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研究生院]赞美东北大学好句好段

时间:2020-11-03  来源:学生工作总结  阅读:

[东北大学研究生院]赞美东北大学好句好段

1.哉东大,爱国传统。学生运动,屡现行踪。救亡图存,挺身抗日;先驱报国,血染旗红。五月鲜花,开遍原野。动人弦律,响彻天空。祖国解放,隐姓埋名。余脉延续,薪火传承。沈水之阳,东工创办。主楼宏伟,四馆称雄。理工为主,余皆其次。冶金采矿,颇负盛名。谢绪恺判据名振科苑,国内首台模拟电脑在此诞生骄人业绩,可圈可点;史册记载,有据为凭。

2.金馆是东大著名的“四大学馆”之一,由东大毕业生,时任东北大学教授、著名建筑学家刘红典设计。多年来,冶金馆一直是东大冶金学科的大本营。松涛掩映中的冶金馆古朴而不失现代精神,沉着又不乏浪漫的格调,像一位温厚的母亲每年都要迎接从四面八方回来探望她的“儿女”。

3.北大学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大学大部分师生迁往北平。1935年12月9日,北平市学生救国联合会组织发动了“一二·九”学生抗日爱国运动,东北大学师生成了这场运动的主力军。《五月的鲜花》就是为了纪念这一历史时刻从东北大学校同唱出的。而今,每到12月9日,东北大学校同就会传出那熟悉的旋律,那段不同寻常的历史也伴着歌声走进年轻东北大学人的记忆里。

4.起东大,不得不说的就是我们的老校长,“千古功臣”张学良将军。将军在掌校之际一再表示身为校长,天职就是教育学生爱国,还积极倡导“爱校、爱乡、爱国、爱人类”的精神,并以校歌的形式固化在每个东大人的心中。

5.大老校长提出“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重体育”,1932年,资助东大学生刘长春参加奥运会,长国人志气,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参加奥运会。“九一八”事变后,东大师生一路流亡,一路高呼抗日救国;“一二九”运动中,东大师生为祖国计,为人民思,举旗走在队伍最前列,成为运动的先锋和主力。

6.革开放,百废待兴。科技前导,教育先行。把握机遇,与时俱进。学校发展,日益昌隆。争取复校,艰难历程。一十三载,不懈奋争。各届领导,锲而不舍;京华校友,首发先声。海外学长,不遗余力;功不可没,捷迁恩承。天道酬勤,十年一剑;1993,水到渠成。国家教委,批准复校,耄耋校长,亲笔题名。东北大学,梅开二度;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7.年,曾有张式纶先生含泪感怀,“母校东北大学是国家东北地区最高学府。斯乃东北人文地理之象征,文化传统之化身,人物精华之荟萃。其与东北全土全民之关系为身心之一体,形神之合一,而不可分离。”今天,学馆里、花园内、小径上,那张张青春焕发充满求知欲望的脸庞是对历史与传统的最好衔接。

8.今,这里已经成为了学生自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经常有班级在这里举行主题团日活动,站在先烈的雕像前,回忆东大人那段一路抗争、一路求学的艰苦历程;感受东大人那份爱国爱校、奋勇争先的亘古情怀。

9.秩寒暑, 一朝复兴。十万校友,雀跃欢腾。大馆集会,共襄盛举。长风万里,青史留名。快速跻身国内名校行列,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分设学院,扩大招生;不拘工理,文管相容。人才辈出,硕果累累;国际交往,声名日盛。今日东大,欣欣向荣。南湖之畔,

10.山黑水,人杰地灵。赫赫名校,雄踞盛京。尽染古城千秋瑞气,更沾王者两代遗风。1923,北陵始建。校园幽雅,林木葱葱。学科广博,人才济济;名流执教,师资丰盈。奥运选手刘长春,建筑大师梁思成如响雷之灌耳,不一一而述评。

