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青少年肥胖现状调查报告

时间:2023-11-30  来源:调查报告  阅读:

农村青少年肥胖现状调查报告(合集十三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青少年肥胖现状调查报告(合集十三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村青少年肥胖现状调查报告1

内容摘要:为了了初中学生的心理现状,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综合测量》量表对前进路中学三个年级的11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测查,结果表明,总体情况是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体现在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不同的项目上。针对上述情况应采取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机构、注重对专业教师的选拔和培训、重视对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等措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这为学校的教育者及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提供了参考价值。

一、调查研究目的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教育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因为现代社会变得十分复杂,价值观多元化,家庭不稳定,还有各种社会思潮无不影响着广大中学生的健康成长,适应社会,学校环境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已经是很困难的事情。从各方面调查来看,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情况令人担忧。据外国学者估计,中学各年级学生中,约有15%的学生具有各类的心理问题,其中男生高于女生,城市高于农村,包括情绪障碍,不良习惯,性格问题等。

中学生心理健康为广大教师提出了一个时代的命题,为能够及时有效地给学生提供心理健康的辅导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培养,我针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试图探明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规律,以便为自己和其他教师提供一些心理学研究依据。

二、调查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前进路中学一、二年级学生

2、研究方法:采用不记名调查问卷法,个别谈话和召开部分学生座谈会的方法进行比较全面的调查研究(为被调查者学生保密,维护其个人稳私权,体现心理健康调查的原则性)。

三、结果与分析:

1、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对心理健康的定义是:“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完满的状态。”健康除了身体无病外,还要具备心理的稳定及良好的社会适应性。中学生心理健康是指具备健全的智力,情感和意志,连续统一的人格及对己,对人,对社会的正确认知和良好的适应。

2、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我把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学习适应性,自我认知与现实感,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个性发展的良好性四个方面。

(1)中学生学习适应性。

一个心理健康的中学生,通常有比较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学习目的明确,学习目标具体,切合实际;学习的自觉性强,善于制定学习计划,并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表现出意志力强,学习信心足;在对待考试问题上,他们沉着冷静,灵活应对。

通过调查学习适应性,大体分为四个类型,第一种类型占26%,从调查问卷中可知:对于无老师看管的自习课他们会自觉学习。而第二种类型占60%的学生会选择小声聊天或讨论学习。令人遗憾的是第三种类型10%和第四种类型4%的学生会选择看杂志漫画或干脆睡觉(以下用A,B,C,D四种代号表示四种类型)。当回答对考试的感受时,A和B学生表示喜欢做些难题,而C学生感到怕,D学生则表示无所谓。当问卷中提出老师讲课出现错误时只有30%的A学生敢于提出来,其它(包括B,C,D)的学生都选择保持沉默或在下面议论。这也可见传统教育中“教师绝对权威专制”的弊端。对于学习的目的性,A学生表示学习一技之长,B,C学生表示如父母所愿,或考上大学有个好出路,而D学生表示不明确。

(2)学习自我认知与现实感。

自我认知指对自己的心理过程与特征及其表现的认识,而现实感则指个人对自己同现实之间关系的认识。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往往有较强的自我认知能力,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自我评价恰当。在对现实的感知能力上,他们能够客观地认识现实,并根据对现实的认识来给自己做出恰当的人生发展定位,有与现实联系紧密的自我价值体系。

通过调查问卷,可以按计分方法把学生分为四种价值类型:踏实型,从众型,功利型和冷漠型。

踏实型的中学生顺从社会规范,积极为社会服务,另一方面,有自律的内控和自我导向表现,重视传统和社会评价。从众型的学生相当顺从社会规范,但这种顺从是他人导向的随波逐流,也有享乐主义,及时行乐的倾向,顺乎自然生活方式,倾向于保守。功利型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功利主义,对于道义及人情这类价值不甚注意,认为金钱至关重要,追求个人利益而不是公益。冷漠型是不在乎社会规范,回避人际交往,也不注意他人的价值取向,所持的态度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3)中学生人际关系。

中学生人际关系包括同学之间的关系,异性同学的关系,和师生关系。

在我的调查问卷中分数最高为10分,表示人际关系最好;最低为0分,表示最差。调查结果只有17%的学生达到8分以上,表示人际关系较好的类型;40%的学生达到6分—8分数段,表示人际关系一般;有43%是不及格的,人际关系较差,突出体现的问题是:当问及“你喜欢拿别人的缺陷开玩笑吗”时,有81%的学生都答会,当问及“你的好友学习成绩超过自己时,你会真的感到眼红,妒忌吗”时,70%的学生答会的,这是令人心颤的回答。也许只有在心理健康不记名的调查中学生才会说出自己的“丑陋”,但确是非常真实的一面。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教育者的高度重视,因此教师不仅要在学习上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做到在精神上成为学生的父母,朋友的角色,这样才有师生之间真正的心灵沟通,帮助学生解除困惑,让他们以健康的心态去对待学习和生活。

(4)中学生的人格特征。

我国心理学工作者修订出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其中把学生人格倾向分为八个方向: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对初一、初二684人调查结果如下:

人格倾向百分比

学习焦虑43%

对人焦虑36%

孤独倾向13%

自责倾向9%

过敏倾向2%

身体症状9%

恐怖倾向2%

冲动倾向7%

3、初中生主要的心理特点。

(1)抽象能力有较好发展,独立性要求高,不愿接受约束与限制。

(2)情感容易激动,心里话愿和朋友谈,但不愿与家长,老师谈。

(3)学习自觉性较高,但也容易表现出独断性,争强好胜,坚持错误,但仍稚嫩。

(4)能根据社会要求约束自己,自我控制力较好。

(5)理想逐步向概括性发展,能够对自己理想中的人物特点加以分析。

(6)对人生意义有了初步的理解,对人生和世界评价带个人人性特点。

四讨论与建议: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通过调查资料显示结果是不容忽视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学生健康心理已成为十分紧迫和重要的课题。为让教师们培养出健康向上,求知进取的二十一世纪接班人,提出以下建议:

1、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教育的观念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学校开设心理咨询辅导。

(1)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预防心理障碍产生。

(2)开发学生各种潜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3)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鼓励学生创造性学习。

(4)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增强社会适应性。

(5)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自我评价能力。

3、学校内形成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完善的体制与教育形式。

(1)进行群体辅导,个别辅导。

(2)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包括智力发展情况,非智力发展情况,学习成绩,职业兴趣,学习态度方法等)。

(3)组织心理辅导专门活动与训练,进行个案(特殊学生)研究。

(4)严格遵守心理辅导咨询的保密性原则。有合格的心理辅导工作者(高尚的职业道德,全面的知识能力结构,健康的情感和坚强意志,健全的人格特征)。

农村青少年肥胖现状调查报告2

农村危房改造现状调查报告

近年来,xx县把改造农村危房作为践行科学发展推进和谐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来抓,抓到了农村环境改善的关键,抓到了点子上,抓到了农民的心坎上,非常切合县情实际。但随农村危改的深入推进,一些影响危改的难题也不断暴露出来 。最近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影响农村危改的问题进行了一些调查与思考。

一、勇于探索,迈出了农村危改的坚实一步

二是立足节能环保,探索新型节能住宅建设。,从保护资源、节能环保、经济适用、适合寒地环境等多角度出发,着力研究红砖的替代材料。经多方考查,选择了兼具多种功能特点的稻草板作为新型节能住宅建筑材料。启动20栋40户新型节能稻草板房建设试点, 全县大面积铺开,共建节能稻草板房1035户。

三年来,全县共投入危改资金2.3亿元,改造危房3867户,占总改造任务的35.8%。

二、调查研究,正视农村危改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近日,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专题就农村危改情况成立调研组深入浓河、富林、祥顺三个乡镇进行了调研,并发放调查问卷560份,梳理出5个方面的共性问题。

一是农村危改政策宣传还不到位,部分农民群众对政策还不了解或存在着模糊认识,特别是对推广的稻草板、免烧砖等新型节能建筑材料的质量、性能认识不足,思想还很保守。

二是由于贫富差距和区域收入差距的不同,形成农民在农房改造的标准、要求和认识上的不同。例如,贫困户因受统建或帮建等政策惠顾,对节能材料是由被动接受到实践认可这样一个过程。而东部祥顺、创业等区域却因收入高、建房标准要求高,反而习惯于传统的红砖建房,对新型节能材料很少认同和接受,甚至对免烧砖也很少尝试。

三是农民的主体意识和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部分农民还存在等帮建、靠政府、要支持的等靠要思想。

四是农村危改政策还存在些不足,需要调整和完善,特别是在新型节能建筑材料的推广应用上,需进一步强化政策导向作用。

五是新型节能稻草板房的质量、技术指标、建筑工艺还需进一步调整和改进,使其更符合农民意愿和需要。

三、深入实践,进一步推进农村危改的想法

xx县是省级贫困县,也是省、市偏远落后县份的缩影,由于财力弱,在推动农房改造上势单力薄;泥草房改造量大、面广,是当前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目前,全县还有7100户农村泥草房有待改造,任务十分艰巨。

一是进一步坚定农村危改的信心和决心,力争三至五年切实抓出头、抓出成效。xx县在危改上的探索与实践得到了省市的关注和认可,并把这一县级实践行为上升为省、市政府的重点工作,出台了意见、制定了规划,启动了改造攻坚战。国家建设部也先后两次派人员和专家来通调研,xx县已被列为国家扩大危改示试点县。我们的实践和在新型节能材料方面的应用和示范,已赢得了绝佳的争取项目、资金的政策机遇。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更应坚定信心和决心,一方面从扩大危改、新型节能材料推广等不同角度多争取项目,在扶贫开发、民政和残疾救助、建设的安居工程等多渠道争取资金,争取扶持;另一方面科学操作,加大力度,合力推进,力争用三至五年切实把农村危改工作抓出头、抓出成效。

二是进一步研究和完善有效的`金融扶持和财政补助、奖励政策。进一步研究在农行、发行、信用等金融部门建立农房改造建设专项扶持贷款资金,搭建农民建房融资平台。进一步完善农村危改政策,对非贫困户的中低收入农民的危房改造,可研究实行按建红砖房、苯板和免烧砖类节能房、新型节能稻草板房等不同类型区别予以差额或全额贷款贴息,以此扩大扶助面,调动积极性,推进危改速度;在面上整体推进中适当提高对使用免烧砖、稻草板建房的奖励标准,以此推动新型节能材料应用。

三是进一步加强规划指导和技术服务,引导农民建房向中心村集中、向节能房发展。加大中心村建设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力度,坚持撤并自然屯,壮大中心村,发展小城镇的村镇建设发展思路,实行集约建设和规模发展,避免土地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引导农民向中心村转移,腾挪原村庄占地用于复垦,通过二次开发推动扩大耕地面。

