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材料

时间:2024-03-22  来源:事迹材料  阅读:

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材料锦集五篇

事迹,读音是shìjì,汉语词语,意思是过去做过的较重要的事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材料锦集五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材料篇1

  我叫xx,中共党员,是三门峡市工商局竞争执法科科长。按照组织的安排,2015年4月份到双龙湾镇久富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久富村位于卢氏县西南山区,是省级贫困村。全村辖6个居民组,174户498人。国土面积15平方公里,林地面积12994亩,耕地面积389亩,人均不足1亩。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基础设施薄弱,生存环境恶劣,群众生活困苦,聋、哑、呆、智障及残疾多达40人,近78%的村民仍居住在土木结构房屋中,个别人家全年收入不到1000元。目前,该村有贫困户为88户258口人,贫困发生率为49.5%;兜底户13户、33人,贫困面比较大、程度较深。

  驻村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委组织部、县委组织部的直接指导下,我牢记责任和使命,树立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理念,严守组织纪律,坚守工作岗位,紧密团结村两委班子,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市、县会议精神,坚持“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的理念,紧紧围绕“项目兴村、产业富民”目标,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充分发挥作用,倾心投身脱贫攻坚,倾情帮扶贫困群众,新发展产业项目5个,为村、群众办实事好事40余件,争取项目、财物、钱款总价值2600余万元,群众收入稳步增长,脱贫31户111人,贫困率下降22.29%,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党组织堡垒作用发挥明显增强,一举由软弱涣散村、贫困村成为脱贫攻坚先进村,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群众的一致赞扬,连续2年获得三门峡市和卢氏县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称号,多次代表市派驻村第一书记做典型发言。

  一、抓班子、带队伍,党建引领促脱贫

  按照“党建引领、支部搭桥、党员铺路”工作思路,我和久富村两委班子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持续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引领脱贫攻坚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是抓好硬件提升,阵地建设有了新变化。先后筹措资金13000元,对村室、党员活动阵地进行提升改造,坚持制度上墙,配备办公家具;筹集近27万元资金,修建二层楼房,党员活动阵地扩大到280多平方,硬件建设水平大大提升,阵地面貌持续改观,达到了争创“五星级”党支部条件。  二是强化党性锤炼,党员担当意识实现新提升。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党员活动日为抓手,认真开展“党员积分管理”等活动,带领村干部、党员先后到狮子坪、洛阳龙峪湾学习党建先进经验,极大增强了党员的自豪感、荣誉感和责任感,党员战斗力大大提升,党员精气神进一步提振。

  三是推进电子商务,脱贫产业有了新发展。市、县组织部门筹资5万多元,建成久富村电商服务站,成为全市“党建+电商+扶贫”模式示范点,助推精准扶贫。目前,已开发农副、药材食材、旅游和花卉苗圃四类产品30多个品种,统一纸质包装,统一标签,提升了上行产品质量和数量,久富村党建引领脱贫,电商产业带动群众脱贫的良好格局已经形成。

  二、抓项目、夯基础,村容村貌大改观

  实施精准扶贫以来,我同村两委一班人,大力宣传党的扶贫政策,宣扬先进典型,坚定群众脱贫致富、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和决心,从提升村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入手,一项项群众期盼已久的民心工程得以实施。

  一是积极推进村级道路建设。争取资金近127万元,硬化村级公路9条7.6公里,目前已投入使用,彻底改善了村民出行条件;贯穿全村的投资近600万元的5.28公里宽5.5米的水泥路拓宽工程,已于今年10月9日正式开工,明年5月份将完工投入使用,全村村道面貌将彻底改变。

  二是加快推进文化广场建设。投资46万元建设文化广场,新修了群众娱乐室、阅览室、大舞台、活动健身场地等基础设施,10底正式投入使用;投资11万元的村卫生室4月份已投用。通过积极争取,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为村偿捐彩色B超仪2台,价值38.4万元,极大改善了医疗条件。