11.,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国栋教授带领骨干人员轧制出世界上第一块超级钢原型钢。这种新一代钢铁材料后被用于一汽集团作卡车底盘发动机前置横梁,不但各项指标全部满足要求,而且使每吨钢可以节省成本200―300元,在国际竞争中拔得头筹。

12.风轻拂,整个东北大学都被笼罩在温柔的夕阳光线里,感受着“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雄奇壮志。环顾四周,一座沧桑又宏伟的建筑吸引了我的目光。

13.strong>走近东大,岁月的沧桑与时代的发展激情碰撞,生命的轮回与情感的寄托相得益彰。从“一二九”运动群雕到汉卿会堂,从刘长春体育馆到冶金馆、软件园,所有的故事都是曾经的,但故事里的精神却是永恒的

14.十年前,东北大学就以严谨治学开始“研究高深学术”,谋求国家强盛;六十年前,东北大学在严谨的学风中培养出了一批批建设新中国的栋梁之才;四十年前,东北大学以“工程师的摇篮”而闻名华夏;二十年前,东北大学研制了我国第一台CT机这一个个鲜明的时代足迹,塑造了东北大学的品格,也造就了严谨治学的学风。

15.汉卿掌校。倾私囊扩建校舍,花重金礼遇师生。办学水准,堪比清华北大;学校规模,高楼更上一层。烽烟滚滚,鼙鼓声声。至九一八,祸起东瀛。金瓯破碎,生灵涂炭;东北沦陷,流亡北平。迁徙西安,后至三台,几经辗转,辛苦师生。颠沛流离,不屈不挠;一路求学,一路抗争。

16.ldquo;白山兮高高,黑水兮滔滔;有此山川之伟大,故生民质朴而雄豪。”刘半农作词、赵元任谱曲的东大校歌唱出了关东多慷慨悲歌之侠士的缘由,身处关东第一城――沈阳,东北大学自诞生之时就生就了一股侠气,虽历经坎坷,但骨子里的那种血性没有改变,“自强不息、知行合一”的东大精神没有改变,“爱国爱校、严谨治学”的东大传统更是历久弥新。

17.近冶金馆,在蜿蜒向前的坡道上行进,看着自己终于上到冶金馆的大门,突然涌出一种满足感。进入大门,对着一条幽深的走廊,转身走向烙印有时代印记的阶梯。观赏着这座建筑里透露的古典气息,置身于时代的漩涡。

18.个普普通通的建筑因为被冠之以“汉卿”二字而变得与众不同,一部中国的现代史因为有了“汉卿”这个名字而变得跌宕传奇。对于被誉为“中华民族千古英雄”的老校长张学良,东大人始终是感念至深的;他所提出的“为国家而求学”的教育目标也早已内化为学校创建的初衷,发展的动力。

19.安事变中,东大学子游行请愿,直接促成张学良校长发动爱国之举;在抗日战争中,有60多位东大人为国捐躯,东大人丛德滋更是被授予“新中国001号烈属证”在这一幕幕历史中,东大师生无所畏惧、舍生取义的壮举,将爱国主义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

20.年,曾有张式纶先生含泪感怀,“母校东北大学是国家东北地区最高学府。斯乃东北人文地理之象征,文化传统之化身,人物精华之荟萃。其与东北全土全民之关系为身心之一体,形神之合一,而不可分离。”今天,学馆里、花园内、小径上,那张张青春焕发充满求知欲望的脸庞是对历史与传统的最好衔接。

21.革开放,百废待兴。科技前导,教育先行。把握机遇,与时俱进。学校发展,日益昌隆。争取复校,艰难历程。一十三载,不懈奋争。各届领导,锲而不舍;京华校友,首发先声。海外学长,不遗余力;功不可没,捷迁恩承。天道酬勤,十年一剑;1993,水到渠成。国家教委,批准复校,耄耋校长,亲笔题名。东北大学,梅开二度;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22.风轻拂,整个东北大学都被笼罩在温柔的夕阳光线里,感受着“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雄奇壮志。环顾四周,一座沧桑又宏伟的建筑吸引了我的目光。

