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云州区天气预报_2018年大同市云州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时间:2020-12-14  来源:自查报告  阅读:

大同市云州区天气预报_2018年大同市云州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8年7月2日在大同市云州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大同市云州区人民政府筹备组组长 周聚德

各位代表:

下面,我代表大同县第十六届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两年工作回顾

大同县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的重大决策部署,抢抓综改示范区建设、市区东进、开发区扩区等一系列政策机遇,持续发力,顺势而为,全县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可喜成绩。

──综合实力稳中求进实现新跨越。紧盯综合实力提升目标,综合施策,全面发力。2017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0.77亿元,比2015年增长18.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3亿元,增长60.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7亿元,增长8.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13亿元,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28元,增长13.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36元,增长15.1%,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坚持走“工业强县、工业富县”之路,紧抓工业振兴不松劲。相继引进建设了大同装配式绿色建筑集成产业基地、通用航空产业园、森源激光再制造、誉瑞硅微粉加工、积德益食品加工、以琳盛驰矿泉水、骏腾屠宰等项目。成功引入全球首个熊猫光伏电站,配套引进1GW“超级领跑者”单晶硅组件落地建设。积极推动西安隆基乐叶光伏扶贫集中电站、中广核马家梁10万千瓦风电场和峪口5万千瓦风电场项目建设,引领了全市能源革命,争当能源转型排头兵。促成投资30亿元的羊毛羊绒产业链基地落地,投资3.5亿元的中西部扶贫援建大同县医院和肿瘤、心血管两个国家级研究中心项目落地奠基,投资17亿元的大同万龙白登山国际滑雪运动旅游区当年建成运营,在当好对外开放新高地尖兵的主战场中体现了我县的担当和作为。

──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迈出新步伐。按照“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产业化开发”的思路,推动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都市农业、休闲农业转变。全县黄花种植面积达到13万亩,蔬菜、林果、杂粮、规模以上日光温室面积分别达6万亩、8万亩、22万亩、3000亩,肉蛋奶产量分别达2.7万吨、1.8万吨和1.4万吨;全县“三品一标”认证44.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69%。“大同黄花”先后获得无公害、绿色、有机、原产地地理商标认证和全国绿色食品原材料标准化基地称号,通过了国家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验收,获得全国“2017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称号。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2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205个,助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

──城乡建设协调推进实现新变化。狠抓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城乡发展短板。投资2.2亿元改造县城主次干道13公里,投资1500万元对县城85栋楼房进行立面整治,投资2.9亿元完成283公里县乡道路、火山地质公园旅游路和“四好农村路”建设。公租房项目、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顺利推进,成效明显。新建换热站1座,新增垃圾箱1000个,改造雨污水管网1.5公里。投资3200多万元实施了以“六道六治”为重点的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城乡建设协调推进步入正轨。

──生态文旅融合发展增添新动能。持之以恒改善生态环境,森林总面积达到105.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4.8%。二级以上天气稳定在310天以上,优良天数比例逐年提高,连续两年获得“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称号,被国际地理联合会授予全国首个“国际健康养生基地”。成功举办了火山群摩托车巡游、自行车骑游大赛,火山地形越野挑战赛等活动,大同火山群知名度日益提升。生态文旅全面融合发展积淀了基本条件、积累了重要基础、积攒了有力支撑。

──脱贫攻坚精准施策取得新成果。全县上下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抓手,持续推动以黄花为主导的产业扶贫,实现了政策兜底外有劳动能力的3.1万名贫困人口人头至少一亩黄花的目标;投资6570万元的光伏电站并网发电,帮助73个贫困村1482名贫困人口每年增收438万元;整合资金5.4亿元,实施了11060人的易地扶贫搬迁、4835户的危房改造;大力开展社保兜底、金融扶贫、电商扶贫等脱贫攻坚专项行动,农村贫困劳动力免费职业培训4200人,发放扶贫小额信贷2.87亿元,县级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和第一批10个村级服务站投入运营,两年实现31个村14867人脱贫出列。