四是进一步完善节能稻草板房的设计工艺、技术标准和质量,使其更人性化更适用。针对贫、富不同群体或老龄化独居、三口之家、三代同堂居住等不同群体的实际,研究20-42平方米的连体统建房,及60-80平方米的分散统建或自建房,在外在户型和室内格局设计上更为人性化、更为宜居、更为适用;在防潮、防寒上提高技术标准和建设质量。同时加强稻草板节能材料的技术质量、标准的认证,让老百姓认可、放心使用。

农村青少年肥胖现状调查报告3

我国基础教育经过新中国建国后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中阶段的新课程改革正由东向西、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逐步全面覆盖。

我国国情决定了城市聚集了大多数的优势资源,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大城市中软硬件设施一流的中学,特别是超级中学所占的比例远高于中小城市及区县。但中国社会经济的现状决定了教育必须均衡发展,除了城市的一定数量的完全中学外,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还分布着为数不少的农村完全中学,这些学校在校学生的数量庞大,代表着农村学生的主流,这些学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建设人才的重任。我校就属于这样一所农村重点高中。由于多方面原因,社会对其关注度不高,造成了情况不明了,为后续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形成了严重的阻碍。

我们这个课题组的成员均来自于集市级重点中学和农村学校于一体的重庆市农村重点高中,我们的学生来自农村及周边小城镇,这样的高中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研究这些高中学生的现状对于我们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现代公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对于这批学生,我们主要从如下几方面来收集了调查资料:

一、学生家庭状况

1.家庭孩子的数量(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

在采集的高二年级959人调查样本中,独生子女人数为675人,占调查样本总数的70.3%;非独生子女人数为284人,占调查样本总数的29.6%。2.学生与父母是否同住(留守子女、非留守子女)

在采集的调查样本中,留守子女人数为547人,占调查样本总数的57%;非留守子女人数为402人,占调查样本总数的43%。3.学生父母的婚姻状况(双亲、单亲、孤儿)

在采集的调查样本中,双亲学生人数为724人,占调查样本总数的75.5%;单亲学生人数为235人,占调查样本总数的24.5%;孤儿学生人数为13人,占调查样本总数的1.3%。4.学生家庭经济状况

按重庆市贫困家庭标准(贫困学生、非贫困学生)

在采集的调查样本中,贫困学生人数为317人,占调查样本总数的33.1%;非贫困学生人数为642人,占调查样本总数的66.9%。5.学生的户籍情况(根据学生户籍地调查)

在采集的调查样本中,农村户口学生人数为612人,占调查样本总数的63.8%;城镇户口学生人数为347人,占调查样本总数的36.2%。

二、学生学习状况

由于教育体制结构的问题,普通教育实行分段结业制度,我校学生虽是市级重点中学,但在县内来看,学生来源质量普遍偏低。县内最好的学生基本上去市内市教委直属的中学上高中,(有些家长甚至送孩子到市里的学校念初中,高中也就留在市里念书了),然后是县中学招收一部分高分学生,剩下的分数稍高一些的学生就到我们学校就读,分数还低一些的学生就只有到另外的高中就读了。所以我们学校的学生来源在县内算是中等水平,在我们这样的农村高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我们对学生在学习方面进行了如下的调查:

(1)学生或多或少存在偏科的现象,各科均衡的学生人数很少,即便这部分学生,整体水平也不高,出类拔萃的就更少。学生在主要学科语数外三科方面偏科现象十分突出。在959人的调查样本中,60%的学生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理解文章内容困难,不会收集和整理信息,不善于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65%以上的学生英语基础差,英语单词、语法、阅读等积累太少,在高中英语的学习中显得十分吃力,学习起来力不从心。

(2)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差。有些留守学生在学习上自觉性差,自由懒散,课堂上表现为爱动、易分心、爱玩手机,学习上处于被动的接受,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高中学习阶段,课堂容量大,知识内涵更加丰富和深刻,老师在课堂上讲述的内容需要学生在课前预习和在课后整理提升。但学生在这方面显得非常欠缺,根据调查,大约只有5%的学生有预习的习惯,只有10%的学生有课后及时整理提升的习惯。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很多学生出生后,家长特别是父母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长期不在孩子身边,管养孩子的担子由孩子的祖父母辈承担,由于祖父辈精力、见识、传统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十分欠缺的东西。隔代管养,更容易娇惯孩子,有些不良习惯在初露苗头时没有及时纠正,为后期的坏习惯埋下了伏笔,等意识到时已经为时晚矣,也对学生健康成长非常不利。在日常生活中,家长没有正确诱导孩子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很多学生在学习中是“被动学习”的,把学习理解为“上课听讲”、下课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其实,学习是一个很庞大的系统工程,学生除了在课堂上的学习外,更多的是在课后的学习,学习课本外的东西,不断充实自己的“内涵”。据调查,农村高中学生中,能自觉学习,充实自己内涵的非常少,约占5%左右,这个低比例严重制约学生整体水平的提升。更多的学生课外喜欢阅读流行小说(言情、穿越、玄幻等),但缺少“思考”,读完后基本没有什么“收获”,这是非常值得深思的。

(3)学习畏难情绪严重。现在经济状况较好,物质充盈,诱惑颇多,对“学习”的积极性造成一定的冲击,农村高中学生很多都没有“自控力”,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不是“迎难而上”,更多的是折返、逃避,以谈恋爱,玩手机游戏、网络游戏等方式来回避矛盾。

三、学生心理状况

新形势下,各地经济发展不一,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农村学生的经济条件也差距较大,留守儿童或单亲儿童逐年增加,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农村高中生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发生率越来越高,有些学生思想狭隘、易冲动、易自卑、易偏激、易封闭、仇视社会,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

1.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高中生应该是逐步走向成熟,承担社会责任的一个群体,他们应该多思考自己的未来该怎样走,理出自己的优势劣势,规划自己的人生如何精彩纷呈。但大多数的高中学生倾向于自私。对社会和他人没有正确的判断标准和价值取向,对自己的利益考虑较多,对别人或社会的要求较高,常表现为“愤世嫉俗”,仇视老师、同学或社会。

2、学生经济条件参差不齐。由于缺少家庭教育氛围,导致条件好的学生任意挥霍钱物,条件差的学生容易产生自卑的情绪;当双方矛盾加深,极易发生恶性事件,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很不利。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有对世界、对社会的了解和思考,但缺少深入的思考与辨识,未形成较稳定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常常被事物的表象迷惑,从而影响到对家长、老师、同学和社会的看法与判断。

3、很多孩子不擅长口头表达,存在交际障碍。由于长期托付给长辈抚养,不少留守学生性格变型,自我封闭性强,不愿意也不主动与他人交往,交友圈子小,不合群。渴望与他人交流,却不知道用什么方式来表达。高中生为了表现出自己成熟的魅力,常常做出“出格”的举动,令别人另眼相看,可往往适得其反,会引起其他人的反感或厌恶。这个年龄阶段容易感情用事,处理问题缺乏理性的思考,总是按自己的思维方式做事,不顾后果,也会盲从跟风、对明星盲目崇拜。

4.家长盲目溺爱。双亲都外出的家庭,临时监护人责任不明确,教育能力低;祖辈教育孩子存在明显娇生惯养、放任自流的“隔代教育”倾向,重养轻教,重身体,轻心理,忽视对孩子的思想、道德、学习、安全、行为习惯的`引导和教育。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居多,娇惯孩子也属情理之中的事情,但往往导致有些孩子自尊心很强,自尊心过头了就会产生自卑或者完全流于消极,碰壁后往往产生极强的挫败感。学生心智不成熟,往往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言行,当与外部世界发生冲突时,与家长、老师同学的观点相左时,就表现出较强的逆反心理,譬如离家出走或做出其他更意想不到的事情。

5.上面说了一些问题学生,但也有很多刻苦学习的乖学生,他们在人格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等方面努力着,在学习方面,由于基础太差,所以付出得更多一些,通过他们的努力,成绩或多或少都有些提升,他们是农村高中学生中的主流,对他们的教育,广大教职员工是感到十分欣慰的。

农村青少年肥胖现状调查报告4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主要内容、核心内容,学校教学工作是在学校组织下,由学校的主体教师引领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学有三个基本要素:学生、教师和课堂。今天我调查的教学是指课堂教学。那么新课程实施的核心环节——课堂教学现状如何?带着这个问题,以本人所在学校为例,对我校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在调查中我注意到,教学实践中既有高效的课堂,也有低效的课堂,甚至有不少负效的课堂。

一、基本情况

1、学校现状

我校地处全县边远地区,属少数民族集聚地。学校办学规模较小,师资缺乏,人才短缺。教学设施落后,使课改缺乏基本保障。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后,学校虽然有公用经费维持正常的教学,但功能室配备不齐全,教学仪器的配备还是不够,全校只配备一间远程教育接收室,尽管国家配备了一部分器材,仍无济于事。同时有限的器材使用率也很低,究其原因是大多数教师不会使用。

2、课堂教学现状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校虽进入了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行列,但办学条件差和教师的素质普遍偏低,观念陈旧,“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各方面难以适应新课改的教学要求,课堂在现实教学中问题最多,集中表现为效率低下。教师对组织课堂的.形式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还没有十分清醒的认识。高素质教师缺乏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课改以后尤为突出,水平低,难以适应新课改要求,导致课改流于形式。再加之大多是单班,无法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同时很少外出学习,长期“闭门造车”,课堂教学水平得不到提高,课堂教学死气沉沉,教学观念远远滞后于时代,学生厌学情绪较大。上课时,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仍是我校的教学手段,课堂教学仍是“填鸭式”,这些给新课堂理念的实施带来了不少困难,严重制约着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制约着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的改变。归纳我校课堂教学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知识结构老化,不适应教育改革特别是课程改革的需要;二是教学方式落后,满堂灌、随意性、演讲式的教学比比皆是;三是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淡薄,只以教材、教辅资料为唯一的课程资源;四是课堂过于程式化而缺乏灵活。部分学科随意性太强,没有经过严谨的教学设计。如体育课存在“先让学生跑几圈,然后发皮球耍一阵”的现状;音乐课存在“老师弹弹琴,学生唱唱歌”的现状;科学课存在“黑板上种田,课本上栽树”的现状;美术课存在“照猫画虎”的现象。因此,我校课堂教学质量不容乐观。

二、提高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措施

1. 提高教师素质,是改变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知识陈旧老化现象普遍存在,它严重制约着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及时补充年轻教师,改变教师年龄结构,使教师群体充满活力,从而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新的理念和思想。

2. 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加大培训经费的投入,保证培训的顺利开展,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落实措施,把教师的培训纳入教师绩效工资的考核之中。

3.优化教学资源,改善办学条件

学校要为学生配备优质、公平的授课教学资源,以保证师生间的互动达到最佳效果。我们期盼实施“爱”的教育,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公平对待,一视同仁,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价值,努力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力求发展好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这就要求学校要为每一个班级配备先进的课堂资源,例如教室内的设备、光线、视听效果.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工具的展示。

