局和特色风貌更加明确。确立了建设河湟特色现代化生态宜居城市的城市定位。核心区道路桥梁、给排水管网、电力通讯、地下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临空综合经济园南片“七通一平”基本配套;物流园区三号路、南绕城连接线等工程进展顺利。高铁新区一期6206套安置房建成;朝阳山安置区62栋安置楼主体封顶。开工青海高职、朝阳中学、行政中心等公共服务项目。乐都熊沈家、平安杨家等棚户区改造及市政配套设施建设迅速推进。核心区完成投资近120亿元。城乡基础建设取得新成效。开工建设隆循高速、循大高速、民小一级、川大一级、扎碾二级、西宁绕城环线二级等6条国省干线公路。新改建农村公路895公里。建成乐都客运站。完成交通投资45.5亿元,创历年新高。兰新高铁开通,海东西、乐都、民和等站场投运,我市步入高铁时代。湟水北干一期干渠全线贯通,文祖口、河西沟水库和积石峡、公伯峡、李家峡水库灌溉工程进展顺利,解决了7.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水利投资20.6亿元,创历年新高。空港110千伏输变电等工程建成投运,完成电力投资2.17亿元。城乡基础设施完成投资77亿元,区域发展的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区域经济发展呈现新亮点。乐都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新城建设全面铺开,旧城改造重点突破,企业技改成效明显,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南北山绿化力度空前。平安县旧城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城市结构和面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地区生产总值和规上工业增速高于全市,饲草种植和富硒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互助县生产总值接近百亿,以绿色产业园和特色旅游业引领绿色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城市框架拉开,品位明显提高,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特色现代农业在全省的地位稳步提升。民和县新旧区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以铝基合金深加工为主导的产业方向更加明晰,三川地区发展有了新开端,农业生产迈上新台阶,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化隆县巴燕、群科“双城”建设思路更趋明确,项目投资增幅高于全市,拉面经济转型升级迈入新阶段,民营经济活力不断凸显,县域经济发展充满希望。循化县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居全市前列,穆斯林产业园发展纳入省级布局,民营资本投资热情高涨,菜篮子基地、公路交通等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生态海东建设迈上新征程。我们切实肩负起生态保护第一的历史责任,大举推进南北两山绿化,投资3亿元完成绿化20平方公里,创单项绿化面积规模全省之最。完成天保、三北工程等生态造林17.6万亩,封山育林11.1万亩。加大母亲河保护力度,平安心、大地湾、蚂蚁山等湿地公园开工建设。改扩建污水管网174公里,完成循化、互助、平安、民和等污水处理厂新建扩建工程,开工建设乐都10万吨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湟水河水质达标率提高13个百分点,高于国家下达指标。全面完成燃煤锅炉改造、文明工地建设、企业污染治理等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71。对30项生态敏感区域重点问题实施限期整改。

第四,以人为本,民生优先,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坚持公共财政继续向弱势群体、薄弱行业、民生领域倾斜,民生支出占到财政总支出的78,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更加坚实。就业增收更添实惠。城镇新增就业9304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3以内,以就业困难群体为主的技能培训达2.95万人次。发放创业促就业贷款2.5亿元,财政贴息2078万元。行政事业单位公开招录和招聘高校毕业生719名,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到88.2。转移输出劳动力55.7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44亿元。出台进一步促进拉面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助推拉面经济转型升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14元,增长9.18。农民人均纯收入6979元,增长12.8。社保水平持续提升。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了企业退休人员、城乡低保、医保、工伤保险等11项政策补助标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参保和医保基金风险防控走在全省前列;“金保工程”信息化试点圆满成功,发放社会保障“一卡通”填补了全省空白。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为48万低保五保对象、受灾群众等发放救助金5.2亿元,增长20.7,特困群体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编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发展规划,新建幼儿园59所。学前三年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75.9和83.6,高考上线率达到99。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补助标准持续提高。累计投资12.2亿元完成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三年任务。卫生事业稳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不断深化,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先住院后结算、分级诊疗等服务模式不断完善,医保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到76。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乡村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在全国推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到及时处置。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72‰。惠民工程普及大众。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3.17万套、农村“两房”2.88万户,城乡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建立精准识别和帮扶机制,落实扶贫资金4.7亿元,在163个村实施了整村推进项目,易地搬迁农户4035户,减贫8.34万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和“平安海东”建设,切实强化涉藏维稳,规范寺院管理,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有效调处地界纠纷等突出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强力推进信用海东建设,信用环境明显好转。圆满完成村级换届,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强化。高度重视信访工作,信访案件办结率达到95。切实加强道路交通、消防安全、食品药品、工矿企业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安全生产形势良好。加强价格调控,物价水平控制在预期范围之内。深入推动“双拥”工作,加强了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红十字工作稳步发展,地震、人防、气象、档案、质监等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新进步。