──民生事业普惠共享实现新提高。始终把民生改善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投资5800万元对全县68所学校进行重建、维修或改造。积极落实养老、医疗、失业等政策,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以下。推进医联体协作和对口帮扶,双向转诊率达20%以上,完成了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组建了大同县医疗集团。为8804名建档立卡农村妇女实施了“两癌”免费检查,为680名城乡怀孕妇女开展了免费产前筛查和诊断服务,新建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1所。发放农机补贴805万元,粮食补贴6654万元,冬季取暖补贴2613万元。全面加强社会管控,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群众性健身活动蓬勃开展,文化事业健康推进。审计、统计、地震、人防、法制、应急、老龄、档案、史志、残联、双拥、红十字、民族宗教等各项工作全面进步。

──自身建设提本重效得到新加强。全面增强执政本领,切实提高政府效能。严格落实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依法行政,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办理代表建议120件,满意率100%;委员提案179件,满意率100%。“放管服效”改革有力推进,“13710”政府督办系统和“12345”政府服务热线高效运行,办事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

各位代表!上述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拼搏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委员,向在各行各业辛勤工作的同志们,向所有关心支持大同县建设和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相关部门、各界人士和离退休老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政府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有:经济总量不大,质量效益不高,新兴产业支撑不够;土地约束、环保压力日益增大,内涵式发展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财政可持续增收的基础不牢,民生保障不平衡不充分,脱贫攻坚的任务仍然艰巨;一些干部服务和能力水平低,不想为、不会为,甚至乱作为,但监督惩治办法不多,力度不大等等。对此,新一届区政府在今后工作中将高度重视,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和办法,不断加以解决。

二、本届政府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各位代表,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同县历经数次名称、区划的变更和调整,1971年搬到现址。今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整体撤销大同县,设立云州区,5月29日挂牌。这是中央、省市关心厚爱的体现,也是我区区位优势日益彰显的体现,更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体现。设区后,全区人民融入城市生活的梦想成为现实。市区优质的公共服务资源、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类要素势必向我区延伸辐射,基础设施将通盘纳入全市整体规划,水、电、气、暖、医、教、住、行等公共服务将在更大范围内均等化发展,区、市之间的交流互动将更加频繁、便捷、畅通。我们要主动适应形势,转变思维方式,提升发展理念,提高文明素养,融入城市发展的大潮,创造我们的价值,做出我们的贡献,共享全市改革发展的成果。设区后,云州区的资源价值倍增。土地、旅游、生态等资源将不断升值,更加弥足珍贵。我们要运用市场经营理念,实现资源的转化增值,妥善解决好要素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矛盾,为全区的产业聚集、城乡协调、脱贫攻坚、民生保障发挥促进和带动作用。设区后,云州区发展动能加速积聚。得天独厚的区位、发达便利的交通,使我区必然成为“实施‘136’发展战略、打造先行区、当好两个尖兵、实施三大振兴”的主战场、承载地和集聚中心。我们要把握机遇,更加自觉地投入到转型发展、能源革命的时代潮流中,精诚合作,积极奉献,追求实效,体现担当。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立足我区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确定本届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工作部署和要求,立足新起点、抢抓新机遇,走好“四条路”,坚持不懈打响火山、黄花、生态“三张牌”,建设火山田园城、新型产业承载地、特色农产品供给地、旅游休闲体验地、健康养老养生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开启建设美丽富裕幸福云州新时代。“一城”就是以大同火山群为依托,以生态、休闲、宜居为目标,建设以区址为中心、特色小镇为节点、产业中心村为支撑的“火山田园城”;“新型产业承载地”,就是以全市转型综改、能源革命和工业振兴为契机,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以开发区扩区范围为主战场,引入新型产业,共建共享,融合发展,构建产业转型的“孵化器”和“助推器”;“特色农产品供给地”,就是以富锶富硒绿色农产品为特色,面向京津冀,紧盯大同都市区,坚持绿色兴农、质量兴农,构建种养加为一体的现代都市型农业;“旅游休闲体验地”,就是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和长城旅游板块锻造为统领,整合生态、环境、文化、民俗等资源,全方位、多业态发展文旅产业,打造全国一流的休闲旅游目的地;“健康养老养生地”,就是紧抓国家支持大同市建设综合康养产业区的机遇,发挥“百佳深呼吸小城”和“国际健康养生基地”的品牌效应,全方位保卫“蓝天碧水净土”,全过程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生意”空间,打造康养实体,构建全市康养产业核心区域。

