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_2018年大石桥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时间:2020-11-15  来源:工作计划表  阅读:

2018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_2018年大石桥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7年12月4日在大石桥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代市长 韩文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大石桥市第六届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五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在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全面完成本届政府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经济发展、改革创新、环境趋优、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一)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全市累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7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41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6亿元,税收7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20亿元,社会商品零售额632亿元。在2016年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中,我市位列第60位。先后获得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省城镇“绿叶杯”竞赛优胜奖等16项国家和省级荣誉。

现代农业稳步增长。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减玉米种植面积1.2万亩,水稻标准田面积达到40万亩,克服连续几年春旱影响,粮食产量年均超过10亿斤,实现“五连丰”。不断加快农业标准化、产业化建设步伐,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8.1%。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建成水果、水产品、蔬菜、畜禽现代化设施农业20处,津大盛源生态螯合肥、辽东湾高坎现代水产城等重大农业产业化项目陆续投产。加快壮大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农村集体土地确权87.4万亩、土地流转12.3万亩,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68家,益农信息社264家。农田水利建设累计投资5.2亿元,完成农建骨干工程298项,连续九年荣获省“大禹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通过双认证,连续五年未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业经济企稳回升。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提高企业运行质量和效益。为企业减免税款8.8亿元;帮助31家企业实现直供电,节约成本1.5亿元。特别是今年进一步强化企业跟踪式服务,成功扭转规模企业减少的趋势,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9家,总数达到198家。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技术改造项目累计完成140项,淘汰落后产能287万吨。镁产业提档升级,群益工业园、亚泰镁质新型墙体材料、菱镁化工农用硫酸镁等高端镁耐材、镁建材、镁化工项目建成投产;有色金属、再生资源、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被评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企业上市实现“零”突破,中镁控股等3家企业成功上市,中建镁砖等14家企业实现挂牌展示。

现代服务业迅速壮大。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四大商贸流通功能区稳定运行,龙街商贸集聚区被评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龙首商业街、大润发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运营,蟠龙山文化产业园初具规模。电子商务发展强劲,成立电商企业80余家、各类网店350余家。旅游产业发展迅速,累计实现旅游收入123.8亿元,发展农村生态旅游项目60余处,蟠龙山、迷镇山、黄丫口三处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预计2017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实现105.5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到37.4%。

(二)改革创新持续深入,发展活力稳步增强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累计新上千万元以上各类项目678个,总投资1938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79个,总投资1775亿元。辽宁晟运镍铬合金、兴福化工化学品、和风新能源等一批重点项目投产运营。园区规划和功能进一步完善,累计投资4亿元,道路、综合管网等基础设施全面配套。破解生产要素瓶颈,完成项目用地动迁4577户、晾地266.7公顷,组卷报批建设用地436.4公顷;东昌220千伏变电站投入运营,累计增容20.3万千伏安;对接融资项目100余个,融资62亿元,金融机构新增贷款余额达到146.6亿元。

对外开放不断深入。累计完成外贸出口37.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7亿美元,内联引资540亿元,外贸出口企业增至360家。营口地区首家民营保税区仓库落户我市。2017年,重新组建招商局,创新招商机制,大力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全年开展招商洽谈活动86次,对接企业117家、项目93个,完成签约项目58个。其中,沈阳耘垦牧业肉鸡产业体系化等13个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达56.4亿元。

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不断深化“放管服”,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492项,下放经济管理权限13项,深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精减编制424名。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企业“多证合一”、个体“两证合一”制度全面实施。深化国资国企改革,顺利完成国有林场和农村信用联社改制,组建金桥粮食集团。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进一步深化,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中介组织清理整顿规范、公车改革等任务全部完成,财政预算和部门“三公经费”全面公开,不动产登记中心正式运行。