  三是大力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开展村容村貌综合整治,重点对农户房前屋后、村道河道垃圾、粪土乱堆等脏乱差现象进行整治,价值10万元的垃圾车和12个垃圾箱、启明公益基金会捐赠的价值30万元垃圾桶全部到位,并配齐3名清洁员,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得到有力改善。联通公司的宽带网线实现了“家家通”;投资300多万元的农村电网改造顺利完工;投入25元资金对村室、党员活动室进行改造;整治周边环境,实施美化、亮化工程,久富村党群服务活动中心呈现出新的面貌。

  三、抓产业、助脱贫,帮助群众快致富

  致富靠项目,发展靠产业。我和村委一班人把目光紧紧瞄准产业项目,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切实解决农民致富无路、增收无门的问题。

  一是抓住农业产业项目。争取到670亩连翘种植到户增收项目,已通过验收,49.2万元政策性补贴已下发到村民手中;争取到北京启明公益基金会资助资金15万元,支持发展大樱桃产业,今年已种植了100亩6000余棵。初步形成长期见效的连翘产业和短期见效的香菇产业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

  二是大力推进劳务输出。通过多种途径,大力实施劳动力转移就业脱贫,目前全村70余人长期外出务工,60余人在附近打工,人均年收入达2万元以上。

  三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牵手河南省菜源实业有限公司,投资1000余万元建成8个生态卢氏鸡养殖场,成为久富村第一个集体经济项目,目前已初见效益,集体收入4.8万元,贫困户收入11.8万元。

  四是发展新型集体项目。投资90万元的光伏发电项目已建成,即将并网发电,运转正常每年将给村集体增收纯利润16万元;投资169万元的食用菌科技示范园,也即将动工,预计每年将给村集体带来进20万元的收入。5大新的增收产业项目的建成发展,极大地推动村经济发展,加快村民脱贫的步伐。

   党旗招展千帆竞,凝心聚力万象新。在如炽党旗的引领下,我和久富村党员干部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以干事创业的热情、动真碰硬的豪情、奋发有为的激情,书写脱贫攻坚新篇章,让“久富”久富,成为名副其实的永久富裕之村!

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材料篇2

  被残疾人称为好帮手、贴心人的县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xx同志,1991年至1994年曾兼任第一届县残联理事长,1998年5月,一纸调令又将他调到残联任理事长。到残联后,他所面对的一项重点工作就是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但他很快进入了角色。功夫不负有心人,xx同志带领全县残疾人工作者实施的松阳县残疾人扶贫攻坚工程得到了组织和社会各界的认同:2001年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等国家部委评为全国残疾人扶贫工作先进单位。6年来,他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怀着对残疾人,特别是被贫穷的锁链羁绊着的那些贫穷残疾人的一片诚心、爱心和热心,竭尽工作,默默奉献,连续几年被评为县级先进工作者。

  他,是一位古道热肠和充满事业激情的扶残帮困工作者。

  到残联后,xx同志是怀着对残疾人的深厚感情投入到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中去的。带着这种感情,使他产生了为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奔走呼号的源源动力。刚巧在1997年县残联开展了一次全县贫困残疾人调查工作。当时,松阳县乡镇的贫困人口多,家境贫寒的残疾人也多。据调查统计,全县有贫困残疾人2950名,占全县贫困人口总数的46%。面对众多贫困的残疾人,特别是在下基层时听到那些连温饱都成问题的残疾人那强烈而悲切的呼声时,他的心灵被震撼了,一种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油然而生,深深感到自己肩上的重任,他暗下决心,一定要竭尽全力帮助贫困残疾人摆脱贫困。