各位代表,使命呼唤担当,事业激荡情怀。面对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肩负云州开篇布局的历史使命,承载全区人民盼富、想富、望富的强烈愿望,未来三年,我们要牢记使命,勇挑重担,敢于创新,攻坚克难,在云州大地不断展现出建设成就的美好图景,向时代、向人民交出满意答卷。

──经济实力更强。地区生产总值年递增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递增10%左右;工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逐年提升,实现传统农业大县向新型工业强区转变,让云州区在转型综改、能源革命、对外开放的征程中站在全市领先位置。

──人民生活更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分别递增7.5 %和8%。着力补齐民生短板,教育、卫生、文化、就业等民生事业持续改善,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推进“一城四地”建设,实现资源变资本,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巩固提升脱贫成效,让云州人民的自豪感、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提升。

──城乡环境更美。以城乡规划为引领,以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为核心,着力改善城乡环境质量、居住条件,城镇化水平年提高两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年提高一个百分点,区址集中供热率达到70%以上,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安全供水率达到100%,让云州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城市更靓、农村更美的目标早日变为现实。

──文明程度更高。民主法制更加健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群众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升,文明城市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社会关系更加和谐,公平正义更加彰显,社会大局更加安定。

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做到“五个坚持”:

(一)坚持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国务院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坚持走高端化、集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道路,争当“能源革命、对外开放”两个排头兵尖兵的先遣队,全力打造“工业振兴的核心区、文旅振兴的主战场、乡村振兴的样板区、康养产业的试验田”,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形成新能源、新材料、新制造引领带动,现代服务业强力支撑,特色农业质量提升的产业结构,实现速度、质量与效益的明显优化,进一步提升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

(二)坚持城乡一体、协调发展。要树立经营城市理念,理顺发展关系、拓宽发展空间、提升发展效能。统筹推动城乡资源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快速流动,形成城市与农村互促、农业与工业联动、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格局。要加快区址“西进北扩”进程和路网升级改造,打造“一带(西坪河景观带)一街(城南街两侧有序开发改造)一环(环区址东山南山观光旅游路)”。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大城中村改造和特色小城镇、环境提质重点村的建设力度,扩大集中供水、供暖、供气覆盖范围,实现城乡融合、同步同效。

(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坚持保护与治理并重原则,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让良好生态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支撑点,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增长点,成为展现云州良好形象的聚焦点,努力把云州建设成绿色发展高地、生态宜居家园和全市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推进农产品品质提升,不断以优质高效农业取代中低端农业,加速“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绿色生产。

(四)坚持扩大合作、开放发展。思想大解放推动大开放,坚持大合作实现大发展。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实施转型综改、对外开放、能源革命,主动担当“打造先行区、当好两个尖兵、实施三大振兴”的重任,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不断提升云州区在各个层面的战略地位。紧抓市区一体、开发区融合的机遇,加快产业互动,引进资金项目、先进技术、高端人才,提升融合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更高层次优化营商环境、产业布局、功能定位,打造一批新型产业园区。

(五)坚持民生和谐、共享发展。始终把民生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补齐民生短板,实现公平正义。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升学率。加强基层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医务人员医技水平,实现医疗服务均等化。加大公租房、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实现住有所居。着力推进就业创业,全力推进小康进程,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和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扩大社保覆盖面,应保尽保,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加强社会治理,强化安全管控,建设“法治云州”“平安云州”。