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大力推进人才战略和科技创新,有效推动产业和产品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与13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全面科技合作关系,引进科技人才360余名。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4家,建立镁质材料企业科技机构22个,列入国家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58项,开发镁质材料新产品115项,获得发明专利65项,58项镁质材料产品、技术保持国际、国内领先。菱镁化工集团的硼镁肥料、营口东邦冶金公司的铁水脱硫喷枪等四项产品标准,被批准为国家标准。辽宁永壮集团二代智能环保车、辽宁金天马专用车通过国家工信部批准并投产,辽宁丰华实业高效利用重烧镁项目试运行成功。

(三)城乡建设统筹推进,区域环境全面提升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新建和改造城区道路28条、20.4公里,金牛山路、青龙山大街、三山路等城市路网主干线基本建成通车;改造新建国省干线、农村及村内道路1972公里、桥梁61座;完成村路硬化977公里、砂石路890公里,实现了村路全部硬化。完成东屏园等绿化改造工程,累计绿化7.6万平方米。新建城区停车场6处、1.8万平方米。大伙房输水工程投入使用,结束了我市长期饮用地下水的历史。改造老旧小区72个,铺设供水、燃气、供热管网2100余公里。房地产市场持续升温,完成房地产投资额111.4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152.5万平方米、销售额57.1亿元。

环境整治取得新成就。逐步推进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清理拆除各类违建600余处,取缔占道摊点4600余家。建立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建成垃圾中转站11座、村垃圾收集中心101座、垃圾收集池3774座,购置各类垃圾清运车辆81台,在全省率先实行户集中、村收集、镇转运、市运输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612户,完成农村安全饮水改造146个村、惠及32.4万人,完成农村改厕2.5万户。创建全国重点镇3个,培育省级特色乡镇2个、营口市重点特色乡镇3个。

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显著。着力推进镁产业综合治理、清理整顿环保违规项目、中央环保督察整改等工作,建立健全网格化长效监管机制,全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深入实施蓝天、碧水、青山三大工程,在建成区实现了高效一体化供热,累计并网100余万平方米,拆除落后窑炉129座(台),关闭漏窑963座,完成轻烧、重烧及电熔窑炉环保设施升级改造1208座(台),空气优良天数达标率由2013年的33.3%上升到2017年的74%。入海河流污染整治等工程有序推进,累计治理河道31.2公里,大辽河及大清河流域12座乡镇污水处理设施通水运营,新建畜禽粪便堆肥场10座。大力开展青山工程和国土绿化,完成绿化2.6万亩,超坡地还林1947.3亩,围栏封育228公里、5.7万亩,闭坑矿治理9处、2770亩。建立环境执法新机制,组建公安环境安全保卫大队,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营商环境有效优化。开通书记、市长网上“直通车”,成立了重大项目推进协调组,对重大项目实行全程代办。开展惠企政策清查、行政审批清障提效等9项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不定期开展“庸、懒、散、慢、乱”专项检查17次,查处违反机关工作纪律等问题7件25人;清理调整行政许可27项;拨补、偿还、退还企业资金6.9亿元。营口地区首家国地税联合办税服务厅在南楼经济开发区挂牌办公。行政审批局正式组建,全面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逐步集中行使29个单位196项行政许可权。

(四)社会事业繁荣发展,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

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基础教育进一步加强,累计新建、改扩建学校28所,维修维护校舍13.5万平方米,改造塑胶操场10.8万平方米,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扎实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新农合以村为单位覆盖率达100%。精神卫生康复医院建成并投入使用。文化体育事业取得新进展,市民活动中心建成投入运营。全市13个涉农镇均建成综合文化站、文化广场,253个行政村实现体育健身器材全覆盖;全省首批4个镇级电子阅览室在我市建成使用;建成农家(社区)书屋274个,配送图书60.8万册,实现村级全覆盖;完成“送戏下乡”演出活动153场,放映农村数字电影1.5万场;承办国家、省市级以上赛事100余次。

社会保障能力稳步提升。全面落实就业政策,累计实现城镇就业4.2万人次,开发公益性岗位705个,兜底安置就业953人,培训1.3万人次。稳步推进社保扩面,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17.1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21.3万人,累计征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32亿元,发放基本养老金54.9亿元。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水平逐步提升,累计发放各类低保救助资金3.3亿元。发放妇女创业小额贴息贷款1.4亿元,受益家庭2100余户。全面落实优抚安置政策,荣获省级双拥模范城“八连冠”。全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完成安置回迁1.1万户,努力实现桥市人民住有所居。