4.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

在课堂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师生生命活力有效发挥的关键,是解决课堂教学不公平的措施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应以一种平常的心态来看待自己,对待学生,应与学生建立起一种互尊、互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师德是一个教师有效进行教育教学的首要条件,是实现教学公平的重要保证。在当前市场经济功利之风甚浓的环境下,加强师德建设,提升教师精神境界尤其重要。教师要热爱自己的神圣职量,坚持自己的教育理想,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树立民主、公平的职业道德观;加强专业学习,与时俱进,努力实现由“生存型”向“享受型”和“发展型”教师的转变。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调节自己的教学情绪,形成稳定而健康的教学心境,在教书育人中体验人生的价值与快乐,尊重每一个学生,真心关爱每一个学生,努力实现课堂教学公平。

5.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是课堂教学的导向,它直接影响着教师对待学生的方式,从而直接关涉到课堂教学的公平。传统的“应试教育”主导下的教师评价,普遍实行的是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师工作业绩的唯一标准,并把学生考试成绩同学校对教师的奖惩、评聘直接挂钩,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师实行“末位淘汰”。这就在客观上迫使教师在课堂上关注优秀生:课堂的教学内容难度、教学方式都以优秀生为参照,全然不顾那些发展相对滞后的学生,显露出课堂教学的极端不公平:因此,促进课堂教学公平的实现,应科学、合理地评价教师的劳动,使教师评价体现出教师劳动“育人”的根本特点,体现出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个体性以及教师劳动成果的集体性、滞后性等特点,而摒弃那种唯学生考试成绩是举的片面的教师评价方式。

6.完善课堂结构,因材施教

依据教学目标、学生及其学习目标的不同选择恰当的座位排列方式,教师可以改变“秧田式”的座位结构,因地制宜地采用马蹄形、组块形、伞状形等多种布局模式,这样可以使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更多的对视与非语言交流的机会,同时也增加了更多的生生互动,让每个学生在互动中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和班级具体情况,实施灵活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就是较流行的一种因材施教之法。只需将学习可能性大致相似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在班内形成若干个分层学习小组,以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班级具体情况,恰当地选择师生问答式、对组式、四人小组式、小组集体式、全班式等多种课堂组织形式。但无论采取何种方式,教师都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努力为每个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提供和创造均等的机会,力求适应农村小学课堂教学虽然有前面调查的许多问题,但只要政府有科学的决策,教育行政部门准确把握教育发展的动向,促使教师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业务素质,开拓创新,把握新课程理念。我校的课堂教学一定会迎来灿烂的明天。

农村青少年肥胖现状调查报告5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工作要点安排,为促使我市农村安全饮水工作扎实有效开展,11月底,市人大常委会农工委组织市水利局等单位分别深入到汝阳、宜阳、偃师等县(市),对我市农村安全饮水情况进行了调研。实地察看了12个安全饮水工程,走访了部分农户,并听取了市、县(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工作汇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现状

从调研情况看,近十几年来,我市的农村饮水工作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全市大面积的人畜吃水困难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但是由于水源变化、水体污染、水质不达标以及工程老化、病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仍然非常突出。截止底,全市476万农村居民中,有200万人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其中水质不达标的164.3万人,水量不足、取水不方便以及供水保证率低的35.7万人。在未达标的164.3万人中,饮用氟砷含量超标的86.7万人,饮用苦咸水的52.7万人,饮用水源被严重污染的有24.9万人。高氟、高砷、苦咸、污染等水质问题,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长期饮用高氟水,轻者形成氟斑牙,重者造成骨质疏松、骨骼变形,甚至瘫痪,丧失劳动能力。长期饮用砷超标的水,易造成砷中毒,可导致皮肤癌和多种内脏器官癌变。长期饮用苦咸水,会导致肠胃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这些疾病给群众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影响了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导致群众医疗费用支出高,生活质量降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二、工作开展情况

近两年多来,我市先后实施完成了四批安全饮水工程项目,总投资7332万元,建设271处工程,使283个村17.59万群众用上了干净的安全水。在农村安全饮水工作中各级政府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都把安全饮水工作作为农村群众要办的实事,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水利、发改、财政、卫生、环保、建设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安全饮水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各相关部门各行其责,通力合作。各水利部门作为建设及管理单位,精心组织、科学规划、严格建设程序,确保项目的顺利开展。

2、严格资金管理。为保证饮水工程顺利建设,各级政府想方设法,多方联系,主动争取上级支持,努力使各项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同时,管好用好国家和省专项补助资金,按要求落实地方配套资金。积极探索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融资体系,动员受益群众积极自筹,投工投劳,有效地保证了工程顺利施工。

3、规范项目管理。市、县政府都规范了项目申报、建设、管理程序,市政府为规范管理相继出台了《关于进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初步设计编审工作的通知》、《关于规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招投标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的通知》等文件。各县(市)政府按照要求也都全面实行了“规划建卡、社会公示、集中采购、资金报账、巡回监理、明确管理责任和建立水价机制”等六项制度,建设了一批质量高、形象好的优质工程。

4、严格工程质量。各级政府在对安全饮水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严把工程质量关。一是严把施工队伍选择关;二是严把材料设备采购关;三是严把工程质量监督关。通过建立多层次、多部门的质量监督体系,确保我市安全饮水工程建设质量,保证群众能够长久吃上安全水、放心水、方便水。

5、做好技术服务。各级水利部门都积极深入农村,深入基层,深入工地,搞好技术服务,及时帮助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对各级水利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及监理人员加强技术培训,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切实把饮水工程建设好、管理好、维护好。

6、加大宣传力度。为有效地开展安全饮水工作,市政府及时下发了《农村饮水安全农民读本》,编印了《洛阳市农村饮水安全知识手册》,在报纸、电台、水利网站等宣传媒体上,对安全饮水工作进行宣传报道,加大宣传力度,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安全饮水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存在问题

几年来,我市的安全饮水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也有效地解决和改善了部分群众的安全用水问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思想认识还不到位。表现在个别地方还停留在饮水解困阶段,项目规划上没有全局观念,不敢或者不愿上大的工程;工程管理上采取粗线条管理,不积极介入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对运行管理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已建工程大部分还是采用村委会管理或指定专人管理的方式。

2、建设项目入不敷出。由于实施的安全饮水工程项目批复资金有限,辐射面小,安全饮水工程实际供水人口大于项目安排的饮水不安全人口,造成“大马拉小车”现象。个别地方对不达标饮用水危害认识不到位,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配套资金不能很好落实,项目资金拨付缓慢,使工程建设不能有效实施。

3、水资源规划和管理薄弱。截止目前,我市尚无农村地下水开发利用的总体规划。少数安全饮水工程建成后,上游水源的.保护问题没有得到有效保障,且有个别已建成的饮水工程,旁边就是开采的矿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饮水质量。

4、项目服务资金缺口。按照国家和省文件要求“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前期工作、项目管理、水质检测和监测以及水源保护等工作”,但实际上各级财政基本上没有安排,同时从项目资金中提取项目管理费用太低或者没有提取费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前期工作、项目建设管理等工作。

四、建议

一、提高认识,为农村安全饮水工作提供保障。各级政府要把加快农村安全饮水工作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提高认识,增强全局观念,及时解决农村安全饮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农村建设,推动农村安全饮水工作的开展。

二、完善规划,积极争取资金支持。要在对全市农村饮水基本情况调查评估的基础上,针对饮水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我市的农村安全饮水总体规划。努力争取国家安全饮水项目资金,积极落实安全饮水的各项配套资金,为项目建设管理、提高工程标准、加快饮水工程建设步伐提供保障。

三、加大力度,拓展安全饮水辐射面。要在满足设计供水能力的前提下,对已建部分工程进行管网供水能力评估,对有条件延伸的,要积极引导鼓励用水群众自筹、投工、投劳,帮助部分具备条件的农民尽快用上安全水。

四、统一协调,加大水资源管理力度。要对已建成或正在建的安全饮水工程的水资源加以保护,按照有关规定,对可能造成污染源的要进行跟踪检测,做好各级沟道的清淤,确保排水畅通,有效保护好水资源。

农村青少年肥胖现状调查报告6

新时期,我国政府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新农村建设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被摆到了社会前台。然而,近年来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缓慢,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增大。另一方面,教育的费用成倍增长,令多数农民家庭不堪重负。我们还看到,这么高价的教育,对农村发展的促进作用却并不大。农民把血汗钱投到教育上,可农村的面貌却依然如旧。这就提示我们:现阶段农村的教育不符合党和政府发展农村的长远目标,应该进行改革。

一、农村家庭的收入来源

20xx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3000元左右(由根据“20xx全国大学生回乡大型社会实践活动”调查表格的不完全统计所得)。在农民生产性纯收入中,第一产业的收入结构比重约占60%;第二产业约占8 %;第三产业约占32%。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超过70% 。因此,要实现小康社会,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是关键。

目前农村家庭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粮食作物

由于我国还是传统的农业大国,粮食作物在我国农村种植比例仍然比较大。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必须予以重视。但是,目前粮食作物的价格水平不是很高,粮食作物的种植尽管比例很大但是对农民的增收贡献却不是很大。目前我国农民中大约有38%的农民在种植粮食作物(当然在种粮食作物同时还种其他作物)。这其中包括小麦、稻谷、玉米、薯类以及其他地方性粮食作物。

2经济作物

经济作物在我国农民收入结构中占着半壁江山,农民的收入有很大一部分纯收入均来于此。经济作物在单位面积上纯收入比粮食作物高很多,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种植经济作物,约有81%。经济作物每年平均给农民家庭带来3000~8000元的收入,占家庭纯收入的67%之多。但同时,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例太大会挤占粮食作物的比例,从而可能会影响到我国的粮食安全。

3 畜牧养殖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禽类、及蛋类、乳品以及其他养殖类食品需求量在增加。畜牧和养殖业已越来越受到广大农民的青睐。以我们当地为例,大约有8%的农民选择养殖业,尤其是奶牛和家禽,更是被大范围地养殖。同时,各地政府保护并支持特种养殖和规模养殖的发展,各地的畜牧养殖呈现较好的发展势头。主要畜产品产量稳定增加、畜产品市场价格基本稳定并有上涨空间,而饲料价格涨幅不是很高,农户养殖效益进一步提高,养殖户农民家庭收入是在农村收入相对较高的行业。

4乡镇企业

乡镇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国民经济尤其是在农村经济起着不可低估的贡献作用。近几年来,乡镇企业不断创新体制,结构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技术,效益在逐步提高; 与此同时,一些新兴行业的崛起给乡镇企业带来新的生机。一些企业逐渐做大做强,这样就保证了农民工人工资性收入的增加。以200xx年为例,约有20%左右的农民在乡镇企业工作,这些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和其他农民相比则收入水平好一些。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该高度重视乡镇企业的发展。

5外出打工

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过程中,涌现出来了一支新型的劳动大军,这就是农民工。他们是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形成的特殊社会群体,是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小康建设进程中出现的新事物,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阶段性特征。劳务输出成为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途径,使农民收入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根据志愿者的调查,20xx年农民劳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例已经高达45%。外出打工已逐渐成为农民增收创收的一条重要途径。