  由于当时县残联是个不起眼的小单位,资金相当缺乏,扶贫资金就更不用说了。面对如此困境,他深知残联一个单位的力量是渺小的,恰似一滴水珠,沧海一粟,只有数不尽的水珠汇入扶贫攻坚计划的大海,才会产生翻江倒海的力量。于是,他把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作为实施该计划的突破口来抓,运用电台、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介,宣传实施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的主要内容及意义。为了筹措残疾人扶贫基金,他多次跑县委县政府找领导。他积极主动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动了县委县政府的领导,1998年8月县委办县政府办联合发文件号召全县干部职工开展了向残疾人扶贫解困基金捐一天工资,献一份爱心活动。他的真诚,他的耐心细致、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也感动和激发了全县广大干部职工节省下自己的一天工资将爱心献贫困残疾人的热情,加入扶残助残的行列。这次捐款,为扶持残疾人打下了基矗同时,发动机关部门和企业单位与中小学校的贫困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结成长期帮扶助学对子,这些学生每学年人均能得到600元的捐助资金,保障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大东坝镇二滩坝村一位近不惑之年的盲人梅立科,从小双目失明,而妻子是个精神病人,女儿又不是亲生的,家庭经济毫无来源,是乡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1998年10月,阙理事长知道这一情况后,让工作人员找上其家门,并亲自与大东坝镇领导协商,送他去参加了盲人按摩培训。如今,老梅在残联的帮扶下开了家盲人按摩院,生意日益红火。面对阙理事长的帮助与支持,他感慨地说:阙理事长是我生命中碰到的最重要的人,没有他,我真的以为这个世界永远是黑暗的。

  多年来,xx与残疾人广交朋友,建立了血肉、鱼水关系。他的真情深深触动了松阳的残疾人,他们有话愿跟他讲,有困难愿找他帮忙,都把他当成贴心的娘家人。这种真情,是最撩人心弦的。

  他,是一位对工作孜孜不倦和富有奉献精神的扶残帮困工作者。

  xx同志干工作有一股子拼劲,凡熟悉他的人都说他是个实干家。他常说在其位,谋其政,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

  经过他的努力,县政府相继出台了残疾人优惠政策、扶助残疾人若干规定及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形成了县乡两级残疾人服务社的组织网络,以上措施办法的出台,为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矗通过政策扶持,残疾人真正得到了实惠,有1248名贫困残疾人享受减免照顾,残疾人的整体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逐步提高。

  1998年以来,残联围绕扶贫计划的总体目标,根据松阳县的山区特点,通过万人结对、万人种养、共奔小康及进千村万户、扶贫奔小康等扶贫行动,走出了一条有松阳特色的扶贫之路。期间,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贫困残疾人的状况,先后开展了三次全县性的贫困残疾人情况调查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调查。在调查过程中,xx同志爬山越岭,走进千家万户,有时要走山路30多华里,晚了就在残疾人家中住宿,与残疾人同吃同住,有时一住就是几天几夜不回家。

  在扶贫帮困的路子上,xx认为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如果让更多的残疾人学得一技之长,则可以带动一大批人勤劳致富。于是,他想方设法开展送科技下乡扶贫活动,每年免费在乡镇举办3—4期残疾人科技培训班,组织残疾人进行香菇、名茶、干水果、蔬菜类的培育管理,畜禽类的养殖技术以及电器维修、缝纫、理发业和工艺品加工等内容的培训。广大残疾人通过培训,掌握一技之长,走上脱贫致富路,我县的残疾人开发的种养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为了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更多的残疾人走上致富路,先后建立了6个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各乡镇涌现了各行业的致富典型。西屏镇西坌村的残疾人杨裕宗开发的养殖基地,每年养猪出栏商品猪500多头,养鱼60亩,还搞山地开发水果,生态种养,年收入可达3万元,并带动6名贫困残疾人脱贫;三都乡酉田村残疾人叶木生是在县残联扶持其2000元资金开始开发起来的水果基地。在建此基地过程中,xx理事长亲自为他送资金、送化肥、送苗种。通过几年的发展,小额信贷资金累计达68.7万元,并开展了一帮一、众帮一等结对扶助活动,扶持3223名贫困残疾人从事种养业、手工业和家庭副业,贷款回收率达98%。