三、2018年主要工作

今年是撤县设区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全年时间已经过半,我们要在良好开端的基础上,进一步压实责任,加大力度,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今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地区生产总值33.11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16.02亿元,增长7.5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65亿元,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4亿元,增长3.7%;固定资产投资34.47亿元,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33亿元,增长7%;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90元、9554元,增长6.5%和7%。约束性指标完成省、市下达任务。

着重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项目支撑,全力提升新时代发展引擎

今年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转型项目建设年,全区上下要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加快推进项目落地、投产达效。

抓好项目策划包装。紧扣转型发展,跟踪产业和科技变革细分趋势,把握国家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发挥“火山、黄花、生态”品牌效应,挖掘行业潜力,积极谋划优质转型项目,精心策划包装,实施精准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加强项目储备,实行动态调度、滚动管理,形成边建边补的良性循环。

健全完善常态化工作机制。认真落实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努力营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营商环境,提高审批报建速度和质量。建立项目化管理机制,继续实行区级领导包联责任制,全程跟进,全方位服务,直至投产达效。

支持服务开发区和项目建设。承接城市功能外延,加快同开发区深度融合,实现“规划同筹”。完善功能配套,优化投资环境,积极引进成长性好、附加值高的新兴产业项目,实现“产业同链”。加强对外开放,主动对接京津冀、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关注首都溢出产业转移,引进一批亿元以上项目,协同开发区投资建设一批标准化厂房,实现“利益同享”。

抓好项目引进和建设。认真落实全市“工业振兴”行动计划,持续扩大新能源产业。推进总投资28.85亿元的西安隆基乐叶30MW光伏扶贫集中电站、1GW“超级领跑者”单晶硅组件、中广核马家梁10万千瓦风电场等6个新能源项目的落户和建设进度。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推进总投资108.38亿元的江苏鸿银羊毛羊绒产业链基地、晋投玄武岩岩棉生产、中北铝专用高精级硬质新材料加工等12个转型项目的建设进度,促其早日运营。

各位代表,项目是经济工作的有效支撑,是加快转型的强大引擎。全区上下一定要紧抓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以日新精神、精进态度,天天抓实,月月抓紧,为全市转型综改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突出乡村振兴,全力夯实新时代发展基础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科学制定乡村振兴规划,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做优做强黄花主导产业。新增黄花种植面积2万亩,达到15万亩,打造“大同黄花”全国一流、龙头领跑地位。加强与中国农大、山西农大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开发集食用和药用价值于一身的黄花新产品,加快推进黄花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进程。完善大同黄花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创建大同黄花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依托大连冰山、宜民公司打造云州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园。

 

建设绿色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区。鼓励农业生产使用有机化肥,逐年减少传统化肥农药使用量。深入推进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倾力打造以吉家庄乡为中心的富硒农产品基地。积极创建国家级知名农产品品牌,“三品一标”认证面积由44.5万亩增加到50万亩,创建省级以上品牌5个。实施好投资1.2亿元的昌正田园综合体和投资2952万元的西坪镇田园综合体建设,全力推进北京吉奥金禾和大同翔龙两个投资10亿元以上的田园综合体项目的落地。

完善现代农业“三个体系”。大力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由增产转向提质,运用“互联网+”等模式,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生产流通、科技、金融服务能力。实施好投资1800万元的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投资2000万元的2.2万亩农牧交错带黄花喷灌高效节水工程,投资400万元的2万亩经济林提质增效项目,投资720万元的龙头企业产业化项目和投资200万元的水肥一体化建设项目。

加快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贯彻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持续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和基层治理,实现环境整治与乡风文明、乡村治理的有机结合。对46个退出村的水、电、气、暖、路、网等13项指标全面改造提升。投资5亿元,全面推进156个村(集中居住点)的村容村貌整治,全力实施好51个环境提质工程重点村建设。投资1300万元,实施上泉、鹅毛、利仁皂等27个村的污水治理。探索建立农村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农村居民获得感、幸福感。