全力实施脱贫攻坚工作。制定了“三年攻坚,两年巩固”总体目标和“五个一批”脱贫方案,实施 “四位一体”帮扶机制,投资3553万元,完成易地移民885户,危房翻建196户。投资1300万元,设立产业扶贫风险担保基金,发放贷款5311万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497人。两年来,全市9517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固脱贫,8个省级贫困村销号,做到了脱真贫、真脱贫。

(五)法制建设全面加强,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社会管理水平有效提升。深入开展各类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被评为全省安全生产工作目标管理先进县。实施无主尾矿库隐患综合治理11座,关闭非煤矿山企业56家,全国非煤矿山重点县成功“摘帽”。严厉打击客运货运违法经营行为,查扣违法运营出租车272台、销毁72台,道路交通秩序明显好转。畅通信访渠道,省交办的信访积案全部办结。“六五”普法全面完成,“七五”普法扎实推进,被推荐为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省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不断推进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市高清视频监控点位达到2024个,实现了视频覆盖率、与公安机关联网率100%,先后两次获得省级平安县称号。

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强化。全面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团作用,依法行政和决策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群众的社会监督。累计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议案434件,政协委员提案632件,见面率、办复率、满意率均达100%。累计办理行政投诉和市民投诉4894件,满意率达100%;办理网络投诉4463件,办复率95%、满意率85%。着力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扎实开展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政府部门和公务人员的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武装、审计、统计、物价、地震、气象、保密、新闻、档案等工作得到加强;慈善、老龄、人防、市志、邮政、残疾人、未成年人、民族宗教、行业协会等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我们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克服了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区域竞争压力日益增大、维稳任务艰巨等不利因素,以坚韧不拔的信念和干事创业的激情,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虽然经受经济下行和全面挤水分、做实数据等因素影响,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经济指标与过去数据不可比,但是与五年前相比,我市城乡综合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5倍的增长,贫困人口减少了近万人,民生福祉不断增进,改革发展成果更好的惠及人民群众,我市县域经济发展仍走在全省前列。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国家、省、市的关心支持,得益于市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的有效监督,凝聚着全市人民的集体智慧和辛勤汗水,离不开社会各界人士的真诚帮助。在此,我代表六届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各条战线、各个岗位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热情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向驻桥部队、武警官兵和中、省市直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大石桥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五年来,我们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望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够深入,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仍然以镁产业为主;二是要素瓶颈尚未有效破解,集中表现在项目用地、供电、融资等方面;三是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还没有形成;四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依然繁重,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五是财政收支形势严峻,债务风险突出,养老金支付压力持续加大;六是政府在转变职能、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上还存在差距,营商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深刻反思、认真对待,不回避、不掩饰、不推诿,尽最大努力加快解决。

二、新一届政府工作目标

今后五年,是我们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要乘势而上,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做好五年工作,要顺应大局大势;实现宏伟蓝图,要凝聚发展共识。新时代蕴含新机遇,新机遇催生新发展。让我们信心百倍的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一系列政策和发展举措即将密集出台,国家“一带一路”、新一轮东北振兴、辽宁沿海经济带、辽宁自贸区等多重战略规划叠加发力,将为我们争取项目、发展产业提供重大机遇。令人欣喜的是,多年积累的经济、产业等优势不断显现,一大批优秀企业家充满了创业干事的激情,我们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更为关键的是,我们的干部队伍历经困难挑战的洗礼,积累了应对风险、破解难题的宝贵经验,精神状态、能力水平不断提升,全市上下政通人和,政治生态风清气正,是我们赢得长远发展的坚强保障。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办法,牢牢抓住发展新机遇,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我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新一届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市委六届七次全会部署,牢牢把握“十条工作原则”,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大力实施“四大战略”和“五城建设”,更加注重转型发展,更加注重改革创新,更加注重城乡统筹,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更加注重民生优化,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我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好步。