6其他收入(包括开发房产、退耕还林、煤矿开发等各种补助)

随着新型城镇的建设,我们这里几年来有很多开发商前来开发,给予很多家庭有不同程度的补助,全国各地退耕还林工程,我们这里的一些离山较近的地都实行了退耕还林,政府给予了相应的补助。由于我们这里离平顶山矿区较近,一些矿开发占地和塌陷给予我们当地有较大的赔款这些款项往往数目较大。

二、现阶段农民收入存在的问题

现在,农民收入增加存在着许多问题。我们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农业人才的缺乏和农村教育的落后。主要的问题如下:

第一,农业技术人员的缺乏也是限制农民收入的的一大障碍,我自己还有我通过问一些村民,我发现在一个乡镇也没有一个像样的农业技术人员,卖农药和化肥的大多是只管卖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些东西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如果作物出了毛病也没有人可以咨询只能靠自己的经验。

第二,农民的收入来源仍然较少。目前,农村经济的产业结构还过于单纯。传统的经营方式,其运行周期往往需要两年以上。从种植到出售的一系列环节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再加上经营方式、地形、气候和市场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这种经营方式对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只起到很有限的作用。 第三,农村人收入差距大。现在农村的人均收入不高,就我调查来看,主要是村里贫富差距较大,有些家庭每年可以有几十万的收入可是有些却只能达到温饱,收入较低的大多是文化程度较低没有技术,做生意没有本钱打工只能做体力活儿。 第四、经济增长方式陈旧。这主要变现在:1政府对先进的生产技术宣传不足,农民不愿采用新技术。耕种方式仍与十年前没有多大的变化。2 先进的管理方法没有人去推广,市场信息闭塞。不少地方仍然是几千年来的小自然经济,农民不懂得随行就市,投资比较盲目。3没有人去担当农民宣传员的工作,农民对党的相关政策法规不了解。

农村青少年肥胖现状调查报告7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教育和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责任,是一项系统工程和社会工程,需要学校教育的努力、家庭教育的配合、社会教育的规范。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两者之间不能割裂开来,相辅相成,缺少哪一个环节,都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近些天来,我在**乡中小进行了一次抽样家庭教育的社会调查,发现了不少问题,让人值得思考。

一、调查的对象和方法

**乡学校的中学和中心小学在九十年代合并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另有7所村小。我在调查的几所学校里,询问了一些情况,并对中学各年级学生作了份问卷调查。我的问卷共发出162份,回收有效问卷140份。调查了该校各年级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和对家长、学校教育的看法以及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现状。

二、调查情况

1. 学生情况。

我对每一份问卷都认真地看了一遍,65%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0%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15%的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而且我还发现,在学习目的一题中,对于毕业后的打算,有选择读高中或中专,有选择就业和没有考虑的。而对务农的打算极少。在学习态度一题中,大部分学生能回答认真完成作业,课堂认真听讲,但有少数的学习认为有些老师课上得不好或听不懂老师的课。对老师的看法60%的学生认为老教师的讲课方法古板,不会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年轻老师工作欠认真负责,和学生交流得少等等。40%的学生觉得家庭教育很不得当,望子成龙的封建观念依然存在,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

2.家长情况。

在调查中发现父母亲的文化水平、学历层次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思想与方法。具有初中以上文化占63.5%,小学以下占36.7%。父母亲的职业概况也是家庭环境的一个基本要素。结果表明,父母亲外出务工、农民或从事个体劳动者的比例约占其学生父母亲总数的63.27%。这个比例大致同上述父母亲的学历层次一致,说明了父母亲的学历同其职业相对应。在调查中还发现许多家长认为有了钱才是孩子最大的幸福,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诸如孩子父母长年外出打工,只好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看管。有些父亲或母亲单独外出打工的占有很大比例,留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又当爹,又当妈,上有老下有小,农活家务一大堆,常常忙得不可开交,很难顾及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更有些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较低,认为高中和大学高额学费不如让孩子早点学习电工、修车、焊工等专业技能。

三、调查分析

1. 受传统观念影响,教育方法不当。

每位父母都希望子女成才,希望子女胜过自己,但不少父母既不懂孩子心理,又不了解青少年成长的规律,更不能根据孩子的特点进行教育。有的父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有的则根据父辈教育自己的办法教育孩子,教育手段粗暴,使孩子感到压抑,无所适从,因此产生逆反心理。调查中,85%的学生挨过父母或其他长辈的训斥,15%的经常被父母打骂。

2. 主动与学校联系共同教育的家长少。

绝大多数家长对子女的学习和生活相当关心,但与老师的联系极少。在调查中60%以上的学家从未主动打电话给班主任或学校联系,25%的家长从未专程到学校与老师进行交流。因此家长与学校缺乏很好的理解与沟通,同时也缺乏现代的家庭教育观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单一,不少家庭教育苍白无力。

3. 身教重于言教的家庭教育观念得不到落实,部分家长行为缺陷影响着家庭教育的质量提升。

如家长吸烟、讲粗话、赌博、不讲卫生、不爱看书读报、看黄色录像等等,他们只图自己娱乐而放松了对孩子的监管,毫不避讳地将一些在孩子这个年龄不应知道的一些社会不良现象和不拘小节的生活坏习惯展现在孩子面前,很容易被关于模仿的孩子仿效,其教育结果可想而知。

四、调查存在的问题

从家庭教育的实施主体(家长)来看:

(一)许多家长都能意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希望构建民主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并做出了不少努力。由于缺乏现代的家庭教育观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单一,不少家庭教育苍白无力。

(二)一些家庭放松对子女的教育,家长在教育子女尤其是独生子女的观念和方法上存在误区,带来新的问题。不少家长对子女期望值较高,重分数,重功利,忽视对子女道德、人格、心理和良好习惯的教育引导。

(三)存在问题学生,这大都与问题家庭和家庭教育的缺陷直接相关:离异、单亲、暴力、重男轻女、贫困、父母文化素质低;一些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方法不当;外出务工家庭放松了对子女的教育;一些家长的价值观发生扭曲,给子女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这都是问题学生产生的不良背景。

(四)家长重视与子女的沟通,但沟通时间较少,缺乏沟通的技巧。家长与学校缺乏有效沟通,未能形成教育合力

从家庭教育的组织、管理和引导来看:

(一)各级各类家长学校的数量不少,但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大部分家长学校都能发挥应有作用,但也有少数家长学校以家长会代替家长学校,很少开展活动,并且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无法担负起传播科学的家教知识和方法,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的重任。

(二)缺少专项经费,使现有的各种家教组织和网络发挥的作用受到一定制约。

(三)目前**县宣传家庭教育知识的专刊、专栏不多,缺少一些可供孩子参与实践的栏目。

(四)缺少具有一定规模、影响力较大的少年儿童活动场所、实践基地,许多孩子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可去之处太少。

(五)留守流动儿童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监护人要切实发挥作用。

五、对策与建议

(一)家长要更新教育观念。

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懂得教育孩子的基本原理,如:要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才能教育好孩子,在注重对孩子智力投资同时,还是加强精神方面教育,特别注意孩子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家长应通过学习,参加培训,了解少年儿童心理发育特点和教育规律,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家庭关系,努力与孩子一起成长。

(二)家长尤其是母亲要不断学习。

作为农村孩子的家长,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从小培养孩子学习的过程中,首先是自我充实、完善的过程,是沟通、影响、感染孩子的过程。母亲对家庭、对子女的影响尤为重要,在家庭中经常管教孩子的是孩子的母亲,而且孩子在家里与母亲的关系较为亲密,孩子乐意接受母亲的教育,因此,母亲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三)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

从学校教育看,其劣势一是时间、空间、内容、形式的限制,二是由于过分强调统一性与集体性,因而又导致了针对性差,不利个别教育;家庭教育的劣势是因家长的政治、文化、道德素质的差别和家庭经济状况、成员结构之不同,给家教的有效性造成了较麻烦,这是近几年家教存在问题的主要方面。二是家教方法的相对简单化、单一化,直接影响了家教效果。为此,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扬长补短,整体互补。

1、学校教育要通过参观访问、“榜样”报告、游览山河、实践操作等方式和充分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社会知识。

2、建立典型后进生的个别教育档案,实行全方位的有效监控。

3、针对家教存在的问题,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委员会”等方式,集中指导家教方法,促进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学校举办一些亲子活动,如:体育节、艺术节中的家长与孩子同台表演等。

4、家长应是儿童的第一任心理辅导老师,要密切关注孩子心理的任何细微变化,从孩子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教育才真正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否则只会事倍功半。

(四)建立农村家教组织网络。

在县城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家长学校的建设和管理有了一定基础,但在农村家长学校有名无实,没有发挥作用。因此,要充分挖掘社会资源,推动创建各类家庭教育组织,如:农村留守流动人口家长学校、暑期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咨询站等。要积极培养农村家庭教育骨干,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结构合理、覆盖面广的家教工作队伍。要依托阵地,积极推广成功家长特别是注重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典型和经验,精心设计和组织各种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形式新颖、有感染力的主题宣传教育,广泛深入农村向家长传授家长教育行为规范,传授如何营造温馨和睦、民主宽松、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家庭人文环境的经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成长观,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水平。

(五)扩大宣传,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氛围。

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推进家庭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作用。开办家教园地、父母之友、家长课堂等家庭教育专题、专栏节目,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与社会相适应的教育观、人才观和价值观以及“以德育人”、科学育人的理念,使先进教育思想和科学的家教方法走进千家万户。通过举办形式各异的家庭互动实践类活动,如亲子活动、家庭运动会、家庭艺术节、孝敬父母好儿童、教子有方好家长报告会等等,使家庭教育实现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教育性的统一。

农村青少年肥胖现状调查报告8

在农村老人养老方式方面,调研发现四成多的农村老人喜欢的养老方式是与子女同住。而超过6成的农村老人不喜欢进城养老。在各地区不喜欢进城养老的农村老人比例,东部是69.5%,中部是68.1%,西部是64%,东北部是67.6%。

6月6日,在上海财经大学举办老龄社会公共政策挑战与治理创新国际论坛上,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张雄教授负责的课题组带来一份“2014中国农村养老现状国情报告”(下称报告)。

在农村老人养老方式方面,调研发现四成多的农村老人喜欢的养老方式是与子女同住。而超过6成的农村老人不喜欢进城养老。在各地区农村老人持不喜欢态度的比例中,东部是69.5%,中部是68.1%,西部是64%,东北部是67.6%。

张雄称,农村老人不喜欢进城的主要原因包括生活不习惯,没有亲友熟人说话,生活费用过高等原因。对于现在的生活,有接近八成的被调查老人表示满意。

被调查的超半数农村老人还在进行职业性劳作

调研还发现四成以上的老人认为自己身体状况较好,超过50%的农村老人还在从事职业性劳作(如种田等),子女资助在影响老人养老快乐指标中占首位,新农保收入、土地收入仍是农村老人主要收入来源。