23.风轻拂,整个东北大学都被笼罩在温柔的夕阳光线里,感受着“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雄奇壮志。环顾四周,一座沧桑又宏伟的建筑吸引了我的目光。

24.个普普通通的建筑因为被冠之以“汉卿”二字而变得与众不同,一部中国的现代史因为有了“汉卿”这个名字而变得跌宕传奇。对于被誉为“中华民族千古英雄”的老校长张学良,东大人始终是感念至深的;他所提出的“为国家而求学”的教育目标也早已内化为学校创建的初衷,发展的动力。

25.今,这里已经成为了学生自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经常有班级在这里举行主题团日活动,站在先烈的雕像前,回忆东大人那段一路抗争、一路求学的艰苦历程;感受东大人那份爱国爱校、奋勇争先的亘古情怀。

26.借严谨的学风、不断创新的毅力,东大诞生了一个个举世瞩目的成果:因创建振动利用工程新学科而闻名于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闻邦椿,以其最新研究成果使我国在动车方面的研究终于拥有了自己的话语权,把我国的动车运行速度提高到国际最先进的水平。

27.天,漫步于东大校园之内,依然可以感受到这里浓厚的学习氛围。林林总总的工科电子基地、教育基地,重点实验室里随处可见学生们忙碌的身影。当初醒的朝阳还未露出地平线,校园里已回荡起琅琅书声,当夕阳西下,灯光荧荧,校园内又会出现自习的人流,一时间,校园里的道路忙碌异常。

28.汉卿掌校。倾私囊扩建校舍,花重金礼遇师生。办学水准,堪比清华北大;学校规模,高楼更上一层。烽烟滚滚,鼙鼓声声。至九一八,祸起东瀛。金瓯破碎,生灵涂炭;东北沦陷,流亡北平。迁徙西安,后至三台,几经辗转,辛苦师生。颠沛流离,不屈不挠;一路求学,一路抗争。

29.东北大学涛掩映中的冶金馆在时间的洗涤中愈发稳重,没有过分的招摇,却又从骨子里透出一股自信与骄傲。它有着人们崇尚的古朴,却也不失充满热情的现代精神;有着时间留下的沉着,却又不乏令人歆羡的浪漫气息。它总是如同一个慈爱的母亲,每年都把来自五湖四海的孩子拥入怀抱。孩子们每天触摸着古老的砖墙,轻嗅着迷人的书香,在嬉戏中不断地成长,接受春天的繁华,夏日的骄阳,秋林的红叶,冬季的飘雪,即使离开了这里,他们仍旧不会忘记这里--――冶金工作者的摇篮。

30.借严谨的学风、不断创新的毅力,东大诞生了一个个举世瞩目的成果:因创建振动利用工程新学科而闻名于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闻邦椿,以其最新研究成果使我国在动车方面的研究终于拥有了自己的话语权,把我国的动车运行速度提高到国际最先进的水平。

31.

32.起东大,不得不说的就是我们的老校长,“千古功臣”张学良将军。将军在掌校之际一再表示身为校长,天职就是教育学生爱国,还积极倡导“爱校、爱乡、爱国、爱人类”的精神,并以校歌的形式固化在每个东大人的心中。

33.,东北大学教授李华天带领工作人员开发研制出国内第一台模拟电子计算机。全套设备占地面积40平方米,拥有5个2.3米高的立柜式的外壳,仅各种运算小盒就有400多个。小盒中装有各种电子管1700多个、半导体二级管4300多个,技术复杂程度相当于收音机。

34.初东大只是一片绿地,布满了丁香和桃红,是学生们晨读的好地方。或坐或站,轻声吟咏,美丽的倩影融入花香之中,成为靓丽的风景。后来,这里树起了一组“一二九”运动群雕,浮雕人物那刚毅的轮廓、激情的手势将东大人的爱国热情浓缩到了极致,东大人作为“一二九”运动的主力和先锋,那种斗志与热情似乎也穿越了历史时空