为实现新一届政府工作目标,到2020年,我们务必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关键在于打赢防范化解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按照2018年实现新突破、2019年基本完成、2020年全面巩固提升的总体部署,在防范化解风险方面:地方金融风险和市本级政府债务得到有效防控,年度到期债务按时偿还,保证政府信誉;信访案件化解率逐年提升到100%。在精准脱贫方面:剩余2572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吕王村、石门村、张家村、腰屯村4个省级贫困村摘帽,全面实现我市脱贫人口和贫困村真脱贫、脱真贫、不返贫。在污染防治方面:全年优良天数比例逐年提升到70%以上;“11项”污水、河道治理工程全部建成;全市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入海河流环境质量及水库生态环境稳中趋好;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土壤环境风险得到管控。

在打赢三大战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推动转型发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打造实力大石桥

全力完成县域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存量促升级、以增量调结构,推进产业向中高端迈进,经济增长向质量和效益提升转变。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在东部,发展壮大食用菌、中草药等特色农业,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促进农村和农民增收;在西部,加快稻米深加工和水产品养殖基地建设,保障粮食和食品安全;在中部,推进园区建设和产业集聚,发展现代化畜禽养殖,提升产业和经济实力;在城区,加速发展商贸、物流、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完善城市功能。到2022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 : 51 : 40,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良好基础和发展势头。

 

――深化改革开放,激发经济发展活力,打造创新大石桥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任务。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实现相对集中行政审批,系统完备、科学规范的现体化经济体制基本形成。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承接好自贸区产业溢出和京津冀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参与国内外产业分工和市场竞争能力明显增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民营经济发展,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走向资本市场,在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等领域推出一批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的项目。

――完善城市功能,共享公共服务成果,打造活力大石桥

着力完善城乡规划体系,促进“多规合一”,实现规划全域覆盖。依托营口综合交通规划,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城市新外环等重大交通工程,加速推进营大一体化联动发展。进一步健全城市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防洪、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初步建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完备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

――倡导绿色低碳,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大石桥

全力打赢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解决环境突出问题,切实完成中央环保督察整改、清洁能源推广、入海河流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和节能减排等重点任务,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全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努力建成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

――着力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打造幸福大石桥

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增长,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确保贫困人口脱贫不返贫。社会保障水平全面提升,全面建成全覆盖、多层次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差距逐步缩小。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普遍提升。

三、2018年工作安排

2018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是深入实施“十三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做好2018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新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为引领,认真贯彻市委六届七次全会要求,着力壮大实体经济,狠抓质量和效益,全面开启三大攻坚战,为我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社会商品零售额增长8%,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出口总额增长6%,内联引资增长10%,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五方面工作:

(一)坚持以项目为纲,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

始终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核心,立足调结构,着眼积后劲,不断扩大有效投资。

坚持不懈抓好项目建设。全年拟开工千万元以上项目85个,计划总投资153.4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0个,10亿元以上项目3个。加快推进华夏钢构镁都新商圈、沈阳耘垦牧业肉鸡产业体系化、新发展高活性轻质氧化镁、华创电力生物质热电联产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千方百计做好要素保障,着力打通项目建设“最后一公尺”,加快完成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和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积极盘活土地存量,保障项目用地,特别是要集中精力做好房屋征收工作,统筹做好项目开工的水、电、热、气等要素问题,切实做到“谋划包装一批、洽谈储备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竣工投产一批”。

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进一步完善招商政策和激励机制,强化专业招商队伍建设,围绕高端镁、精细化工、再生资源等产业,瞄准“京津冀”“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做好产业转移承接。依托自贸区优势,谋划对接好自贸区的产业溢出。认真落实辽宁沿海经济带三年攻坚计划,积极争取新一轮政策资金项目支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鼓励企业“走出去”投资,提升出口产品的规模和质量,不断优化外贸出口结构。