各位代表,经过一年的扎实工作,在市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市政府承诺的十件民生实事全部兑现!

第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我们努力打造全省改革的高地,加快推进最具海东特点的改革。市县(区)在全省率先公布了权力清单,大刀阔斧简政放权,市级取消下放了49的行政审批事项。制定出台制度性文件65份,清理规范性文件1115份,政府运行步入规范。出台系统性改革方案,构建全市农村金融服务新体系,启动“三农惠民”贷款发放,农村贷款难问题开始得到解决。主动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吉尔吉斯斯坦等国签订了合作往来的框架协议。成功举办合肥高原绿色商品展交会。年内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55.3亿元,经济发展的活力动力不断增强。

第六,转变作风,优化服务,政府公信力执行力明显提高。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解决“四风”问题,机关作风进一步转变,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三公”经费大幅下降。坚持依法行政,法治海东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01件,政协委员提案58件,办复率均为100。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政府自身建设迈出新的步伐。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中央各项大政方针,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紧密结合海东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尤其在以下五个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一是城市群建设进入新阶段。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海东在兰西经济区中部快速崛起”的新要求,明确了建设生态山水城市的新目标,新城区建设框架全面拉开,旧城改造同步推进,成功跻身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城市,我市已迈入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时代。二是生态海东建设步入新境界。把生态文明作为海东发展的最高价值追求,以循环经济先行区建设为引领的绿色发展方向更加明确,迅猛推进南北山绿化等生态建设重大工程,成功跻身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奋力打造生态海东已成共识。三是海东特点的改革取得新进展。率先出台政府权力清单,大幅精简下放行政审批权,走在全国前列。制定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系统性方案,启动“三农惠民”贷款发放,农村金融改革迈出重大步伐。四是现代品牌农业实现新突破。以“现代技术 现代资本”为核心,在“黄河彩篮”生产基地引进国际一流生产技术,构建公私合营的规模化资本股权纽带体系,打造了全省现代品牌农业新亮点。五是综合实力得到新提升。经济总量持续攀升,人均生产总值突破4000美元大关。专项资金争取规模空前,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创历史新高,支撑发展和改善民生的能力显著增强。

各位代表!上述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省直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级人大、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广大干部职工和各族人民群众齐心协力、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职工和所有参与海东发展的建设者、创业者,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宗教界,向省驻市各单位、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和武警官兵,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付出了艰辛努力,也取得了丰硕成果,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评价指出“海东市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产业发展提速,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在兰西经济区的地位稳步提升”。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新的增长点不多,稳增长面临严峻考验。二是重大项目储备不够,前期工作滞后,招商引资任务艰巨,保持投资持续快速增长的压力大。三是农村贫困面大,农业投入不足,农民贷款难,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大,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任务重。四是政府自身还存在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抓项目、促发展的主动性不够,适应新常态、落实新任务的能力不高。总体上看,经济总量小、综合实力弱,民不富、市不强,是我市长期面对的基本市情。我们将进一步深化认识,直面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5年工作总体要求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牢牢把握战略机遇,主动适应新常态,全面贯彻落实省委“24字”战略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乘势而上、创新发展的工作基调,以生态文明理念统领经济社会发展,以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改革创新和依法治市贯穿于全领域,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改善民生福祉,确保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为“十三五”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与生产总值同步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省下达指标之内,城镇新增就业92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