35.北大学校歌:白山兮高高,黑水兮滔滔;有此山川之伟大,故生民质朴而雄豪。地所产者丰且美,俗所习者勤与劳。愿以此为基础,应世界进化之洪潮。沐春风时雨之德化,仰光天化日之昭昭。惟知行合一方为贵,惟自强不息方登高。爱校、爱乡、爱国、爱人类。期终达于世界大同之目标。啊!使命如此其重大,能不奋勉乎吾曹?

36.ldquo;白山兮高高,黑水兮滔滔;有此山川之伟大,故生民质朴而雄豪。”刘半农作词、赵元任谱曲的东大校歌唱出了关东多慷慨悲歌之侠士的缘由,身处关东第一城――沈阳,东北大学自诞生之时就生就了一股侠气,虽历经坎坷,但骨子里的那种血性没有改变,“自强不息、知行合一”的东大精神没有改变,“爱国爱校、严谨治学”的东大传统更是历久弥新。

37.借严谨的学风、不断创新的毅力,东大诞生了一个个举世瞩目的成果:因创建振动利用工程新学科而闻名于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闻邦椿,以其最新研究成果使我国在动车方面的研究终于拥有了自己的话语权,把我国的动车运行速度提高到国际最先进的水平。

38.十年前,东北大学就以严谨治学开始“研究高深学术”,谋求国家强盛;六十年前,东北大学在严谨的学风中培养出了一批批建设新中国的栋梁之才;四十年前,东北大学以“工程师的摇篮”而闻名华夏;二十年前,东北大学研制了我国第一台CT机这一个个鲜明的时代足迹,塑造了东北大学的品格,也造就了严谨治学的学风。

39.北大学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大学大部分师生迁往北平。1935年12月9日,北平市学生救国联合会组织发动了“一二·九”学生抗日爱国运动,东北大学师生成了这场运动的主力军。《五月的鲜花》就是为了纪念这一历史时刻从东北大学校同唱出的。而今,每到12月9日,东北大学校同就会传出那熟悉的旋律,那段不同寻常的历史也伴着歌声走进年轻东北大学人的记忆里。

40.ldquo;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了志士的鲜血,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歇。”东大教师阎述诗赋予了五月的鲜花爱国与牺牲的涵义。“如果说起东北大学的传统,最重要的就是爱国”,这是2007年的春节温家宝总理与东大师生一起过除夕时对东大的传统概括。

41.大兼具了历史的厚重、时下的沉稳、未来的期许。置身校园,每个人都无法抗拒东大传统和精神的感召与抚慰,体会内心力量的充盈,并且从这充盈中完成精神上的洗礼。我国连铸技术第一人干勇院士在谈到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时说:“我真正人生历程是从17岁进入东北大学开始的。

42.初东大只是一片绿地,布满了丁香和桃红,是学生们晨读的好地方。或坐或站,轻声吟咏,美丽的倩影融入花香之中,成为靓丽的风景。后来,这里树起了一组“一二九”运动群雕,浮雕人物那刚毅的轮廓、激情的手势将东大人的爱国热情浓缩到了极致,东大人作为“一二九”运动的主力和先锋,那种斗志与热情似乎也穿越了历史时空

43.年,曾有张式纶先生含泪感怀,“母校东北大学是国家东北地区最高学府。斯乃东北人文地理之象征,文化传统之化身,人物精华之荟萃。其与东北全土全民之关系为身心之一体,形神之合一,而不可分离。”今天,学馆里、花园内、小径上,那张张青春焕发充满求知欲望的脸庞是对历史与传统的最好衔接。