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材料篇3

  xx,男,39岁,2015年8月被选派到卢氏县狮子坪乡下庄科村担任第一书记。两年来,他坚持真情走访群众、真心服务群众,团结村两委班子,加强支部自身建设,千方百计发展产业,多措并举强力脱贫,使下庄科村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民生条件明显提高,产业规模明显扩大,脱贫步伐明显加快,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充分体现,其本人第一书记的形象得到广大认可,赢得普遍赞誉。

  凝心聚力巩固堡垒

  xx2015年担任下庄科村第一书记之后,花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调查了解下庄科村的基本情况,掌握了下庄科的自然、经济等基本情况,找到下庄科成为全乡、全县重点扶贫村的原因所在,除地域偏远、基础薄弱、文化落后、观念陈旧等因素外,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过差是不容否认的重要原因。

  xx深知自己入村的使命和责任,能够安下心、扑下身,有过皱眉、有过叹息,但没有报怨,没有泄气。首先与支部书记、支部成员促膝交谈,共商良策。其次组织民主生活会正常化,开展“两学一做、三会一课”活动,使散兵游泳的个体党员聚拢到组织的大家庭之中,抱团取暖,信心倍增。紧接着分任务加压力,共产党员包户扶贫,荣誉感、使命感激发了热情。

  “四议两公开”制度的执行,进一步推动党支部的建设。改变了过去的“只会不议”的不良会风,为民而议,为议而会。党支部的提议要求支部书记放下“土皇帝”的架子,做出为民谋事的样子;党员大会审议,帮助每个党员明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提振了精神,提升了责任;两委商议促进了团结,形成了合力;村民决议确保了方向形成了动力。决议公开和结果公开,更加彰显了党组织的坦荡胸怀,密切了党群关系,不少年轻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党组织的新鲜血液、村两委的后备梯队,呈现出后浪推前浪的可喜局面。浴火重生,脱胎换骨,软弱涣散的党支部,真正变成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

  攻坚克难摆脱贫困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稳定民心,增强信心的工作,xx充分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为下庄科要项目跑资金,先后修通了4条到自然村的公路,总里程10.2公里,入户路的硬化结束了下雨水泥路,天晴杨灰路的历史。26万元的文化广场及配套器材,丰富了下庄科的精神文化生活。120万元资金帮助40户居民改造了房屋,向美丽乡村跨进了一步,使下庄科成为卢氏旅游廊道上的一颗明珠。80万农网改造项目,彻底解决了生产动力难题。72万元建设了红庙湾、草沟口、寺而沟三个通讯基站,消灭了信号盲区,沟通了与外界的联系,捕获信息更为便捷。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第一书记担负的重要任务,xx耗费了心血,想尽了办法,找准了路子,做出了成绩。在澄清家底,确定对象之后,关键是上项目、 上产业。没有产业来支撑,攻坚脱贫嘴上功。xx一边宣传护林政策法规,一边联系外购原料,帮助群众稳定发展传统产业代料香菇。在争取县林业局提供14.3万株连翘苗,1.6万株核桃苗发展林果产业外,自筹资金2万元,为贫困户购买4000株大樱桃苗、2000株猕猴桃苗,建起了特色水果基地。为了壮大产业规模,提高管理水平,xx与村两委一班人马组织成立了农民合作社,54个贫困户养殖优质黑猪270头,单项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落户安装的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将给村集体带来15万元的可观收入。

  民生基础的改善,扶贫产业的发展,帮助下庄科20户88人实现了脱贫目标,同时为持续发展,奔赴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走村串户温暖民心

  驻村工作像回家,走罢东家串西家。xx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与农民的感情之缘可想而知,加上随和爱动的性格,走村串户成了工作常态和必修课程。

  刚到下庄科村的时候,一切都很陌生。xx就抓紧时间到村各户了解情况,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这种沉到底,接地气的方法,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爱戴,也给他的工作打开了方便之门。