(三)突出城镇提质,全力展现新时代发展形象

统筹推进城乡发展。围绕建设“火山田园城”目标,全面梳理空间规划,修编完善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各项发展规划。推进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和宜居示范小区建设,配套完善城镇基础设施,提升城乡承载空间,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抓好倍加造纺织小镇、周士庄智能智造小镇、西坪黄花忘忧小镇、杜庄桑干世家小镇等一系列特色小城镇建设,构建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宜居宜业的城镇化体系,以此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我区率先见效,激活走向现代化的动力。

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全面完成2014─2016年公租房建设项目和2014─2015年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及配套工程。全面实施7个乡镇4673人的易地扶贫搬迁和9个乡镇1428户的农村危房改造,做好搬迁村闲置宅基地整治收储,盘活土地资源。

完善城乡交通路网。加快推进乡村路网的升级改造,投资3000万元完成大北庄─水头16公里长城一号旅游路建设,投资3710万元改建县道54公里。投资1.9亿元建设“四好农村路”207公里,同步解决48个行政村“畅返不畅”的问题。完成火山─麻地沟16.9公里旅游路前期工作。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按照建设智慧城市的要求,最大限度整合城市优质资源,最大力度创新城市治理模式、提升城市繁荣程度,努力实现管理的法治化、精细化、人性化、智能化,着力打造“一公里服务圈”,增强居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组建运用好云州区综合执法大队,全面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和水平。

(四)突出文旅融合,全力激发新时代发展活力

大力实施“文旅振兴”战略,对接长城旅游板块锻造,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促进旅游业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

坚持高起点谋划。结合大同市把文化旅游业作为转型发展支柱产业和打造国际性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定位,树立“一盘棋”理念,构建云冈石窟、北岳恒山、大同火山群“三足鼎立”格局,完成《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大同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的编制,面向市场引进资金、引进人才,开发利用好百万亩森林、七万亩水域湿地和近130平方公里的火山地质公园,着力打造大同山水风光游核心区和晋北旅游集散地。

完善基础设施。运用市场化手段、多方融资,健全完善景区道路、停车场、游客集散中心、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功能,满足游客需求。投资350万元,实施忘忧大道沿线景观提升工程,完成狼窝山、金山停车场建设,提升自我建设和发展能力。

促进文旅融合。深度挖掘大同黄花、“白登之战”、大同火山群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落阵营村、许堡村等古村院落的历史价值、文化精髓,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以文促旅、以旅载文。举办大同黄花丰收活动月和火山音乐节。加大对旅游资源的宣传,大力开发徒步健身、定向越野等休闲运动,举办火山群骑行、热气球赛事,培育发展自驾车营地、帐篷营地、乡村民宿等新业态。全区每个乡镇至少打造一个有特色的乡村旅游点,做到有景观、有设施、有组织、有服务、有收益。

建设康养基地。加大对康养产业的扶持力度,整合生态、交通、区位、资源等优势,优化规划布局,引入智慧生态理念,吸纳首都最先进的医疗健康资源,发展集医疗、康复、保健、养生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建设北方特色养老养生休闲基地和国家智慧生态功能型养老产业基地。推进投资60亿元的世家健康小镇项目,投资4.99亿元的大同黄经世纪康养基地项目,投资2亿元的大同平城康养中心项目。

(五)突出改革创新,全力增添新时代发展动能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我们要坚持改革创新不止步,形成增长动力源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培育壮大新兴业态。立足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引进配套企业,完善产业链条,推动集聚集群发展。积极建设绿色物流园区,构建集交通运输、仓储配送、包装分拣、深度加工、信息咨询、管理协调于一体的现代物流体系。拓展服务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大力发展金融、物流、科技研发、营销管理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信息、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

鼓励创新创业。围绕装备制造、现代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特色现代农业等产业布局创新链,制定具体措施,确保市政府支持奖励政策落地,服务、支持科技研发,推动科技成果运用转化。建立“小升规”培育库,提高奖励标准,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加快培育步伐,力争规上工业企业净增5个。贯彻落实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举措,加快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营造尊重、激励和保护民营企业家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打好“文化认同、乡情故土”牌,吸引本区毕业生回乡创新创业。以职业技能培训和能力评价为重点,开展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培育新型技术工人、新型职业农民和民间艺术大师。

