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来源是什么_重阳节的来源,向来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现代文阅读答案

时间:2020-09-12  来源:重阳节  阅读:

重阳节的来源是什么_关于重阳节的来源,向来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现代文阅读答案

现代文阅读答案(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关于重阳节的来源,向来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南朝《续齐谐记》所载的东汉汝南人桓景经方士费长房指点登山辟邪躲过一劫的故事。不过这个说法,并不可信。《齐谐》是一部志怪书,连作者自己也没有把它视作史实。晋葛洪《神仙传》说,费长房在东汉时曾做过汝南市掾,后来跟仙人壶公入山修道去了。而桓景,在有关东汉、三国史事的文献资料中都寻觅不到影子,仅仅在《宋书?符瑞志》中提到东晋成帝时有个太守叫桓景。

春秋战国时期对山神的崇拜已很普遍,并形成了一套祭祀礼仪,而这种登高祭祀活动,在人类早期是作为最直接的生存需求出现的。原始先民依靠采集和狩猎谋生,群居穴处,辗转山林。山林间生长着各种植物,隐栖着许多飞禽走兽,物产丰饶,早就引起人们的关注。山上云雾弥漫,而人们又观察到云气能致雨,以为山岳为神龙居所,有降雨的能力。而且,山峰插入云霄,高不可攀,人们以为是登天的梯子或撑天的柱子,上面是神仙的居所,并且虔诚地相信,只要登上它,就能超越芸芸众生。原始先民领略了莽莽群山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因而滋生了“万物皆有灵”的神秘自然观念,崇拜、敬畏山岳山神,并且激发了登临神山圣境的强烈愿望。“崇”字从“山”从“宗”,说明“崇拜”原来就是专对山岳而言的。

秦统一中国后,一直到汉朝,皇帝对山川祭祀都非常重视,每年都要巡狩、祭牡或封禅名山大川,各地登高的活动也随之兴起。据史料记载,约于刘邦在中原创立汉朝之时,割据岭南的南越王赵佗就曾登临越秀山,君臣饮宴游乐。与刘邦同时代的汉闽越王无诸,也在九月九日率领臣属登上福州的于山,插莱萸,饮菊花酒,宴集游乐。这些登高活动,比桓景的所谓“登高避祸”要早二百多年。最早明确记述九月九日登高习俗的是三国初期魏文帝曹丕的《九日与锺繇书》:“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九是最大的阳数,“九九”相重,又与“久久”谐音,故认为是适宜于长久、十分吉利的节日。

稍后,南朝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记述了当时的重阳节俗:“九月九日,四民并藉野饮宴。”北朝杜台卿的《玉烛宝典》进而解释说:“其时黍秫并收,因以黏米嘉味触类尝新,遂成积习。”这些记载都说明重阳节的最初涵义并非辟邪避灾,而是欢庆祈福。农历九月,夏季作物已经成熟,晚秋作物也丰收在望。黍秫收割后,各家各户满怀丰收的喜悦,品尝以黍米或秫米做成的新米饭,娱神又娱人。士农工商各行各业的人,成群结队到都外铺草为席,设宴饮酒,欢乐相庆,答谢山川大地赋予的恩惠,并祈求神灵继续保佑,使人们丰衣足食,得以长寿。

古人说:“重九须登高,不高无节气。”自各地开山建刹以来,重阳登高便由人类原生态山岳山神崇拜,过渡为朝觐山神与菩萨的朝山活动,并最终演变为群众性的登山娱乐体育活动。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面有关“重阳节”的表述,不符含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重阳登高源自原始先民的山岳山神崇拜,他们在领略群山千变万化的过程中,滋生了“万物皆有灵”的神秘自然观念,并激发了登临神山圣境的强烈愿望。

B.古人认为,“九”是最大的阳数,而“九九”相重,又与“久久”谐音,因而“重阳节”被认为是一个适宜于长久、十分吉利的节日。

C.重阳登高的习俗由来已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在重阳佳节登高祭祀,汉朝时南越王赵佗、汉闽越王无诸等也曾在这一天率群臣登山饮宴游乐。