44.ldquo;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了志士的鲜血,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歇。”东大教师阎述诗赋予了五月的鲜花爱国与牺牲的涵义。“如果说起东北大学的传统,最重要的就是爱国”,这是2007年的春节温家宝总理与东大师生一起过除夕时对东大的传统概括。

45.山黑水,人杰地灵。赫赫名校,雄踞盛京。尽染古城千秋瑞气,更沾王者两代遗风。1923,北陵始建。校园幽雅,林木葱葱。学科广博,人才济济;名流执教,师资丰盈。奥运选手刘长春,建筑大师梁思成如响雷之灌耳,不一一而述评。

46.秩寒暑, 一朝复兴。十万校友,雀跃欢腾。大馆集会,共襄盛举。长风万里,青史留名。快速跻身国内名校行列,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分设学院,扩大招生;不拘工理,文管相容。人才辈出,硕果累累;国际交往,声名日盛。今日东大,欣欣向荣。南湖之畔,

47.天,漫步于东大校园之内,依然可以感受到这里浓厚的学习氛围。林林总总的工科电子基地、教育基地,重点实验室里随处可见学生们忙碌的身影。当初醒的朝阳还未露出地平线,校园里已回荡起琅琅书声,当夕阳西下,灯光荧荧,校园内又会出现自习的人流,一时间,校园里的道路忙碌异常。

48.经,东大校园的网场球内有老校长和同学们同场竞技的英姿,绿荫下有老校长与学子们促膝长谈的身影。很多东大新生在入学的第一天就会踏进汉卿会堂的大门,摸一摸老校长的遗物,感受一下老校长的丰功伟绩,寄托一番哀思,种下一份志向。

49.经,东大校园的网场球内有老校长和同学们同场竞技的英姿,绿荫下有老校长与学子们促膝长谈的身影。很多东大新生在入学的第一天就会踏进汉卿会堂的大门,摸一摸老校长的遗物,感受一下老校长的丰功伟绩,寄托一番哀思,种下一份志向。

50.前的浑河南岸,荒无人烟,一片茫茫;10年后的浑南新区,绿草茵茵,风景如画,已经成为沈阳高科技园区集中地。一位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师兄曾经对我说,毕业的那天,自己和同学们骑车专程赶到软件园,在那里抛起了博士帽,帽带在天空飞舞的那一刻,仿佛一只美丽的风筝

51.北大学校歌:白山兮高高,黑水兮滔滔;有此山川之伟大,故生民质朴而雄豪。地所产者丰且美,俗所习者勤与劳。愿以此为基础,应世界进化之洪潮。沐春风时雨之德化,仰光天化日之昭昭。惟知行合一方为贵,惟自强不息方登高。爱校、爱乡、爱国、爱人类。期终达于世界大同之目标。啊!使命如此其重大,能不奋勉乎吾曹?

52.东北大学涛掩映中的冶金馆在时间的洗涤中愈发稳重,没有过分的招摇,却又从骨子里透出一股自信与骄傲。它有着人们崇尚的古朴,却也不失充满热情的现代精神;有着时间留下的沉着,却又不乏令人歆羡的浪漫气息。它总是如同一个慈爱的母亲,每年都把来自五湖四海的孩子拥入怀抱。孩子们每天触摸着古老的砖墙,轻嗅着迷人的书香,在嬉戏中不断地成长,接受春天的繁华,夏日的骄阳,秋林的红叶,冬季的飘雪,即使离开了这里,他们仍旧不会忘记这里--――冶金工作者的摇篮。

53.北大学这里既有白发苍苍的两院院士,也有英姿勃发的企业新俊,但他们都习惯于摸一摸那斑驳的墙壁,闻一闻那熟悉的书香,谈一谈当年在其间求学的快事。春来花繁叶茂,秋去红果满枝,这里不但是中国钢铁冶金人才的“摇篮”,更是无数东大人心中永远的风景,永远的牵挂

54.北大学校歌:白山兮高高,黑水兮滔滔;有此山川之伟大,故生民质朴而雄豪。地所产者丰且美,俗所习者勤与劳。愿以此为基础,应世界进化之洪潮。沐春风时雨之德化,仰光天化日之昭昭。惟知行合一方为贵,惟自强不息方登高。爱校、爱乡、爱国、爱人类。期终达于世界大同之目标。啊!使命如此其重大,能不奋勉乎吾曹?