这些指标,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我市工作的要求,综合考虑了现阶段我市经济增长潜力和宏观经济环境,既有利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又为生态保护、产业升级创造条件。同时保持了民生指标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实现以上目标,可确保“十二五”规划圆满收官。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发展基数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实现12的预期目标,难度大、任务重,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注重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主动引领新常态,发掘培育增长点。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是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新常态下旧的模式要转换,新的机遇在孕育。在新旧动力交替更迭之际,我们必须敏锐洞察,抢抓机遇,聚焦现代农业、生态环保、新型材料、信息产业、健康养老等重点,加快培育一批新的增长点。以新常态下的新作为,创造经济工作的新业绩。二是全力以赴稳增长,加快发展不动摇。稳增长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大前提。海东处于撤地设市之后的关键历史阶段,承担着打造全省科学发展新增长极的重任,实现在兰西经济区中部快速崛起和建成全面小康的目标,不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是不行的!可以说,“发展任重道远、时不我待,我们没有理由歇脚停步”。必须一心一意谋发展,咬定青山不放松,乘势而上,加快发展。三是坚持保护第一,以生态文明统领发展全局。生态保护第一是青海面向未来的战略抉择。我们要以生态文明理念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肩负起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的历史责任,坚持循环经济为引领的绿色发展方向,把良好的生态环境打造成海东最大的优势、财富和品牌。四是发挥市县两个积极性,统筹区域均衡发展。中心城区加快城市建设和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尽快完善城市功能,壮大产业支撑,增强中心城区聚集、辐射、带动能力,迅速形成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各县要积极适应撤地设市新变化,找准发展新定位,构建符合自身特点的产业体系,发现培育新增长点,激发县域经济活力。以坚强有力的市级统筹能力,坚实稳固的县域经济基础,构筑“市带县、县强市”发展格局。五是全面深化改革,充分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海东经济发展虽然相对滞后,但全面深化改革不能落后。抓住建市之初机构小、人员少、政府重构的机会,把简政放权推向深入,加快建立和完善“三个清单”,将我市建成营商环境最优、发展活力最强的地方。农村金融服务体制综合改革是最具海东特点的重大改革,是我市农民增收的关键一招,我们一定要以深厚的为民情怀,坚决把这项承载着全市百万农民期盼与梦想的改革进行到底!

三、2015年主要工作任务

(一)强化项目支撑,促进投资拉动经济持续增长。海东正处在打基础、上台阶的关键阶段。项目和投资始终是加快海东发展的核心动力,必须坚持投资拉动不松劲。做实项目储备。继续抓好项目前期工作,围绕“十三五”规划、“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和国家扩大内需的重点投向,紧盯城镇基础设施、现代农业、工业转型升级、高成长性服务业、节能环保与生态建设、社会事业6大领域,再谋划一批重大前期项目,加快完成172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主动配合做好西成铁路、海东南绕城高速、湟水北干二期等国省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加强项目招商。当前,海东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基本配套,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土地储备充足,具备了大规模招商引资的条件。重点谋划推介50个重大招商项目,主动跟进镍基合金深加工、动力电池隔膜、磁悬浮风力发电等12个项目和康泰铸锻大压机产业链招商,加大核心区房地产、棚户区改造、商贸流通、健康养老等领域的招商力度,确保年内一批骨干项目落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80亿元,增长20。狠抓项目建设。充分发挥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牵引作用,重点抓好交通、水利、能源、城市基础设施等领域的重大项目,提升支撑能力。开工建设各类项目1343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20亿元。交通建设,以增强湟水、黄河两河流域联系为重点,大力推进出省通道、城乡一体化路网建设,加快隆循高速、川官一级、扎碾二级公路建设,开工建设乐都至化隆、西宁绕城环线平安至湟中段、西宁至甘禅口路面改造等工程。加快形成市域五纵六横交通路网。增加和完善主城区高速公路出口,优化城市对外交通条件。加快农村公路提标升级,新改建农村公路877公里。完成交通投资70亿元以上。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快城镇道路改造、公交站场、公共停车场、行人过街通道、自行车专用道等建设,增加公交线路,改善群众出行条件。水利建设,文祖口、河西沟水库和积石峡水库灌溉工程年底蓄水贯通;加快建设公伯峡、李家峡南北干渠、湟水北干一期配套等重点工程;开工建设循化夕昌、互助松多、平安牙扎、乐都杨家水库及湟水河、黄河干流防洪工程;扎实推进乐都大麦沟、民和满坪、湟水河综合治理亚行贷款和黑泉水库输水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饮水安全目标。完成水利投资15亿元以上。能源建设,开工佑宁750千伏、高寨110千伏输变电站等工程,全面完成农网低压线路改造,积极做好“黄河彩篮”等重点项目电力保障。稳妥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总装机量达到50兆瓦以上。抓好循化、化隆两县天然气输气管道建设项目,力争早日实现县县通燃气。开工建设涩宁兰输气管线迁移工程,消除安全隐患。强化项目保障。继续落实项目调度制度,推行重点项目建设市级领导负责制,完善部门并联集中会商审批项目制度,加快项目土地、规划、环评审批进度,在3--5月份形成全面开工的大场面。继续盘活存量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把积极申报各类国家级试点作为争取专项的重要渠道,重点争取综合管廊、公积金支持保障房建设、海绵城市、信息惠民、三网融合、循环经济标准化、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等国家试点城市;推进海东城投公司20亿元企业债发行工作。继续壮大市县土地储备中心、担保公司等各类融资平台实力,加强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担保支持,多渠道扩大融资规模。全面启动平安县和乐都区农信社改制工作。积极吸引青海银行、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新设立8家分支机构。依法强化信用体系建设,着力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力争专项资金增幅保持在20以上,各项贷款余额增长20,全社会融资规模增长15,财政支出突破200亿元。