D.重阳节的最初涵义并不是辟邪避灾,而是欢庆祈福。这从南北朝时期的《荆楚岁时记》和《玉烛宝典》等著作的有关记述和解说中可以得到证明。

2.下面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说《齐谐》是一部连作者自己都未将其视作史实的志怪书,言外之意是《续齐谐记》中关于桓景登山辟邪一事的记载也不宜作为可信的史实来对待。

B.山林物产丰饶,能为依靠采集和狩猎谋生的原始先民提供最直接的生存资料,这是他们崇拜山岳山神的一个重要原因。

C.高耸入云的山峰如同登天的梯子或撑天的柱子,能够通往神仙的居所,只要虔诚地登上它,就能超越芸芸众生。

D.史料记载的重九登高活动可以追溯到比所谓桓景登高避祸早二百多年的汉初,但直到三国时期才有了重阳登高习俗的明确记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葛洪《神仙传》说,费长房在东汉时曾做过汝南市掾,而有关东汉、三国史事的文献资料中却均无桓景其人的记载,可见费长房指点桓景登高避祸的说法并不可信。

B.秦统一至汉朝历代帝王对山川祭祀的重视和各地开山建刹的助推,使重阳登高由原生态山岳山神崇拜过渡为朝觐山神与菩萨的朝山活动。

C.重阳节的习俗兼有“娱神”“娱人”两种功能,前者在于感谢自然的恩泽,祈求神灵的保佑;后者则在于亲朋相会宴饮,共享丰收喜悦。

D.“重九须登高”,如今,重阳登高已演变为一种群众性的登山娱乐体育活动,这与古人登高祈福的风俗颇有不同,说明随着时代变迁,节日的风俗也会随之变化。

答案

CCB

阅读答案:

从科举制度的废除看近代以来的文化断裂现代文阅读答案李叔同的传奇人生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郭解,轵人也,字翁伯。解为人短小精悍,不饮酒文言文阅读答案道教不仅是江南山水之美的发现者,而且是江南山水之美现代文阅读答案谁偷了曹操同学的手机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选自刘登阁著的《中国文学史话》论述类文本阅读答案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在中国源远流长选自《资治通鉴》文言文阅读答案令狐潮围张巡于雍丘,相守四十余日,朝廷声问不通梧桐树阅读答案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文言文阅读答案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吴良镛:筑梦人生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宅男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萧氏意辛传文言文阅读答案歌词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和发展变化真可以称得上是波澜起伏一波三折现代文阅读答案痛哭和珍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选自《宋史·杨业传》文言文阅读答案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春雨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选自《后汉书·李通列传》文言文阅读答案李通字次元,南阳宛人也选自《古典文学知识》现代文阅读答案宋王朝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三百余年听雨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选自《新唐书》古诗文阅读答案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地震局应当做些什么?论述类文本阅读答案吴阶平的父亲吴敬仪是一位正直的实业家,当时在天津招商局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选自苏洵《谏论上》古诗文阅读答案古今论谏,常与讽而少直。其说盖出于仲尼摘编自启功《金石书画漫谈》论述类文本阅读答案音乐神童与少年作曲家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老爱情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选自《汉书·卷七十一》文言文阅读答案隽不疑字曼倩,渤海人也我们大都记不起2到3岁以前的事,此后几年发生的事即便记得一些现代文阅读答案演好自己的偶像剧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濒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赤壁赋文言文阅读答案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通俗史学家蔡东藩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瓦尔特·施那夫斯奇遇记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选自《南史·列传第四十八》文言文阅读答案裴邃字深明,河东闻喜人选自安然《原生文化是民族精神生命之源》现代文阅读答案春秋战国上下五百余载千秋一寸心,红楼无限情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选自《汉书?朱云传》文言文阅读答案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下一代触屏手机什么样?现代文阅读答案看麦熟文学类阅读答案“微电影”大有可为论述类、实用类阅读答案文章繁简文言文阅读答案下雨天,真好阅读答案名人之后的平凡人生阅读答案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文言文阅读答案记住北大有个叫王瑶的教授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三》文言文阅读答案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人。绍兴十八年进士第文化创造是原有的文化传统的延续和创新,绝不是凭空的臆想和猎奇现代文阅读答案说梅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李邦华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重阳节的来源是什么_关于重阳节的来源,向来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现代文阅读答案

http://m.cyloushi.cn/jieriqingdian/149514.html

推荐访问:重阳节的来源30字左右 重阳节来源简介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本类排行 本类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