据介绍,此次农村养老调查历时两个月,调查范围覆盖全国31个省市573个县,有效问卷约1.7万份。

在农村老人健康状况方面,在农村老人健康自我感觉的指标来看,四成以上的老人认为较好。调研发现,近四成老人患高血压,两成老人多半都患颈椎、腰椎病。近五成的农村老人每天都需要吃药,其中女性老人每天都要吃几种药的比例通常要高于男性老人。约66.4%的农村老人能够完全自理,其余老人则在自理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2014年有63.4%的老人参加过体检,东部的老人参加体检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区域,其中,东北部老人参加体检的比例比较低,仅为46.6%。

在农村老人经济状况方面,调研发现54.6%的农村老人还在从事职业性的劳作,比如在田里干活或者其他劳作,几乎所有的老人仍然从事一定程度的家庭劳作,这是中国农村老人的特点。

子女外出导致调查中空巢家庭超过半数

张雄介绍,子女资助对影响养老快乐指标占比首位,新农保对经济较发达地区养老经费贡献率占比很高,土地收入对农村养老经费的影响力仍然是基本的。在农村老人消费支出方面,发现饮食、医疗与人情往来占据前三位,尤其人情往来在农村老人的消费中占到比较靠前的位置。

在农村老人家庭关系和心理状况方面,传统的大家庭转变为小家庭,子女外出导致年轻人在老人身边抚养比例降低,空巢家庭超过半数。

“老人们对家庭关系、配偶关系和子女关系满意程度相对来说都比较高,都逾八成,所以农村的老人容易满足,他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的认知。”张雄称。

子女的照顾老人主要是以给货币为主,这一比例已超过50%,其次则是粮食资助等。由于农村老人的子女多居住在本地本村,老人对儿女的孝顺状况比较满意。中国农村老人与子女通过手机、电话方式联络的频率大大增加,这也是中国农村一个比较大的变化趋势,其中经常电话联系的占56.4%。

在农村老人生活质量的状况方面,调研组发现,农村正在出现排浪式消费,从耐用消费品阶段进入大众消费品阶段,现代化通讯工具在农村提前普及,留守老年人群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比如电话手机指标中,东部拥有占比是79.8%,中部、西部和东北部为75.2%、77.1%、86.1%。

约八成老人对整体生活表示满意

张雄发现,农村老人整体生活满意感受正面积极,有81.3%的老人对目前的状况表示满意,东部地区人的"满意程度还要高一点。“这里面我们发现老人们有一个共同点,老人对他的后事持有乐观、自然、豁达的态度。”

“老人们对邻里关系满意度最高,表示很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合计89.2%。在与子女关系方面,大概有86.5%老人认为跟子女的关系处得还是不错。再次就是与配偶关系的相处,大概有83.5%的人都是认可。中国的农村老人对身体状况和经济条件的满意度最低,对村庄管理的满意度一般,对居住条件、环境卫生等涉及村庄管理的这些项目满意度一般”张雄称。

调研发现约47.3%的农村老人不愿意进养老院,原因包括自己觉得不光彩,经济不能承受,服务质量存在问题,怕子女被人指责,在养老院不自由等。

在农村老人社会支持状况方面,子女和配偶是主要的社会支持者。调研发现,农村老人对国家及地方政府提出了养老政策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这是我们下面摸底的一些情况,农村老人对政策比较熟悉的占39%,比较模糊的占10%,不怎么了解的占49%,所以我们很好的政策落地,落到最最基层,落到农村老人身上,确实有很长的一段路,尤其在落到最根本的地方,零距离的地方,我觉得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去做。上面的职能部门人多,但落到下面执行就成了两个人。调研时也就两个人带着我们到下面去跟老人们对话。”张雄称。

农村青少年肥胖现状调查报告9

我国政府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推进农业建设和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目标。然而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近年来,由于教育经费特别是高等教育经费的节节攀升而农民收入增加缓慢,教育支出在农民总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已经影响了农民在其他方面的投资,甚至成为一些家庭陷入贫困的原因。此外,由于资金短缺,教师流失等原因,原本基础薄弱的农村教育也面临着深刻的危机。

一、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义务教育:

1 、经费不足 目前农村教育投资中,中央财政和各级政府的支出只占很少部分,绝大多数还要由农村和农民来承担。亚洲开发银行的报告说,全球190多个国家已经有170多个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其中包括人均GDP只有中国1/3地老挝,柬埔寨等国。就国内来讲,在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农村基层资金充足,一点点教育投入当然不算是问题。但在广大的中西部地区,教育投入却往往捉襟见肘。对于一些地方来说,困难确实存在;但对于其他为数不少地方政府来说,投资教育完全是不为也,而非不能也。这一点,看看他们气派的办公楼和豪华轿车就知道了。

2 、教师资源流失 市场经济时代,人们都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连曾经被歌颂为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的教师们也不例外。随着一所所民办中小学的开办,不少经验丰富,认真负责的基层教师离开了农村,从而就导致农村优秀教师奇缺。教师也是凡人,我们不应该苛求他们放弃更好的工资更好的生活条件而一味地无私奉献,只是农村教师的待遇有待于提高。此外,由于基层教师资源长期补充不到新鲜血液,导致现有的农村教师整体年龄偏高,难以与现在的教育形势相适应。又快开学了,在调查中有位老乡说出了这样的话:“到底让我们农民的孩子到那里去念书?国家投资盖得好好的校舍,可是学校垮了。好的老师进了城啦,现在只靠几个初中毕业的小姑娘代课,没老师我们农村学校怎么办?请政府的青天大老爷们想想办法,任用一批安心在农村教书的毕业生当老师。我们这些黑脊背们的子女才能不当睁眼瞎了。”

3、教学质量悬殊 由于教育投入不公平,在同一地区,城镇学校与乡村学校,城镇普通学校与城镇重点学校之间的教学条件可谓判若霄壤。一边是连个像样的操场都没有,至于音乐和美术更是发了书叠飞机。很多学生中学毕业都分不清足球和排球。而另一边是音体美,计算机,奥数辅导绘画班样样齐全。这样还导致了不少农村家长不顾实际情况盲目把孩子送到城里读书。以某同学所在的村子为例,他读小学时同年级会有30个人左右,而现在,全校人数都不过35个!这样不仅过早地加重了这些家庭的负担,由于孩子们过小地就没有了家长的`看管和约束,这对他们的成长也很不利。

高中和中专教育

1、入学率低 一个学生成绩的好坏在读完初中以后就基本可以看出,因此许多农村家长就放弃了让子女进一步接受高中教育的想法,毕竟一个高中生三年供养下来至少也要一万元。此外,由于现在的高中还是在实行严酷的应试教育,能考上大学的毕竟是少数,这一投资的期望回报并不大。而如果考不上,这些学生又将面临着“种地不如老子,喂猪不如嫂子”的尴尬境地。这也导致了高中入学率的降低。

2、与农村现实脱离 调查发现,初中毕业的学生中,出了一部分外出打工以外,其余大多数都会去读中专,以求学到一技之长。当前的中专教育所设置的专业多为财会,幼师和维修等。我们认为,既然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不会回到农村来,那么建设新农村这个神圣的历史使命只能落在这些人身上了。他们接收过九年义务教育,有一定的接收新知识的能力,而且又没有外出打工。然而中专教育所培养的多数是面向城镇的技工。当然,新农村建设也需要这些类型人才,但我们认

为现阶段农村更需要懂得农业技术,能够深入田间地头的科技人才以及熟悉法律和政策的基层民主宣传人员。然而培养这些人才的学校在现实中却少之又少。

高等教育

1、学费昂贵 据统计,xx年间,我国大学学费从每年几百元一路飚升至每年5000元—8000元不等,学费猛涨约20倍,而19xx年20xx年xx年间,国民人均收入增长不到4倍。而一个大学生本科四年,相当于城镇居民4.2年纯收入,普通农民家庭13.6年的纯收入。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曾在很多场合不止一次说过,现在的大学学费已经超过了老百姓的经济承受能力。他甚至说,“我自己就知道,我和夫人两个人的工资加在一起,也只供得起一个孩子上大学。”教育价格逐年增长的另一面是政府教育投入的停步不前。早在上个世纪国家就制定目标: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要在上世纪末达到GDP的4%。然而这个目标直到现在也未能实现,几年来一直徘徊在2.5%左右。现在再次提出要在20xx年以前实现这个目标。还有个背景需要提一下,现在世界上这一指标的平均水平是5%。

2、心理上的压力 对农村贫困学生们来说,能够在比较艰苦的条件下考取大学已经是很不易了。然而在进入大学以后,他们还不得不面对和承受心理上的压力。这些压力主要来自于:曾经可以引以为自豪的成绩优势开始不复存在;面对丰富多样的课余活动,自己却没有什么文体特长;先进的设备,如城市里的电梯,网络等不会使用;普通话说不好,带有口音等等。这样的压力常常导致贫困学生的两极分化。一部分在艰辛的求学生活中深刻体会到只是改变命运,只有读书才能够摆脱贫困的道理,进而满怀信心,乐观地去面对今后的人生;另一部分则由于精神上的贫困而放弃努力,逃避学业,自暴自弃甚至走向极端。

3、定位上的失误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目前的农村教育在定位上存在严重问题。现在的农村教育,从根本上讲是在农村为城市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离开农村,农民和农业的人才,而不是基于农村,为了农村而培养人才。 且不论知恩图报和永不忘本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光说在目前我国加入WTO,农村和农业产业结构急需调整的全球经济条件下,这样的教育立足点是有大问题的。试问:有知识有文化的人都离开了,社会主义新农村还由谁来建设?

二、应该采取的措施

1、实行“教育券”制度,通过引进市场来降低教育价格。“教育券”制度是旅美学者薛涌提出的,其基本原则是:

“国家把大学的经费要直接交给学生而不是大学。首先,国家要算一算能拿出多少钱来办大学,再算算有多少经济条件困难的合格大学生需要支持。然而大学的拨款,在考虑到家庭收入格差的情况下,按等级平均分配到每个学生手中。比如最高额是一人一年一万块钱。这笔钱,以教育券的形式支付,保证不被挪为他用。 “这样,一个学生考过了一定的分数线,就可以按家庭收入情况拿到相应的教育券,同时申请几个大学。大学因为没有从国家那里来的直接经费,只能想方设法吸引学生到本校读书。当学生决定到一个大学就读时,把教育券交给大学支付学费,多退少补。大学凭着教育券到国家那里按面值兑换出现金,获得了教育经费。“教育券的方案则改变了以往的游戏规则:你是不是一流,不是自己吹的,不是政府指定的,而是竞争出来的。当学生手里有教育券,拿着你的经费时,你就要想方设法把这个学生吸引过来,否则就揭不开锅。怎么吸引学生?一是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教育服务(比如帮学生找工作等等)。你的毕业生就业率低,起薪低,就没有人来,你就有存亡的危机。二是降低教育成本。学生手里的教育券值一万,你可以把学费压到六千,这样学生还剩四千块的生活费。如果你成本太高,一万学费不够,学生还要再自己贴二千,那你可要三思而后行了。在这种以学生的利益为中心的竞争中,还有哪个学校敢不惜工本地盖大楼,修校门?”。这种制度可以解决高校大兴土木,提高学费,盲目扩招,不注重人才培养质量等问题,应该引起我们重视。

2 、建立农村贫困生“教育互助合作基金”,成立互助金管理委员会,用这样的经费解决农村学生教育学费困难。

互助金具体方案如下: 教育互助金来源:(一)由中央政府注入一部分资金;(二)教育部拨付一定款额;(三)社会各界的资助和捐赠;(四)大学所在省级、市级政府亦拨付一部分;(五)学生所在大学拨付一部分;(六)参加互助金的贫困学生交一部分(每年几百到几千元)(七)银行系统注入一部分资金(八)互助金增值和积累。

使用细则 :学生考上大学之后,如果交学费有困难的话可以在入大学时向所在大学的基金管理分会申请,由基金会先将学费代学生交了。待学生毕业后有还款农力时将大学时借基金会的前如数还清。另外还可以在借基金的时候基金会可以和借款人签个合同或者承诺书:承诺再 毕业以后将会捐款给基金会(数额不论大小)。这样基金会会越来越大,靠基金的利息甚至就可以维持基金会的正常运行。 通过这样的基金,银行亦可以减轻贷款压力,甚至没有学生向银行贷款,降低了银行的风险;也可以是更多的学生完成自己的学业,走向自己人生的辉煌;同时对解决我国教育也是一种全新的尝试.