(二)实施品牌战略,打造现代农业新优势。巩固和发展现代农业是加快海东发展之基。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快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大特色规模。提升农业示范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继续做大“两优八特”规模,推进蔬菜、果品、肉类、冷水鱼及富硒农产品等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夯实品牌农业发展基础。建成“黄河彩篮”一期工程。新增日光节能温室6000栋、拱棚1200栋,种植蔬菜37万亩,全膜玉米和马铃薯100.5万亩,种植饲草105万亩、加工转化率达到20,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47,主要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37。推动农产品产地保鲜仓储设施建设,加快构建跨区域冷链物流体系。做亮生态牧场。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发展饲草产业,支持青贮玉米和燕麦、苜蓿等饲草料种植,推广放牧与补饲结合养殖新模式,在平安洪水泉、化隆卡日岗、循化孟达山等地区规划饲养规模10万头只以上的12个区域性现代生态大牧场,年内建成20个饲养规模5000头只以上的现代生态牧场,将其做成引领全省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新品牌。做强资本运作。资本是品牌农业的翅膀,“黄河彩篮”是品牌农业资本化的有益尝试。继续以专项资金撬动金融资本,吸引民营资本主动参与品牌农业,着力构建多元化的资本股权纽带体系,用资本杠杆的力量助推品牌农业快速发展。加快建成乐都通力、化隆佳禾、循化兴旺等“菜篮子”基地、规模养殖场。全年吸引民营资本15亿元以上。做优特色品牌。实施品牌战略,以高原无公害、生态有机、富硒等为金字招牌,“黄河彩篮”为地域标志,培育一批以雪域果蔬、肉蛋水产为代表的品牌产品,让海东品牌农业走向全国。年内认定农产品地理标志6个,绿色农产品12个,无公害农产品20个。做实人才保障。把培育职业农民作为提升劳动者素质的核心任务,在农业示范园区、“菜篮子”基地、规模养殖场等搭建培训平台,重点培养200名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大学毕业生和农技人员领办、创办合作社30个,支持建设家庭牧场1500个。以“黄河彩篮”基地为重点,加大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再选招50名大学生进入园区创业。