落实金融普惠政策。把做活金融作为振兴区域经济的重要抓手,加大产品供给与需求匹配度,推动金融与经济良性互动。年内新增贷款10亿元,间接融资7亿元,过桥融资1.62亿元,续贷融资6000万元。组建黄花产业集团,加大上市、挂牌培育力度,引导黄花产业进入直接融资领域。将扶贫小额信贷、农产品价格保险、农业灾害险、意外伤害险等金融普惠政策落实到村到户到企业。积极推进绿色金融示范区建设步伐,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加强金融机构监管,规范经营行为,有效控制银行不良资产,加大打击非法集资力度,加快信用社化险改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政府“放管服效”改革,加强和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推动政务信息融合共享,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和“多证合一”工作。全面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职能转变,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全流程网上办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和企业少跑腿。此外,要抓好投融资体制改革、商事制度改革、环境保护税改革、水资源税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生产性事业单位改革、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等,以改革的成效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六)突出脱贫攻坚,全力补齐新时代发展短板

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举全区之力,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全面小康建设,提前两年脱贫摘帽,实现46个贫困村退出,1.7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降到1%以下。

全方位推进产业扶贫。围绕“七个一”产业扶贫任务,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到户工程,做好合作经营增收、资产增收、产业增收文章。抓好黄花这一招牌产业,积极支持三利、宜民等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社,利用金融资本,创新经营模式,提高黄花加工转化能力,不断提升黄花的品牌质量和经营效益。大力发展蔬菜、规模养殖、光伏发电、林下经济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所有贫困村脱贫摘帽。

高质量抓好移民搬迁。继续巩固完善2016年4560人、2017年6500人易地搬迁,同步推进吉家庄、许堡、西坪3个中心村建设,加快推进2018年3363人易地搬迁,全面改善农村贫困人口和非贫困人口住房条件。抓好合并后66个贫困村的提升工程,改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实现村容村貌的明显改观。

聚合力提升扶贫成效。加大土地流转力度,今年再流转土地6.6万亩,全区土地流转率达到30%;完成1.8万亩生态扶贫荒山造林;推进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建成10个乡镇服务站、100个村级网点,主要农产品网上销售品种达60%以上,农产品网络销售额增长30%以上,电子商务培训人数3000人;对2605名贫困户学生进行帮扶;落实省医保制度“136”工程,对患有35种特殊慢性病的贫困人口和省定24种重大疾病晚期患者给予健康帮扶;做好低保提标、低保扶贫两线合一工作;开展职业技能培训500人,让更多的贫困人口掌握一技之长;发放小额贷款1.065亿元,发挥金融扶贫普惠政策;争取社会扶贫资金5000万元,大力培育多元化社会扶贫主体。

各位代表,实现全区脱贫摘帽是区委、区政府向全区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我们必须发扬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聚焦靶向、精准发力,做到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七)突出绿色发展,全力增强新时代发展引领

坚持保护与治理并重,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坚决守住生态底线,全力抓好生态建设,把“广种厚植,守蓝造绿”的“百佳深呼吸小城”品牌擦得更亮、叫得更响。

加强监管,让生态保护守“底色”。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示范区和生态文明城镇建设,组织实施好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制定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考核办法,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全面落实区乡村三级“河长制”,强化对桑干河等重点河流的生态修复治理,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力度。加强森林管护,坚决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严格落实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管理各项规定,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铁腕治污,让生态治理留“本色”。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推进区址环境空气自动监测、工业废气和施工扬尘防治等工作,实施好投资2070万元的1570户“煤改气”和400户“煤改电”清洁取暖工程。加大桑干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和水源地整治保护工作,实施好投资6000万元的桑干河固定桥断面水质改善工程,投资640万元的利仁皂断面、固定桥、册田水库出口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深入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全面落实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处置,促进秸秆、农业废弃物等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利用。做好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回头看”。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保违法违规行为。