55.北大学这里既有白发苍苍的两院院士,也有英姿勃发的企业新俊,但他们都习惯于摸一摸那斑驳的墙壁,闻一闻那熟悉的书香,谈一谈当年在其间求学的快事。春来花繁叶茂,秋去红果满枝,这里不但是中国钢铁冶金人才的“摇篮”,更是无数东大人心中永远的风景,永远的牵挂

56.,东北大学教授李华天带领工作人员开发研制出国内第一台模拟电子计算机。全套设备占地面积40平方米,拥有5个2.3米高的立柜式的外壳,仅各种运算小盒就有400多个。小盒中装有各种电子管1700多个、半导体二级管4300多个,技术复杂程度相当于收音机。

57.

58.北大学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大学大部分师生迁往北平。1935年12月9日,北平市学生救国联合会组织发动了“一二·九”学生抗日爱国运动,东北大学师生成了这场运动的主力军。《五月的鲜花》就是为了纪念这一历史时刻从东北大学校同唱出的。而今,每到12月9日,东北大学校同就会传出那熟悉的旋律,那段不同寻常的历史也伴着歌声走进年轻东北大学人的记忆里。

59.风是孕育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的沃土。东北大学始终把学风建设作为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根本所在,用严谨的学风积淀、塑造东大的品格。即使是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东北大学长达十几年的迁徙流亡过程中,严谨治学的学风非但没有削弱,反而愈加浓厚。东大师生在颠沛流离中,积极投身抗日救亡的过程,办起学术期刊、举办各类讲座、繁荣学术活动解放后,东北大学的严谨学风被一代代东大人传承。

60.北大学始建于1923年4月,是一所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大学。1928年8月至1937年1月,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兼任校长。“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被迫先后迁徙北平、开封、西安、四川三台等地。在此期间,广大师生积极参加爱国抗日运动,是“一二•九”运动的先锋队和主力军。

61.大兼具了历史的厚重、时下的沉稳、未来的期许。置身校园,每个人都无法抗拒东大传统和精神的感召与抚慰,体会内心力量的充盈,并且从这充盈中完成精神上的洗礼。我国连铸技术第一人干勇院士在谈到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时说:“我真正人生历程是从17岁进入东北大学开始的。

62.北大学20世纪初,中同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在这风雨飘摇的时局下,1922年4月26日,由军阀张作霖发起,成立了东北大学。后又更名为东北工学院。1993年3月8日,东北工学院复名为东北大学。1928年8月16日,张学良继任东北大学校长。一直视教育为立国之本的少帅对东大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在学校建设和管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东北大学从此进入了发展的新时期。1993年,东北大学复名之后,张学良亲笔题写了东北大学的校牌。

63.ldquo;白山兮高高,黑水兮滔滔;有此山川之伟大,故生民质朴而雄豪。”刘半农作词、赵元任谱曲的东大校歌唱出了关东多慷慨悲歌之侠士的缘由,身处关东第一城――沈阳,东北大学自诞生之时就生就了一股侠气,虽历经坎坷,但骨子里的那种血性没有改变,“自强不息、知行合一”的东大精神没有改变,“爱国爱校、严谨治学”的东大传统更是历久弥新。

64.秩寒暑, 一朝复兴。十万校友,雀跃欢腾。大馆集会,共襄盛举。长风万里,青史留名。快速跻身国内名校行列,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分设学院,扩大招生;不拘工理,文管相容。人才辈出,硕果累累;国际交往,声名日盛。今日东大,欣欣向荣。南湖之畔,