(三)加快园区发展,着力增强产业支撑力。构建绿色先进生产力体系是加快海东发展之要。要以建设现代化综合性产业园为方向,坚持做优存量固本强基,做大增量增强实力,提升经济发展的产业支撑力。力争新培育规上企业10户,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5,一般性工业投资完成114亿元。产城一体完善配套。坚持“融为一体”的体制机制,市县(区)主动承担园区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职能;突出“产城融合”定位,推进园区与城市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一体化建设。临空综合经济园和现代物流园实现路网成型,水电路气全面配套,加快乐都、互助、民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增强园区承载能力和生产配套能力,为企业入驻创造良好条件。园区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7亿元以上。做优存量固本强基。把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作为稳增长的基础,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充分释放电解铝产能,加快延伸电解铝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建成庆丰铝业30万吨和万康铝业20万吨铝合金铸锭、棒材生产线,电解铝就地加工转化率达到90。铁合金、水泥行业以控制总量、调整结构为重点,发展高纯硅、合金硅等特种硅铁,开发高抗、中热、快凝等特种水泥。加快开发玻璃纤维、光伏玻璃、导电膜玻璃等新型产品。发展中高档石膏制品产业。继续加强对农产品精深加工、青稞酒、清真食品、民族用品等特色轻工业的扶持力度,努力提升品质和规模。扩大增量增强实力。以加快园区现代化新兴产业为重点,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全力做大新兴产业增量。加快标准厂房、孵化器建设,力争青海中关村基地入驻企业120家,中小企业园20家入驻企业投产。加快推进红星美凯龙、闽龙物流、西海牧场、乐科贝无极灯、中安锂电池等项目建设;汉能电池、安飞科技、云计算、康泰铸锻、青稞原酒等项目建成投产。全年园区完成产业投资103亿元。发展小微增添活力。大力支持“专精特新”民营小微企业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县域经济注入新鲜血液。支持化隆巴燕·加合、群科新区、循化穆斯林等产业园建设,建立拉面经济回乡创业基地,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平台。力争全市民营经济占比提高到40以上。创新驱动打造高地。提升中关村基地等创新平台建设运营水平,申报各类专利150件、授权80件以上。做强科技担保公司,加快科技与金融资源深度融合,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打造全省科技创新高地。

(四)拓展增长空间,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把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拓宽领域,壮大规模,推动服务业创新业态、提速发展。打造文化旅游业金名片。紧紧围绕“一轴两翼”的旅游资源空间布局,以把三大文化旅游品牌打造成海东文化旅游业的金名片为核心,持续推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支持互助土族故土园5A级景区创建,加快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瞿昙寺景区、波浪滩娱乐城、撒拉故里、互助北山等景区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扶持乡村休闲观光旅游发展。鼓励加快星级酒店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好抢渡黄河挑战赛、河湟民间射箭赛等大型体育赛事活动,进一步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力争旅游业总收入增长26。高度重视海东人文荟萃、文化绚烂、积淀深厚的文化资源宝库,提炼塑造河湟特色的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奋力打造“文化海东”新优势。开创生产服务业新空间。培育一批骨干物流企业,构建现代物流体系,着力把现代物流业培育成新兴支柱产业。以青藏高原国际物流商贸中心为引领,加快闽龙、三田、德天等物流建设,曹家堡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营。实施互联网经济强市策略,建设智慧城市运营中心,着力构建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城管等14大应用体系。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搭建网上虚拟产业园、虚拟现代农业园、虚拟文化旅游园等,促进信息产业与工业、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等融合发展。加快农村信息基础建设和宽带普及,推进信息进村入户。促进生活服务业更便民。积极发展以连锁经营、特许经营、仓储超市和物流配送为重点的新型商贸流通业态,建立完善城乡商贸服务网络,加快跨区域农副产品交易、重点集镇专业化市场、农超对接、肉类蔬菜追溯体系试点等建设,推进合作社与超市、学校、企业、社区对接。提升住宅与房地产业发展水平,加快乐都河湾商务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新开工490万平方米,完成投资72亿元。积极发展社区医疗、养老托幼、食品配送、物业管理等服务业,推进社区服务规范化和网络化建设。