深入植绿,让生态工程添“绿色”。巩固高速公路和主要干道沿线造林绿化示范产业带建设,对区址及周边山头、景区景点、重要水源点、宜林荒山荒地、坡耕地、疏林地实施绿化工程。加大退耕还林还草、生态保护修复、水土流失治理力度,为“守护大同蓝、再造大同绿”提供保障。实施好投资650万元的1.3万亩京津风沙源治理项目,投资250万元的0.5万亩京津冀生态屏障建设项目,全面完成造林绿化各项任务。

(八)突出民生改善,全力强化新时代发展保障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着力推动科学发展,大力改善人民生活,不断增进人民福祉。

切实强化安全监管。严格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全面落实“四铁”要求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压实安全责任,强化安全管理,深入开展煤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建筑工地、危化物品、烟花爆竹等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及专项治理行动,确保全区安全生产形势基本稳定。侯卫东官场笔记

全面加强综合治理。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加强对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的排查整治,依法惩治影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消除治安隐患。健全完善应急指挥、联动处置、舆论引导一体化工作机制,完善网格化巡逻防控勤务模式,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有效维护人民利益和社会稳定。

协调发展社会事业。致力于优质教育均衡,投资9465万元完成68所学校全面改薄后续工程和水头小学、周士庄幼儿园、吉家庄幼儿园新建、机关幼儿园扩建。致力于医疗服务提质,争取国家初级卫生保健会支援,投资515万元配置“乡村医生助诊包”150个,实现与北京三甲医院的远程诊断治疗对接,在全省率先让“行走的医院”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投资580万元新建村级卫生室38个,改扩建31个,实现农村卫生室全部达标;启动投资2.5亿元的新建区人民医院项目。致力于居民生活品质改善提高,实施投资1.35亿元的扶贫攻坚安全饮水和西促会农村饮水提标项目,在全省率先实现区域安全饮水全覆盖,确保106项水质指标达标,高质量保障饮水安全;加大城镇平房改造,垃圾污水集中处置,配套完善基础设施。致力于社会保障工作的持续提升,完成702套公租房、1606套棚户区改造后续工程;推进区体育馆早日投入使用;加大就业扶持、文化惠民、老年关怀、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城乡低收入群体的救助机制和被征地农民就业及社会保障工作,积极发展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事业,切实做好民族宗教、法制、人防、统计、史志、红十字、档案、气象、消防等工作。

各位代表,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发展的目的是让全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新一届政府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时代新使命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新要求。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坚定政治方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自觉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交好答卷。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和区委的决策部署,保持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一致。

──坚持依法行政。坚持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严格规范行政行为,做到行政依法、公正司法、文明执法。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坚持能力提升。强化干部队伍能力培训和实践锻炼,转变思维方式和管理模式,适应县改区的角色转换和能力提升,突出精准化和实效性,围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弥补知识弱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全面提高适应新时代、落实新部署、实现新目标的能力。

──坚决担当履责。大力弘扬务实精神,做到工作面前敢负责、问题面前敢较真、困难面前敢担当。健全深入基层调研、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做到干部工作在一线、政策落实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加强政府绩效管理,严格落实工程预决算制,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细落实。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努力营造团结和谐、向上向前、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

──坚守廉洁底线。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履行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强化审计监督,扎紧制度“笼子”,堵住腐败“暗道”。加大惩治腐败力度,严肃查处脱贫攻坚、工程建设等领域违纪违法案件。加强廉政教育监督,促进干部清白做人、清正为官、清廉干事、清淡生活。

各位代表!云州区的发展已经步入新的征程。新征程孕育新希望,新起点赋予新使命。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旗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为建设美丽富裕幸福云州而努力奋斗!

大同市云州区天气预报_2018年大同市云州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http://m.cyloushi.cn/gongzuobaogao/167600.html

推荐访问: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 大同市云州区地图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本类排行 本类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