  党建工作要求每一个党员都要聚集在支部中,党旗下,长期弱化放任的生活方式,相当一部分党员的模范意识、纪律意识、组织观念日渐淡化,对党建活动冷漠。xx就登门拜访,逐一交谈,回忆历史,谈论现在,展望未来。老党员李国泰就是这样重新回到了组织的怀抱,并且成了活动的积极分子。

  修路架桥,本是惠民利事,但触及到少数人的利益之时,就产生了矛盾甚至冲突。下庄科村近两年新修的几条公路,都是xx苦口婆心,软磨硬缠才得以实施的。

  精准扶贫的第一步是精准识贫。而把“精准”这个动听悦耳的词语落实到实处并非易事,从最初不愿当贫困户脸上无光,到后期的不愿退出怕收益受损,从开始不愿上项目怕担风险,到随后膨大规模挤占份额。不管是调查计算的结果,集体研究的决议,还是张榜公示的内容,都是变成xx一次次“访问”的谈资,晓情喻理,才可以变成可以总结的成绩。

  工作的事认认真真,群众个人的事也尽心竭力,学生上学,看病求医,xx有忙必帮。虽然他是“外来户”,“过路客”,却把自己当成下庄科的一员。无论谁家的红白喜事,他都登门帮忙。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联系群众,关心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九百多天的交流融合,xx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

  遵纪守规塑造形象

  xx性格开朗,为人随和,看似喜喜哈哈,实则细致入微。虽然是天马行空的“独行侠”,却时刻紧崩着纪律之弦,坚守岗位,严于律己,把组织要求的“五天四夜”工作制度演变成“5+2”,“白+黑”。两年多时间从没有脱岗漏岗受处分,也没有迟到参会挨批评。有时晚上开完会驱车回家,第二天早上又出现在下庄科。群众戏称“夜猫子”,妻子嗔怪“像野人”。

  长时间生活在村里,每天和群众打交道,xx很注意生活纪律,自带炉灶、生火做饭。不仅做到不吃请、不收礼,不搞特殊,还自掏腰包买礼品,中秋、春节慰问老党员,自己赢得了口碑,维护了党的形象,树起了“第一书记”的大旗。

  “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作为一名第一书记,xx只是千千万万个第一书记中其中的一名,但他却用自己的真实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肩上的历史使命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应尽职责。

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材料篇4

  __是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副主任,今年5月份,他被委派到__区__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到任以来,他严格落实驻村工作各项规章制度,用心为__村解难题、办实事,村民们称赞他“踏破鞋底真扶贫,扎实干事谋发展”。

  __村一直戴着软弱涣散党支部的“帽子”,__就任后,坚持把增强党员的党性修养作为首要任务,带头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把2名公道正派、想干事、群众信任的村干部吸纳为村委会成员,短短半年时间,整个__村党支部工作面貌焕然一新。

  此后,__便全身心投入到__村脱贫攻坚工作中,磨破鞋底,白天奔走__村各个角落,晚上挨家挨户开展调研工作,在找准了制约贫困户脱贫的关键因素和要害问题后,先后帮助__村董静雄、董开生等4户贫困户引入了光伏产业,帮助李森盛、周琦、胡春妹等48名贫困人员和边缘户解决了公益性岗位就业问题。__一次又一次为__村争取到了建设“福利”,如巩卫经费12万元,垃圾清运环卫车15辆,治安维稳巡逻车1辆。联结福返热带水果农民专业合作社、__龙源泽水产贸易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办起了合作社,彻底改变了__村长期无集体经济收入的尴尬局面。

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材料篇5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自被派驻马兰屯镇前于里村任第一书记,不知不觉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就结束了。在这近两年的驻村时光里,我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早已适应并习惯了在农村的工作生活,对此有一些切身感受,也有一些欣慰,因为当初的一些梦想正在逐渐变成现实,目标正在一个一个地实现。