三、结语

经过十几天的调查和走访,我深有感触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村有了很大的变化,村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现阶段物价的上涨和通货膨胀人们还是不富裕。我总结了一下这些情况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目前总体来看,农民的收入虽有增加但速度缓慢,而且来源单一,缺乏新的增长点。在这样的情况下,培养一批扎根于农村,热爱农村,懂技术,懂法律,懂政策的农村人才就显得相当急迫了。然而纵观当今农村教育,义务教育勉强支持,高中和中专教育偏离现实,高等教育完全是在为大城市培养人才。在这样的体制下,农村是无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重任的。

和谐社会是所有公民的社会,广大的农民不应该是被党和政府遗忘的对象。国家建设新农村的号召正表现了政府力图让农民过上好日子的决心。然而现实是严峻的,政策更需要切实实施。只有立足实际,大力发展适合农村,直接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村教育,才能早日实现富国强民的宏伟目标。

农村青少年肥胖现状调查报告10

农村现状的调查报告

随着人们文化素质提高,育龄群众的生育观念有了明显转变,这给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减少了一定的压力。但是我国农业人口占多数,而农村育龄人群的文化素质总体水平偏低,受封建思想影响还很严重,因此计划生育工作重点在农村。如何搞好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多少年来奔赴在最基层的计划生育工作者们,一直在努力探索,不断完善,不断创新,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奖励优惠政策,使得我们的工作更亲情化,更有章可循了。但新形势下又存在着部分育龄群众思想文化素质偏低与以人为本管理方式之间的矛盾、农村流出人口增多与各地协作管理不完善之间的矛盾,这些势必影响农村计划生育工作质量的提高,为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质量带来新的难题。对此,提出以下建议:树立政府的绝对权威,才能确保计划生育这项基本国策的地位不动摇。强化利益导向,以吸引更多的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要严格依法行政,对违法生育人员要加大处理力度,增加违法生育人员的生育成本,达到教育警示的目的。要进一步完善考评机制,加大对诚信计生的考核,使人口出生统计更接近实际。

一、问题的提出

被称之为“天下第一难事”的`计划生育工作在我国已开展了近半个世纪,所取得的成效显著。随着人们文化素质提高,育龄群众的生育观念有了明显转变,这给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减少了一定的压力。但是我国农业人口占多数,而农村育龄人群的文化素质总体水平偏低,受封建思想影响还很严重,因此计划生育工作重点在农村。如何搞好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多少年来奔赴在最基层的计划生育工作者们,一直在努力探索,不断完善,不断创新,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奖励优惠政策,使得我们的工作更亲情化,更有章可循了。但新形势下又存在着部分育龄群众思想文化素质偏低与以人为本管理方式之间的矛盾、农村流出人口增多与各地协作管理不完善之间的矛盾,这些势必影响农村计划生育工作质量的提高,为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质量带来新的难题。

作为广东省的新塘村,它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现状如何,有那些成功的经验,为此,笔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社会调查。目的是为了总结经验、找出问题、分析原因,从而进一步在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中更好的在农村开展工作。

二、调查内容、对象、时间和方法

(一)调查内容

新塘村计划生育工作的现状。

(二)调查对象

新塘村村民委员会干部8人,村民代表30人。

(三)调查时间

3月下旬。

(四)调查方法

访谈法、文献资料法。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新塘村实施计划生育的措施

新塘村是本镇最贫苦地区,但村民委员会相应国家政策,加大力度的的实施计划生育措施。具体做法是:

1.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把宣传教育融入生殖健康系列服务之中,通过在全村广泛开展优生优育咨询、节育技术服务、妇女病普查普治、孕期保健等系列服务,使广大群众既掌握了相关知识,又享受到优质的生殖健康服务;把宣传教育融入生产队精神文明建设之中,通过开展建设小康生产队、合格生产队、文明生产队、星级文明户、幸福文明家庭等活动,引导群众逐步建立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把宣传教育融入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之中,通过开展“三结合”等活动,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把宣传教育融入社会保障和优惠政策的落实之中,使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并依托多种载体,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着力营造浓厚的改革氛围。

五、计划生育行政执法难现象依然严重。近两年,我市的社会抚养费征收取得长足的进步,征收到位率大幅度提高,但与法规条例规定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的氛围未形成,穷的征不着、富的征不足现象依然存在。

(四)、关系进一步推进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若干建议

回顾近年来的创建实践,深深体会到创建工作上级重视是根本,群众支持是基础,经济实力是关键。在推行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中新塘村也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1、要树立政府权威。计划生育工作从一定程度讲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政府和计生对象既是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也是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在计生对象不能自觉遵守政府制定的计生政策,而政府在做思想工作无果的情况下,必须体现政府的执行力,树立政府的绝对权威,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计划生育这项基本国策的地位不动摇。

2、要强化利益导向。从人对社会公共资源占有的角度讲,符合政策生育户为社会和政府是做出过贡献的,全社会理应要对他们予以回报,这种回报要通过政府对符合政策生育户的关心和扶助得以体现。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奖励扶助标准,奖扶标准要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现行生活水平同步,通过政府的奖励扶助让已经实行计划生育的群众既感到光荣又得到实惠:以吸引更多的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3、要严格依法行政。对计生工作人员要强化业务培训和政策法规学习,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在查处计生案件中严格执法程序,做到依法管理,文明执法,始终坚持以宣传教育为主,以思想工作为主,以优质服务为主。对违法生育人员要加大处理力度,增加违法生育人员的生育成本,达到教育警示的目的。

4、要完善考评机制。目前的计生工作考核方案软件设分过多,没有突出人口出生这个核心指标,调查的随意性、机遇性也大,这样很难反映出一个地方计生工作的真实水平,也影响考评结果的公正。因此,要进一步完善考评机制,加大对诚信计生的考核,使人口出生统计更接近实际。同时适当减少调查次数,省、市、县调查尽量同步,让基层用更多的时间来做基础工作,提升计生工作水平。

在执行计划生育工作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把关,认真细致,公正透明,让每一个计划生育家庭都能够享受到他们应享受的扶助与奖励。从而以点带面,为广大育龄群众消除后顾之忧,引导他们转变生育观念,倡导新型生育文化,从而加快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和谐发展的步伐,从而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农村青少年肥胖现状调查报告11

农村青少年肥胖现状调查报告

配着奶奶烧的大半只鸡和油汪汪的红烧肉,刚进家门的佑佑(化名)风卷残云地将3碗米饭,外加两杯可乐倒进了肚子。不到一刻钟,才摆满的食物就被一扫而空。

抹抹嘴,抓起桌旁的游戏机,佑佑圆滚滚的手指开始在按键上熟练地舞动,“这是我一天最大的盼头”。说话间,佑佑脸上两个鼓起的腮帮子,甚至高过了鼻头。

刚满9岁,体重已经濒临120斤,但这在佑佑奶奶看来并没有什么问题,“我家孙子这是胃口好,早上要煮两包方便面,还要打上3个鸡蛋才能吃饱”。尽管她已经注意到,宝贝孙子靠向椅背时,座下的小木凳正嘎吱嘎吱地响。

“中国农村儿童正在急速变胖中。”

这一结论来自《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日前发表的一项关于中国山东农村儿童肥胖情况的研究报告

报告分析了山东省近2.8万名年龄在7岁至18岁、生活在农村地区的青少年儿童,时间横跨了1985年至的30年。

研究结果表明,20,参与调研的儿童中,有17.2%的男孩和9.11%的女孩肥胖,而这两组数据在1985年时都不足1%。

“也就是说,在30年前的山东农村,100个孩子里或许都没有一个胖子,然而在年,每6个男孩和每11个女孩中就分别有一个‘小胖墩儿’。”该报告的联合作者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张迎修对此表示,“这是我见过的儿童和青少年肥胖人口最急剧的增长。”

若依照目前趋势,研究报告称,到2025年,中国大陆地区的超重孩子将多达4850万,超过西班牙的总人口数量。而届时,耐糖量减低的中国儿童预计将达150万,患脂肪肝、高血压、糖尿病等与肥胖有关的其他疾病患者也将多达460万。

肥胖被称为“城市病”的时代正在远去。

农村胖童比例高于城市

跟佑佑家隔着两个院子,小胖妹的生活却远不如佑佑“潇洒”。

今年16岁的“小胖妹”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晓夏,但这个名字却鲜为人知,“因为大家都习惯了叫我‘小胖妹\"。

超过160斤的体重,是晓夏从小到大的烦恼。

“我爱打麻将,有时候顾不上做饭,就会让她去村里的小卖部自己买零食吃。后来习惯了,一到饭点,她就主动上牌桌找我要钱,然后到小卖部买着吃。”晓夏的母亲回忆道,早在7岁时,晓夏的体重就已经远远超过同龄人。

为了让女儿把体重降下来,母亲给晓夏报过不少减肥班和专门针对胖小孩儿的减肥夏令营,甚至带她去看过医生,但都没有什么效果。“现在她已经对零食严重上瘾,根本控制不住。”

时间越久,晓夏的体重就越重,接受的嘲笑与讥讽的目光也越多。

14岁那年,在和班里同学大吵一架后,晓夏再没有去过学校,至今辍学在家。

“她没什么朋友,性格自卑,脑子也比同龄人差,不愿意跟人交流。现在更是连家门都不愿意迈出一步,我都不知道以后我不在了,她怎么办。”谈及未来,晓夏母亲忍不住抹起了眼泪。

其实,农村儿童肥胖问题,并非今天才显露端倪。

根据每5年一次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显示,开始,农村儿童肥胖增长率就超过了城市。