(五)突出城乡统筹,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把新型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奋力打造东部城市群建设的支撑点。城市建设完成投资260亿元以上。坚持规划引领不动摇。加快《海东市新型城镇化规划》《巴燕·加合市级经济区发展规划》等43项重点规划编制,进一步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以编制城市总体规划为契机,深化城市发展战略研究,明确城市职能定位,优化空间布局,突出特色风貌,努力摆脱千城一面的窠臼,突出民族风格鲜明、文化积淀厚重、山水风貌旖旎的地域特色,更加追求城镇风貌独特个性,为建设河湟特色现代化生态宜居城市打下坚实基础。互助县城极力彰显土族元素,塑造全国独一无二的七彩土乡风情;循化县城、化隆群科新区积极探索现代伊斯兰建筑新风貌;官亭、瞿昙、三合等重点镇不负林田绿茵、青山环抱的山水意境,极力追求“窗含西岭千秋翠”,留得住乡愁、望得见山水的美丽城镇!加强规划管理,尊崇城市规划的法定地位,严格执行“一书两证”、五线管制等规定,切实维护规划的法制性。启动海东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调整完善各县(区)土地利用规划。发布城市规划区基准地价,提高土地经营水平,实现出让净收益5亿元以上。提升城市功能不松劲。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大建设,加快形成城市功能;以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同步推进,整体提升城市形象。加快核心区建设,尽快搭建城市发展主框架。新城区市政干道、桥梁、综合管廊、3个湿地公园等项目基本配套完成,新开工兰青铁路并线、民小路大古城段下穿、平安大桥、职教城、医疗城等基础设施。旧城区道路和地下管网改造一次规划,今年启动,三年基本完成。大力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积极争取省级和省会城市公共服务职能向海东疏解,加快教育卫生、健康养老、体育健身、商务会展等公共服务设施向我市布局,促进东部城市群均衡发展。开工建设群艺馆、电视媒体、青少年活动、应急指挥等“两馆五中心”,以及市立高中、三甲医院、海东西站公交枢纽等一批市级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加快旧城改造步伐,推进乐都西门村、平安南村等10个重点棚户区改造项目。核心区城市建设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加强重点镇道路交通、供水排水、污水处理、供热燃气和环卫设施建设。优化小城镇产业发展环境,为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创造条件,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引导人口向城镇集聚。继续抓好官亭、丹麻美丽城镇建设。新开工瞿昙、高庙、三合、群科4个美丽城镇,105个高原美丽乡村。强化城市管理不懈怠。启动实施“城市管理三年行动计划”。组建市级和乐都、平安城管综合执法机构。各县(区)都建立责任明确、服务规范、管理精细的市容环卫管理机制。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强化市容市貌、交通秩序、园林绿化等管理,严厉打击违法建筑。推动区域发展不失衡。更加注重区域均衡协调发展。乐都、平安凸显中心城区地位,全面提升产业支撑和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打造全市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互助县加快形成绿色产业体系,以土族故土园5A级景区创建为龙头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全省县域经济绿色发展的典范;民和县突出一轴双核驱动,川口以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为动力,加快建设县域中心城市,中川官亭以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龙头建设集商贸、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历史文化名镇,全力打造全省县域经济强县;化隆县突出巴燕、群科“双城共建、齐头并进”,积极搭建拉面经营户回乡创业新平台,打造民营经济发展的良田沃土,以民营经济大发展,增添县域经济发展新活力;循化县突出“撒拉故里、绿色循化”定位,推动积石、街子一体化协同发展,以穆斯林产业园为创业平台,发挥群众敢闯敢干的精神,在推动民族产业和特色文化旅游业发展上下功夫,奋力打造沿黄经济带上独具特色的一颗明珠。