  理思路 谋发展

  思路决定出路。作为“第一书记”,首先要做的就是吃透村情,找准优势,理清思路。2017年5月,我带着梦想,带着责任,带着情感来到前于里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村入户了解村情民意。结合村子实际,提出了发展目标,即将前于里村打造成“设施农业特色村、富裕文明生态村、托管服务示范村”,从而实现村强民富。围绕“设施农业特色村”这个目标,一是建设了党员示范棚,引进荷兰熊蜂授粉技术和土壤改良技术,改善提升蔬菜产品品质,杜绝农药残留;二是注册了“台味于里”商标,打造蔬菜品牌,引领设施蔬菜产业的迅猛发展;三是按照“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旅游+农业”、“互联网+农业”三大模式促进蔬菜产业发展,形成以益多多现代农业产业园为龙头,智源蔬菜等种植专业合作社为骨干,辐射带动周边农户规模发展安全优质营养蔬菜产业链,按照统一规划种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收购加工、统一品牌销售的“五统一”方式,与农户签订种植订单,实现企业发展、群众增收目标。围绕“富裕文明生态村”目标,实行分片包干管理,与村四个队五个组的组长签订了生态环保责任书,每个片区都有专人监管。房前屋后垃圾谁居住谁负责,道路沟渠等卫生有片区负责人负责。通过这种网格化管理模式,极大的实现了卫生死角无处遁形,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从而减少了疾病发生源,美化了人居环境。围绕“托管服务示范村”目标,与大型植保公司合作,开展针对主要农作物的全程承包服务。通过对农作物整个生育期的全程承包,实现农作物在防治这个生产环节上的全托管。防治全托管不仅能够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果、防治效益和防治效率,而且还能够减少农药用量,保护生态环境,为建设生态文明村奠定良好基础。

  抓党建 筑根基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推动乡村振兴,必须建好建强基层党支部。为此,我重点从阵地建设、班子建设、基础建设三个方面着手,一年多来,前于里村已经出现了让人赞叹不已的变化。

  加强阵地建设,夯实党建基础。阵地是村委会办公的地方,也是村委会的形象。通过多方争取,前于里村的活动场所竣工完成,总面积300余平方,两层办公大楼粉刷一新,“民主、务实、团结、奋进”八个红色大字镶嵌在进门大厅上,赫然醒目,五星红旗在办公大楼正上方迎风飘扬。购置了新的办公桌椅,会议室、活动室管理规范有序,党员权利义务、“三会一课”等规章制度一应俱全,入党誓词、流程、党旗及获得的荣誉等全部悬挂上墙,达到了“十有”标准。按照党员居住分布情况,合理划分了5个党小组,党小组组长由各队队长兼任,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空白、不留死角”的党建工作网络,有效夯实了党建阵地。同时,严格落实“三会一课”、“28日党员活动日”等制度,定期召开村班子会议和党员大会,认真组织党建活动,党组织号召力明显增强。通过开会学习,党员之间的交流沟通增多了,党员的自我意识增强了,能够自觉主动地提出一些有关村子发展的建议和意见。随后,我趁热打铁、顺势而为,完善了村级班子议事决策程序,健全“三务”公开制度,建立了“流动党员花名册”和党支部联系流动党员制度及汇报制度,利用电话、微信等方式加强与流动党员的联络,及时通报党支部的活动情况和重大事项,推动基层党建规范化、制度化。

  加强班子建设,提升履职能力。2018年初,配合镇党委政府,顺利完成了村“两委”的换届选举工作,新选一名能力较强的党员成为村委会委员,班子战斗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一年来,组织召开支部大会2次,组织生活会3次,为党员上课4次,召开村“两委”会、党群议事会10次。注重从致富带头人、优秀青年、退伍军人中发展党员,保证质量,优化结构。培养村后备干部1名,发展年轻的入党积极分子3名。2017年10月31日成立了前于里村党建工作服务队,它是马兰屯镇首家成立的村一级党建工作服务队,其目的是践行党的宗旨,真心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目前,已开展助老、助残、助困志愿服务活动12次,到设施蔬菜种植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8次......慢慢地,干群关系越来越好,群众的满意度越来越高。群众的事办好了,心气也顺了。同时,印制了便民服务联系卡并发放到每家每户,建立了微信群,凝聚了党心民心,团结了各方面力量。