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与相比,中国7岁至17岁城市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上升2.4和3.1个百分点,而农村则分别上升5.1和3.6个百分点,均高于城市。

而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在去年亦曾对中国25个省市16000多个家庭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乡村、城镇和城市儿童的轻度肥胖及以上的比例分别为24.62%、15.04%和13.58%,农村儿童的肥胖比例明显高于城镇和城市。

“我们预计未来几十年这种趋势在中国农村仍将持续。”在张迎修看来,对于决策者而言,这是一记警钟,“作为农业大国,中国的13.6亿人口中约有一半生活在农村地区。”

“不可否认,目前国内还有相当一部分贫困地区,尤其是农村,儿童营养状况不良,但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肥胖可能才是未来农村儿童健康的大难题,这也应成为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张迎修说。

传统观念“功不可没”

不同于城市,农村的儿童肥胖,在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学生营养室主任胡小琪看来,有其独特的成因。

佑佑出生后不久,父母就去了南方打工,一年难得回次家。这让佑佑这个由爷爷奶奶带大的“留守儿童”,从小就在溺爱中成长。

而爷爷奶奶对佑佑的溺爱方式,也来得简单、直接:“得吃饱饭。”

“我们走访了许多农村,发现农村对食育知识的了解普遍缺乏。”在调研时,胡小琪发现,对于刚刚走出食物匮乏时代、还保留着饥荒记忆的农村来说,固有的传统观念里,依然保持着“要吃饱、多吃油、多吃肉”的惯性,而这一观念在无节制的进食中逐渐失控。“对于饿过肚子的老一辈而言,对孩子在食物上的纵容就显得更加无可辩驳。”

根据今年早些时候英国伯明翰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孩子由谁带”是儿童体重超标的重要影响因素。

该研究报告指出,由祖辈照看的孩子超重或肥胖的几率,要比由父母照看的孩子高两倍以上。而由两位以上祖辈照看的孩子,超重的几率更高。

而更重要的一点是,“如今,随着农民收入水平提高,传统的中国饮食已经向着高脂肪、高热量、低纤维的结构转变。”张迎修直言,家长投其所好,孩子爱吃什么就买什么。“许多家长以孩子不喜欢吃为由,放弃了培养孩子吃蔬菜、水果的饮食习惯,而选择了含糖饮料、油炸食品。”

6月,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发布《中国儿童青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该报告显示,在农村家庭,多数人不知道什么食物真正有营养,经常出现“把鸡蛋卖了换方便面,用胡萝卜喂家禽”的现象。

而在郑州,一项针对农村家长的调查也表明:78.92%的农村家长不知道哪些是高能量食物,仅有6.77%的家长会限制孩子喝饮料,2.75%的家长会限制孩子摄入过多的肉类食物。

与此同时,在不少农村小卖部里,“奥利奥”变成了“奥和奥”,“营养快线”变成了“营养干线”。

在张迎修看来,用料低劣、着色剂滥用、添加剂超标的假冒伪劣食品,也是造成农村儿童肥胖的重要原因。

此外,互联网的普及让农村儿童的娱乐方式也发生了巨变,进而影响了他们的生活方式。

从晚饭后,佑佑就开始了自己的游戏机时间,除了从椅子挪到床上的几步外,几乎没再走动过。

“以前农村的孩子大多在外边玩,现在基本上闲下来就开始打游戏、玩手机。”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陈裕明对此表示,“这也是导致肥胖的一个重要原因。”

肥胖背后的经济压力

中国农村肥胖儿童问题其实也是世界肥胖趋势的一个缩影。

据《国际儿童肥胖杂志》去年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到,美洲地区超重儿童数量将大幅增加,从目前占儿童人口总数的1/3上升为1/2。欧盟国家的肥胖儿童比例也将从现今的25%增加到38%。而中国儿童也将成为一支重要的新生力量,到20,每5个儿童里,可能就有一个体重超标。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存在差异,不同国家之间以及同一国家的城乡之间,儿童的肥胖状况呈现出明显的"不同。”陈裕明解释道,通常而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儿童的肥胖率会率先走高,而发展中国家的肥胖率在经济增长之后随之跟上。

早在上世纪末,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医学中心就曾对美国不同收入的家庭进行访谈调查,结果发现,美国低经济收入家庭常有以下观念和行为:害怕婴儿没吃饱,过早地喂米、谷类和其他固体食物,尽量满足儿童对食物的需求,却忽视体重,造成孩子肥胖。

这也是美国低收入家庭儿童的肥胖问题高于高收入家庭的原因之一。

“但是,这一相关性随着社会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也会迎来拐点。”陈裕明称,在现代观念看来,肥胖“早已不是一种‘富态’,而是一种疾病。这也意味着医学界对肥胖的认识已从‘公共卫生问题’向‘慢性疾病’转变。”

而对于儿童而言,肥胖或许有着更大的健康隐患。

“儿童期肥胖会更容易、也更早地演变为成人肥胖。”据陈裕明作出的调查显示,学龄期儿童肥胖转变为成人肥胖的危险度是非肥胖儿童的3.9至5.6倍,大约有42%到63%的学龄肥胖儿童将转变为肥胖成人。

此外,儿童肥胖还将成为其成年后出现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胆结石、肾脏病、脂肪肝、猝死、乳腺癌、痛风等疾病的诱因。

,国际肥胖研究协会曾公布过一份研究报告。

该报告显示,在17岁以下的青少年儿童中,有三分之一的儿童出现了至少一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而在中国,有170万青少年正饱受糖尿病之苦,另外还有2770万人被认为是糖尿病前期。在12岁至18岁的孩子中,有1.9%患有糖尿病,相当于美国同龄人的四倍。

与疾病相偕而至的,是巨大的经济负担。

中国疾控中心官网中的一组数据显示,前,中国超重和肥胖所造成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的直接经济负担就已分别达到89.7亿元、25.5亿元、22.6亿元和73.3亿元。

另一方面,“肥胖还会造成心理问题,社会交往能力也会受到影响。”胡小琪表示,“与体重正常的同龄人相比,肥胖青少年更容易情绪低落,形成自卑心理和自闭性格。”

形成合力预防肥胖

农村儿童的肥胖问题,如今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中国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财政每年支付160亿,为试点地区的农村学生提供每天3元的营养膳食补助。到2014年,该计划已经覆盖了22个省、699个试点县,累计3200万学生受益。

此后,防止儿童肥胖被写进《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年)》。

该文件要求有关部门应加强卫生人员技能培训,并更好地引导父母给孩子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

“虽然目前没有国家成功解决了儿童肥胖的难题,但这并没有妨碍我们出台相关公共政策的步伐。”在胡小琪看来,如果没有这些政策,儿童肥胖状况会比现在还要糟,“这就像是没有刹车的列车,任何使它慢下来的手段都是好的。”

而且在防治儿童肥胖这个问题上,有的国家已经看到了曙光。

,美国国会通过了《健康、无饥饿儿童法案》的重新授权,将为学生提供正餐的计划扩展到美国的五十个州,同时还提高了免费午餐的补助,以便让更多儿童在学校吃到健康的午餐和晚餐。

而依照新法规,从2014年秋季入学开始,学校自动售货机必须储存有全麦饼干、燕麦棒和水果干这类食品,巧克力棒、奶酪块、糖类等高热量食品的销售被限制。

“这一点尤其值得中国农村学校借鉴。”陈裕明表示,由于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空心化”等多重因素,农村儿童肥胖干预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亟待各方形成合力,多措并举。“农村儿童普遍上学离家远,或者父母不在身边,很难能吃得健康。“如果相关部门能出台餐饮标准,让农村儿童最重要的两餐,甚至三餐都能在学校解决,同时禁止校内出售高热量零食,不仅会遏制农村儿童肥胖率上升,还能改善贫困地区营养不良儿童的营养状况。”

此外,在胡小琪看来,观念的改变才是重中之重。“而由于孩子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就成为培养孩子健康观念的关键场所。”

对此,胡小琪建议,逐步为农村学校配备营养师,负责制定学校食堂营养食谱,指导供餐人员选购、制作食物,同时在学校开展饮食行为教育,让孩子懂得各种食品有什么营养,有哪些危害,从而自觉地科学饮食,逐步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同时,胡小琪还建议建立国家营养日或营养周,开展食育进农村等活动,加大公益广告投入,发布适宜不同人群的膳食指南。“还可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多的现状,在家庭监管缺失的情况下,让相关社会组织走进农村,来帮助农村孩子建立健康饮食意识,帮助他们科学化成长。”

农村青少年肥胖现状调查报告12

关于农村环境污染现状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污染也开始向农村蔓延,并已经成为环保工作的一项现实而严峻的课题。我国明确提出,到,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之一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村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这些都为我们构建生态新农村提出了方向、明晰了思路。我们只有切实解决好危害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才能使农村真正走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发展道路。

针对很多农村环境污染的情况,我们应该提出相应的可行的防治对策,并得到认真落实,以防农村经济的发展重蹈城市发展的“先发展,后治理”的覆辙,这样才有利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有3亿多人喝不上干净的水,其中超过60%是由于非自然因素导致的饮用水源水质不达标;农村人口中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的恶心肿瘤死亡率逐年上升,等等。

与城市系统、严密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相比,农村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欠缺。环境监测、环境监理和环境规划在农村难见身影,致使农村环境保护形势越来越严峻,压力越来越大。农村环境污染可分为生活、生产、工业三大污染。从生活污染来看,由于农村很少有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再加上农民意识的缺乏,生活垃圾随手乱扔,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从生产污染来看,农民在使用化肥、农药上缺乏科学性,流失的化肥、农药和随手扔掉的农药瓶,很容易造成水体和土壤的污染。从工业污染来看,国家对环保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城镇的环保“门槛”也越来越高,那些高污染、高能耗的工业企业很难在城镇立足,于是转向广阔的农村,也正因此,农村的环境正在不断恶化。

随着以使用机械、农药、化肥为基础的特征的工业化农业的发展以及乡镇企业雨后春笋般的兴起,使得农村的环境问题变得异常严峻,严重制约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为此党和 高度重视,今年来曾先后多次召开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专项工作会议,部署和研究解决这一难题。然而由于农村环境问题具有影响因素多、影响范围广、影响程度大等特点,因此短时间难以见成效,因此迫切需要加大这一领域的研究。本实践团队在系统地分析了农村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后,探讨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对策和农民环境意识现状,以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1.农村存在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

1.1农村面源污染问题

1.1.1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

由于目前我国处于依靠农药、化肥来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发展阶段,据统计目前全国农药用量达140万吨,其中杀虫剂70%,杀虫剂中有机磷农药占70%,而有机磷农药中高毒品种占70%。化肥的施用量为4700万吨左右,有机肥施用量仅占肥料施用总量的25%。由于农药、化肥的利用率只有30%-35%,绝大部分挥发到空气中或从排水沟渠流失,因而造成土壤、地下水、地表水和空气污染,进而通过呼吸或食物链影响人类身体健康。