(六)注重绿色发展,倾力打造生态海东品牌。以生态文明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增绿护水、生态保护第一,坚持循环经济、绿色发展方向,坚持以人为核心、生态城市化新理念,奋力打造“生态海东”品牌。突出保护加快建设。海东集聚了以湟水黄河湿地林地、互助北山原始森林等为代表的极其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我们要切实负起历史责任,把这些弥足珍贵的生态保护好。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和环境容量底线,绝不越雷池一步,为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启动南北山林场建设,实行严格的管护制度,让南北山上的绿色永久绽放。以建设山水园林城市为目标,继续加快南北山绿化,投资2.8亿元完成20平方公里绿化任务。开工建设边家滩、七星台、朝阳山等山地森林公园,乐都、民和、互助人工湿地。抓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完成天保、三北防护林和公益林造林等人工生态林19万亩,封山育林11万亩。推动林业经济发展,完成经济林4.5万亩,南北山吸引社会资本参与1万亩经济林建设。巩固好退耕还林成果。着力构建绿色发展体系。编制节能环保、分布式光伏发电和信息产业等规划,构建低碳循环型绿色产业体系。将海东工业园区发展成集现代服务业、新型制造业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产业园区,走出一条结构复合型、绿色带动型新路。继续推广循环型农业“民和模式”,建设现代生态牧场,构建农林牧渔多业共生的循环型农业体系。开展低碳城市建设,推广绿色建筑,大力推进太阳能为主的绿色清洁能源使用,提高资源循环利用和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推进节能减排示范。启动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建设,严格按照中央专项补助资金投向,重点实施湟水河慢行系统、城乡污水与垃圾处理、地下综合管廊、分布式光伏发电、大气污染防治等项目。开工建设平安中水回用工程及瞿昙污水处理厂,乐都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争取巴燕、官亭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在省下达指标以内,空气优良率继续保持在70以上。加强环境监管治理。采取最严格的环境监管措施,推进工业污染物深度治理,从严查处偷排偷放行为,探索第三方污染治理。继续强化源头性防控措施,加强建筑工地和渣土车管理,完成黄标车和老旧车辆淘汰任务,沿湟四县(区)完成“三无”楼院煤改气和油气回收,建设规范化煤炭集中交易市场。深入开展家园美化行动,完成100个村的环境综合整治,抓好砂石厂等“五小”专项整治,坚决制止乱采滥挖、乱砍乱伐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按期完成省市督办的30项生态敏感区域重点问题的整改。

(七)坚持民生优先,竭力增进人民福祉。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全市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我们要进一步加快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确保财政对民生投入达到75以上。更加注重增收富民。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通过政策补贴、贷款支持、技能培训、劳务输出、产业扶持等措施,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确保群众生活水平稳中有升。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2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0万人次以上。新增创业促就业小额担保贷款2.6亿元以上,贴息3000万元以上。设立拉面经济发展资金,扶持拉面经济扩面升级增效,年内新增拉面馆1000家以上,品牌连锁示范店30家。实施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标准和优化工资结构政策,落实国家调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政策,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更加注重社保惠民。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水平,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扎实推进“金保工程”,发放社保卡100万张以上。积极推进新农保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参保农民“足不出村领(缴)费”目标。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力争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提高到25张。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1.24万套,农村“两房”2.67万户,探索农民工享受城镇保障性住房的具体办法。坚持先安置后拆迁的原则,优先做好被征地拆迁群众的安置工作,切实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开展残疾人基本需求状况入户调查工作。更加注重教育利民。实施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探索学前教育人才服务集团管理模式,在贫困山区优先新建81个早教点,决不让孩子们输在教育起跑线上!巩固“两基”成果,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健康发展高中教育、特殊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推进青海高职建设,完成平安、乐都职校整合和师资配备,确保今年秋季正式招生和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继续抓好市属中学、219项改薄项目等,完成投资10亿元以上。更加注重医疗便民。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突出县级公立医院能力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和专科建设力度,强化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推广中医适宜技术服务,全面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优化区域医疗资源布局,开工建设三甲综合医院;加大对计生特殊困难家庭和失独家庭的特别扶助。更加注重精准扶贫。以扶贫“十大工程”为平台,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强化区域攻坚,提升扶贫成效。实施110个村的整村推进项目;完成易地搬迁4152户;启动化隆卡日岗山区3乡特殊类型易地搬迁项目,在彻底解决山区农村空心化上探索一条新路。年内减少贫困人口9万人。更加注重物价稳控。充分发挥市场调节职能,认真落实稳控物价长效措施,强化价格监测预警,完善城乡农产品市场体系,做好物资储备和平价粮油等市场投放,价格涨幅控制在合理区间。更加注重社会治理。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活动,完成“三年强基础”的阶段性目标任务。深入推进法治海东和平安海东建设,依法加强寺院管理,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重视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加大公安基础设施和科技信息化建设,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促进军政军民更加团结。依法提升信访工作水平,妥善解决群众利益诉求。突出食品药品、道路交通、消防安全、建筑施工、燃气管网、危化制品、工矿企业、餐饮商贸等重点行业安全监管,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使全市社会更安全、环境更安宁、人民生活更安心!