  加强基础建设,密切干群关系。阵地硬了班子强了才能更好的为群众服务。我积极争取资金,投资5万余元按照“十有标准”整修大队部,硬化水泥路面300余平方,粉刷了墙面、篮球架等设施器材,使之成为群众休闲健身之所;投资0.9万元建设村部高标准水冲式公共卫生间一处;投资0.3万元安装路灯14盏;组织清理生活垃圾80余车,整修道路2条,开挖排水沟350多米,清理沟渠1600多米;在村委会大院正门上方安装了一个大型LED显示屏,用于宣传党的政策并招商投放广告增加集体收入,从而使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提升,有力地推动了前于里村的城镇化进程。

  绘蓝图 圆梦想

  前于里村是个基础较好的村,组织让我来这里担任第一书记,就是想让这个村好上加好,一年多以来,虽然也做了不少事情,但是离组织的要求,离我自己当初预设的梦想还有一定差距,下一步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感觉时间匆匆,过得太快,需要和时间赛跑。

  前于里村地处马兰屯镇东部,是马兰屯镇唯一的一个旅游大道和新修建的234省道贯穿东西的村庄,交通非常便利,而且紧挨古城城区,离古城较近。这样一个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适合发展观光旅游、休闲采摘农业。目前,我正在开始力所能及的往梦想奋力前行。有钱才能办好事、办成事。为此,我和村委会不断拓宽工作思路挖掘新动能,增加集体收入。一是盘活固定资产。对大队部现有闲置办公房进行整体性出租。二是挖掘土地资源。对村现有集体机动地采取承包方式流转。同时,我和村委会研究提出了要因地制宜谋发展,利用充分挖掘设施蔬菜大棚之间的闲置土地发展种植浅水藕。投资3万余元挖塘建设9个浅水藕池。对于这片浅水藕池,采取以土地入股分红的形式,由村股份合作社统一管理种植销售,按收益比例分成,从而增加村集体收入。三是提供有偿服务。围绕设施蔬菜等农业支柱产业,发挥病虫害防治服务站的作用,为农户提供生资供应、技术指导、产品销售、信息提供等服务获取收益。四是利用大型户外显示屏招商投放广告增加收入。现在村年集体收入已近40万元,争取今年突破50万元。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试想,如果梦想能和政府的发展思路一致,能够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前于里村的发展必将前景光明,大有可为。眼前将呈现出一幅美丽的画卷:大道旁一座座美丽的民宿,池塘里一片片红荷映眼,大棚里一串串瓜果飘香;村庄整齐划一,河水清澈,房前屋后杏树、桃树、梨树等竞相绽放,蝶飞蜂舞,鸟语花香;田野纵横阡陌,色彩斑斓,排水沟渠四通八达......

  下一步,围绕乡村振兴,我将继续砥砺前行,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为此,提出了“1123”发展思路,即把设施蔬菜作为一个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把前于里村果蔬第一品牌“台味于里”做成鲁南区域特色品牌,提高品牌声誉度和公信力;引进供销e家农产品电商平台和现代农业示范园两个项目;创建“设施农业特色村、电商村、生态村”。按照这个工作思路,继续发挥“党建+”作用,充分发挥党支部引导、保障、协调、服务的核心作用,以打造千亩设施蔬菜示范基地为重点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开发建设,推进生态乡村、休闲农业融合发展,促进前于里村发家致富进程,让梦想尽快变成现实。

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材料锦集五篇

http://m.cyloushi.cn/gongzuobaogao/387608.html

推荐访问: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材料标题 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材料2021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本类排行 本类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