湖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农药、化肥的使用量较大,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农药、化肥对农作物的增产有很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使用,造成土壤物理性质恶化,据统计,全省农药的使用量达861吨,很多农药、化肥中含有重金属,造成水源的严重污染,同时化肥的使用导致田力下降、土壤板结,肥效降低,反过来又促使施用量增加,造成恶性循环,

1.1.2畜禽养殖业的污染

我国畜禽养殖规模发展迅速,目前全国大中型畜禽养殖场已近4万多家,我国每年产生的畜禽类粪便约27亿吨,COD(化学耗氧量)产生量6900多万吨,是全国工业和城市COD排放量的 4倍多,已经成为农村主要污染源。然而我国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污染防治水平还很低,一些地区养殖规模远远超过环境容量,且种养分离现象严重,大量畜禽粪便无法就近还田,而是直接排到土壤、河道中。由于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因此未经过处理直接排入土壤、河道中对农作物的生长和水源的污染危害极大。

长株潭地区农村水源丰富,但不合理的使用和欠缺保护,造成很多水源的严重污染。调研过程中据村民介绍,很多村民将家中的生活污水、畜禽的粪便随意排到农田和水沟里,造成地下水严重污染。原本清澈见底的水成了酱紫色的污水,下雨天,粪便、卫生纸和卫生巾等到处都是;村民下田时,皮肤常常发痒难受。

1.1.3农用薄膜的大量使用

大量使用农用薄膜已成为一项农业常规技术。我国农膜使用面积已突破亿亩,年残留量高达45万吨。大部分农膜不易分解,不但破坏了土壤结构,阻碍了作物根系对水的吸收和生长发育,降低了土壤肥力,造成地下水难以下渗,而且残膜在分解过程中分析出铅、锡、钛酸酯类化合物等有毒物质,造成新的土壤环境污染。

20全省农膜使用量达446吨,20单位耕地面积农膜使用量8.44Kg/m2。农膜除了残留在耕地中,造成土质的污染外,废弃堆积情况随处可见,遇风雨天气,便在空中乱飞,挂在输电线、建筑物等上面,严重影响了农村面貌。

1.1.4秸秆焚烧

在历史上,我国秸秆多作为替代薪柴使用,现在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条件的改善,煤炭、液化气等开始作为农村燃料代替了秸秆。此外,以秸秆为原料的小造纸厂全部被取消,也使大量秸秆成为无用废弃物。我国每年秸秆产量为7亿吨,其中有约40%未得到有效的处理和利用,又无处存放,压占大量土地,所以农民只有一烧了之。每年夏秋两季就会出现焚烧秸秆的现象。秸秆焚烧时所产生的烟尘,降低了大气环境质量,还造成了航空、铁路、公路的交通事故。

1.2农村生活污染

目前,我国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现在还基本处于“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的现状。全国约4万个乡镇中绝大多数没有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在60多万个行政村中,绝大部分污染处理还处于空白。据初步调查,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年产生量2.8亿吨,露天碓房量超过30%,平均处理率为20%左右,绝大部分生活垃圾未经处理,不仅成为蚊蝇的孳生地,也成为地表水和地下水重要的面源污染。全国农村生活污水年产生量90多亿吨,平均处理率15%左右,其他均就近排往农舍附近的沟渠,因此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很大。

1.3乡镇企业污染

随着城市污染那你控制力度的加强,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向农村地区转移增加,成为农村新的污染源。由于进入乡镇的企业主要集中在造纸、印染、电镀、化工、建材等少数产业和土法炼磺、炼焦等落后技术上,大多数设备相对落后,产品技术层次不高,再加上监督管理不力以及企业的环保意识较差等原因,因而环境污染严重。农村工业污染已使全国16.7万平方千米的耕地遭到严重破坏,占全国耕地总量的17.5%。目前,我国乡镇企业废水COD和固体废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占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50%以上,而且乡镇企业布局不合理,污染物处理率也显著低于工业污染物平均处理率。乡镇企业所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废渣占全国“三废”排放总量的比重分别为21%、67%和89%,已经成为环境保护的突出问题和影响人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

长株潭地区是我国重点开发的经济区之一,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中小型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这将对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带动作用,但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乡镇企业并没有很有效的“三废”处理措施,还有相当一部分直接将废弃物排入附近的河道或堆积在农田旁,在一些乡镇的工业园区,远远就可以问道一股刺鼻的味道。在对附近的村民的采访中,村民对此喜忧参半,一方面,乡镇企业给很多村民提供了很好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大家坦言环境已大不如前,农作物的产量没法保证,而人畜也只能生活在严重污染的环境中。

农村青少年肥胖现状调查报告13

调查人:马忠利

调查时间:20XX-6-05

调查地点:宁夏银川贺兰县部分乡镇

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的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是社会法律现实的组成因素。它包括人们对法律和法律现象的本质及作用的理论观点,对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要求及态度,对现行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评价和解释,也包括人们对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认识、愿望和情绪等。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是正确守法与执法的思想保证。普法教育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普遍增强公民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自八五年以来我国普法宣传已经深入基层,法律开始走进并更近的影响农民的生活,在中国不断与世界扩大交流的今天,农民的法律意识状态如何呢?他们的权利意识、法律保护意识和民主意识状况如何呢?对此,我在6月对宁夏银川市贺兰县宝山镇、等地的部分居民就各种法律问题进行社会调查。

一、对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的调查

1.调查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社会调查,了解现今我国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状况,通过了解进而加强和增进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扫除法盲。通过普法工作的全面展开和深入进行,使得法律知识在普及,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在提高,进而使其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对法律保持正确的态度,能够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2.调查地和调查对象的选择

调查对象是宝山镇等地的村民和干部。所被调查的的人群中无文盲人员,文化程度在小学到大专之间,年龄在18岁到60岁之间。因此他们都具备理解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3.调查程序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的是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因为被调查对象人数较多,所以采用的是以问卷调查为主,访问调查为辅的调查方法。

二、社会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1.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问卷主要是面向农民发放的。在内容上主要分为七部分,分别是:法律知识及获得途径部分;法律理念部分;对法律功能的认识部分;对法律实施的评价部分;对法律的信任程度部分;纠纷解决途径部分;对村委会的认识和评价部分。为使调查能够真实客观的反映被调查者的思想和观点,我们在设计问卷时充分考虑到被调查者的文化水平的参差不齐,尽量做到文字的浅显易懂,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0份,,因为采用了当场收回式,所以80份问卷全部收回。

2.访谈的基本情况

有些问题的设计旨在确定被调查农民的初步的法律知识水平及他们获得这些知识的途径,从而得出国家进行普法宣传所起到的效果,并且有助于找出可以更好的增强农民法律意识的方法。通过对比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民的测试结果,来观察知识水平是否对于农民接受法律意识有促进作用。有几个题的设计就从不同的角度来测试农民的法律理念。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各个阶层的居民较之从前的法律意识有一定的提高,但总体来讲还是比较落后的,尤其表现为教育程度的差异导致法律知识掌握程度的差异。

2.公民的法律意识现状现及成因分析。

由于法律意识具有复杂、多样的内涵和外延,要想准确把握公民的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其特征,是比较困难的。这里只对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总体特征,作一些大致评估与分析。

(1)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交织

我国是一个传统法律意识极浓的国家。在传统的法律意识里,法的地位并不高,作用很有限,权利意识很淡薄,人们普遍有一种耻讼、贱讼观念。中国几千年封建意识以及建国后极“左”思想的影响,使公民的法律意识还存在着与时代精神相冲突的若干传统观念相交织的状况,特别是存在法律制度的现代化与法律意识滞后的矛盾。主要表现为:相当一部分公民仍习惯于按传统观念参于社会生活,评判他人与社会、解决纠纷及维护自身权益、甚至给“权大于法”以相当程度的认可,视法为维护道德的武器,致力于“无讼”来维护社会的安定,特别是封建统治者“言出法随”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还有存在,给某些公民造成了一种畸形的法律观念,“领导人讲的话就是法”。这表明,法律权威的削弱和法律观念的动摇成为法制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2)积极态度与消极态度并存

由于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在我国居于统治地位,因此,我国公民对现行法律的态度总体上还是积极的。在对现行法律的要求上,他们通过生活实践和普法教育的开展,逐步明确社会主义法律的性质、目的和作用,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对现行法律评价上,尽管多数人的评价是感性的,但他们一般都能肯定法律的价值,而且也能够应用相关法律去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与上述积极态度相反,由于非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和传统习惯的影响,我国公民又对现行法律存在着不可忽视的消极态度,表现在他们对相当一部分法律规范和司法机关持不信任态度,宁愿依赖政策或某些行政职能部门,因而往往把自己置身于现行法律调整对象的被动地位,不懂法也不愿主动去了解、咨询法律,从而用合法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法律赋予给他们的检举、控告权利,采取“睁只眼,闭只眼”的态度,明哲保身,不引火烧身,更有甚者,即使与自己有直接利害关系的违法之举,他们也不去检举、控告,有的采取“私了”办法解决,求得“消除”后顾之忧,,从这方面讲,普法工作还任重道远。

(3)法律权利意识弱于法律实用意识。

建国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权利意识才刚刚苏醒。首先人们对权利的认识上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人们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自己应享有的各种权利,越来越多的人们主动参加了普法宣传教育,关注广播、电视、报刊的法制节目,主动接受法律方面的宣传教育。其次,人们对权利的主张要求日益强烈,权利的主张范围在不断扩大。近年来诉诸于人民法院的民事纠纷越来越多,这表明人们已习惯于寻求法律援助的救济方式。近年来,关于人格权、身份权、继承权、知识产权等案件的数量增长也表明了权利的范围在不断扩大。但是,我国公民的法律权利意识还存在较多问题,比如:宪法意识弱于部门法意识、民法和经济法意识弱于刑法意识、程序法意识弱于实体法意识等。

三、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问题的具体策略

1.坚持以往的普法政策

回顾的乡村普法历史,我们发现,乡村普法是在国家自上而下的推动下运行的,通常采用的是福利引导型模式,即国家组织人员、资金开展普法,调动农民的学法积极性,引导农民逐渐习惯依法规范自己的生产生活。这其中主要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介传播法律信息,主要是以案说法、新闻调查、解释新法等形式,缩短农村与外界的时空与心理距离,潜移默化地促使农民变革思维和行为方式,最终使法制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2.法律意识淡薄引起的反思

通过调查显示被调查地的居民的法律意识虽然整体看来有一定的提高,但个别看来还是十分淡薄的,这就表明有关部门普法的工作做的还有不足之处,正因为如此才使得部分居民缺乏基本的法律知识和法律常识,因此,为了更多的居民免遭不法利益的侵害,司法所及有关部门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改进教育方法,进一步加强普法力度,进而使得更多的居民法制意识得的到加强,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真正把农村这一块的普法教育工作做好。

农村青少年肥胖现状调查报告(合集十三篇)

http://m.cyloushi.cn/gongzuobaogao/367847.html

推荐访问: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本类排行 本类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