(八)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激发创新和发展活力。引领新常态,出路在改革。我们要承接落实顶层设计的各项改革任务,继续推进具有海东特点的改革。行政体制改革走在前列。完成市县(区)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继续清理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出台“三个清单”,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加快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全力创建精简高效政府的典范。农村金融改革取得实效。把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作为我市“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全面建立健全农村金融工作、服务、担保、信用体系。落实一把手责任制,配齐农村金融服务站、联络员及金融机构特派员;加快农村产权确权登记发证,完善资产评估体系,设立市县(区)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中心,做强政府公益性担保公司,持续加大对担保公司的注资力度,放手为农民贷款提供担保,推进“三农惠民”贷款发放取得实效,切实增强农民的投资创业能力。发展农村资金互助会30家,新增金融扶贫贷款6亿元,新增农户及合作社贷款20亿元。新型城镇化试点创造经验。加快编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实施方案,重点在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探索建立行政管理创新和行政成本降低的新型管理模式、综合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等五个方面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投资融资改革开辟新路。积极探索以PPP模式推出一批非公资本进入的示范项目,撬动更多民间和社会资本参与社会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污水处理厂等重点项目取得实质性突破。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力度,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全力抓好全省综合医改和扩权强县、强镇扩权试点工作,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户籍制度、土地制度、财税体制等方面改革,启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开放合作实现共赢。突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的定位,以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行为依托,主动融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加快推进清真食品和轻工业产品出口基地建设,促进与中亚、中东等地区的交流合作。继续提升参与“青洽会”“清食展”等经贸活动水平。

各位代表,编制“十三五”规划是今年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将动员各方面力量,集中各方面智慧,科学制定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重大项目、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确保海东总体上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各位代表,今年我们将以深入推进依法治市为重点,努力打造法治政府、效能政府、亲民政府、廉洁政府。坚持依法行政。深入开展“法治建设年”活动,自觉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管理经济社会事务。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提高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质量。继续加强政府规章建设。坚持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的法定程序。加强行政监察、执法监督和审计监督,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全面推行政务公开,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让政府更好地服务人民,让人民更好地监督政府。坚持务实高效。开展“行政效能建设年”活动,突出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职责,努力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开通网上政务,实施一站式服务,方便群众办事;规范审批行为,实行限时办结,减少对市场主体的管制;努力打造行政审批事项少、流程优、服务好的高效政府,切实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继续坚持打基础、利长远,重实干、求实效的务实作风,多做事关海东长远发展的基础性、铺垫性工作,不做急功近利的形象工程,为海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坚持亲民为民。巩固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深入推进“三基”建设,建立完善密切联系群众、持续解决“四风”问题的长效机制。从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问题改起,全面提升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始终做到勤政务实、一心为民,始终做到敬业守责、敢于担当。踏踏实实把海东人民群众的事办好,真正以实际行动赢得民心、赢得支持。坚持廉洁从政。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突出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努力建设清廉政府。坚决反对和惩治腐败,坚决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以反腐败斗争实效保障发展、取信于民。坚持从严从俭,刚性约束,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确保“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坚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坚决禁止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铺张和节日期间的不正之风,切实把有限财力投入到加快发展、改善民生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

各位代表!今年市政府将继续为人民群众办好十件民生实事:一是投资1000万元,建成市级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二是继续提高城乡居民低保补助标准,扩大重度残疾人保障范围,农村重度残疾人月人均生活补助标准提高50元。三是全面推广“平安经验”,在200个村建立农村环境管理长效机制。四是实施500个村卫星数字“农家书屋”和100个村文化“进村入户”工程。五是积极培育200名新型职业农民,支持建设家庭牧场1500个。六是农村寄宿制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提高300元,学生营养改善补助标准提高200元。七是新开工公租房4077套,缓解进城务工人员住房困难。八是新增50辆公交车和6条公交线路,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更加便捷的交通条件。九是建成平安心、大地湾、蚂蚁山湿地公园,向群众开放。十是设立12345市民服务热线,方便群众投诉和政风监督。以上十件实事,是市政府对全市人民的庄严承诺,一定把实事办成办好,向全市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各位代表!海东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在兰西经济区中部快速崛起,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我们深感责任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凝聚起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力量,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海东而努力奋斗!

海东市政府领导名单_2015年海东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http://m.cyloushi.cn/gongzuobaogao/157674.html

推荐访问: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本类排行 本类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