65.金馆是东大著名的“四大学馆”之一,由东大毕业生,时任东北大学教授、著名建筑学家刘红典设计。多年来,冶金馆一直是东大冶金学科的大本营。松涛掩映中的冶金馆古朴而不失现代精神,沉着又不乏浪漫的格调,像一位温厚的母亲每年都要迎接从四面八方回来探望她的“儿女”。

66.革开放,百废待兴。科技前导,教育先行。把握机遇,与时俱进。学校发展,日益昌隆。争取复校,艰难历程。一十三载,不懈奋争。各届领导,锲而不舍;京华校友,首发先声。海外学长,不遗余力;功不可没,捷迁恩承。天道酬勤,十年一剑;1993,水到渠成。国家教委,批准复校,耄耋校长,亲笔题名。东北大学,梅开二度;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67.北大学整个建筑学系基本上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建筑系课程相同,后来又增设了中国宫室史、东洋美术史等课程,以期通过这些改革实现他“东西营造方法并重”的理念,培养具有对中国式建筑标准审美的建筑师的理想。1929年,应梁思成和林徽因之邀,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时的同学陈植、童寯和蔡方荫也先后来到东北大学建筑学系任教,开启了中国近代史上建筑教育的新纪元。

68.十年前,东北大学就以严谨治学开始“研究高深学术”,谋求国家强盛;六十年前,东北大学在严谨的学风中培养出了一批批建设新中国的栋梁之才;四十年前,东北大学以“工程师的摇篮”而闻名华夏;二十年前,东北大学研制了我国第一台CT机这一个个鲜明的时代足迹,塑造了东北大学的品格,也造就了严谨治学的学风。

69.strong>走近东大,岁月的沧桑与时代的发展激情碰撞,生命的轮回与情感的寄托相得益彰。从“一二九”运动群雕到汉卿会堂,从刘长春体育馆到冶金馆、软件园,所有的故事都是曾经的,但故事里的精神却是永恒的

70.哉东大,爱国传统。学生运动,屡现行踪。救亡图存,挺身抗日;先驱报国,血染旗红。五月鲜花,开遍原野。动人弦律,响彻天空。祖国解放,隐姓埋名。余脉延续,薪火传承。沈水之阳,东工创办。主楼宏伟,四馆称雄。理工为主,余皆其次。冶金采矿,颇负盛名。谢绪恺判据名振科苑,国内首台模拟电脑在此诞生骄人业绩,可圈可点;史册记载,有据为凭。

71.ldquo;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了志士的鲜血,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歇。”东大教师阎述诗赋予了五月的鲜花爱国与牺牲的涵义。“如果说起东北大学的传统,最重要的就是爱国”,这是2007年的春节温家宝总理与东大师生一起过除夕时对东大的传统概括。

72.年来,东大师生治学的成果不断涌现,层出不穷。不仅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大学科学院,研发出数以百计的国际领先科技成果,还在国家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喜获优秀。东大学子在历届挑战杯的决赛中,接连捧得特等奖、一等奖。教学名师、科研成果快速增长,源源不断。无论是在国民经济的主战场,还是振兴东北的各项工作中,都凝聚着东大人的水平和智慧。

73.安事变中,东大学子游行请愿,直接促成张学良校长发动爱国之举;在抗日战争中,有60多位东大人为国捐躯,东大人丛德滋更是被授予“新中国001号烈属证”在这一幕幕历史中,东大师生无所畏惧、舍生取义的壮举,将爱国主义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

74.起东大,不得不说的就是我们的老校长,“千古功臣”张学良将军。将军在掌校之际一再表示身为校长,天职就是教育学生爱国,还积极倡导“爱校、爱乡、爱国、爱人类”的精神,并以校歌的形式固化在每个东大人的心中。

[东北大学研究生院]赞美东北大学好句好段

http://m.cyloushi.cn/gongzuozongjie/159715.html

推荐访问:美国东北大学 美国东北大学世界排名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本类排行 本类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