坚守园区促进产业集聚。创新园区公共服务供给和投融资体制,力争在2018年底实现公司化运作模式,实行法人治理。科学规划园区功能、产业空间,做好产业环评工作。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健全服务功能,实现全面配套。积极引导工业企业向产业园区集聚,盘活园区闲置厂房,承接和发展国家鼓励的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2018年,园区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要保持两位数增长,年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

(二)强化转型升级,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

进一步放大实体经济优势,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加快工业“提质”升级。优化升级传统产业,实现全产业链整体跃升。强化“三镁治理”,积极推广丰华、洁镁、益嘉等企业新技术、新设备,大力发展镁合金、镁化工、镁建材等非耐材产业,着力促进镁产业向纵深发展,实现产值200亿元。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进有色金属、精细化工、机械制造、农产品深加工、纺织服装等重点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实现集群发展,加快形成具有持续竞争力的新型工业体系。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新增产学研合作企业5家,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申请国家专利150件。大力支持现有企业发展,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税费、土地、物流等问题。坚持政府引导、行业主导,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推动镁质材料企业兼并重组,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积极利用大数据平台,打造“金融超市”,为企业开辟多元融资渠道。建立全市动态小微企业库,推动小微企业升规入统,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

实现农业“达标”升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继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完善“三权”分置制度,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有效促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以金桥粮食集团为依托,打造农产品加工集聚区,确保粮食安全;以“营口大米”“营口大闸蟹”“博洛铺小米”等品牌为重点,以三和牧业、禾丰牧业、百源肉联厂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带动,以益农信息社等电商平台为载体,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品牌化经营,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三农”工作队伍,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加快国家农安县创建,逐步建立市场准入准出制度,实现农产品安全全程监管、可溯源。强化农业基础,完善防汛抗旱设施,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全面推行“河长制”。

推进服务业“提速”升级。充分发挥龙街拉动作用,加快时尚春天、奥特莱斯等项目建设,促进服务业集聚区快速形成,寻求新消费增长点。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推进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实现工业企业主辅分离。深入实施“互联网+”电子商务行动计划,推动“中国镁都―镁资源交易中心平台”建设,积极引导兴隆商城、真实惠、博爱医药、民为先等商贸企业完善电商产业链,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加快推进仙峪省级地质公园、黄丫口特色小镇等重点项目,重点打造“东部山区生态游”等六条经典旅游线路,壮大乡村旅游规模。

(三)强化城乡统筹,打造宜居宜业新环境

坚持规划引领,加强设施功能配套,着力提升生态文明,统筹城乡建设,切实改善群众生活环境。

全面加快城乡建设步伐。着力开展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积极推进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逐步实现规划全域覆盖。完善调整南楼等独立工矿区规划,逐步改善工业企业和居民住宅混居现状。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改造新建国省干线公路86.1公里、农村公路125.6公里、险桥3座;加快青龙山大街西段建设,促进营大交通一体化;新建及改造城区道路6785米、中修盖被28.7万平方米,铺设排水管线7850米、清淤2.4万米;深入实施小北河、峪子沟河生态整治工程,整治河道4339米、绿化65.1万平方米。成立物业行业协会,加强住宅维修资金归集管理。完成城市管护新一轮发包,提高城市综合管护水平,营造整洁、优美、有序的城市环境。继续实施宜居乡村、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推进高坎、建一等特色乡镇建设培育工作,全面改善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大力改善环境质量。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着力解决环境突出问题,坚持全民共治,全民防治,巩固提升中央环保督察成果。持续改善空气环境质量,推进秸秆焚烧管控和综合利用,按期完成拆除老旧燃煤小锅炉等蓝天工程任务。做好水资源管护,加快南楼、永安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稳步实施大旱河、胜利河、大辽河等改造工程。加大林地保护和公益林管护力度,增加森林覆盖率,完成造林绿化1000亩。加大工矿废弃地复垦、矿区生态和地质环境综合整治,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严格保护耕地。继续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四)强化民生改善,实现群众福祉新提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投入力度和工作力度只增不减,切实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抓好惠民实事工程建设。围绕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全面完成好暖房子工程、老旧住宅小区维修改造工程等10项惠民实事工程,切实提高全市人民幸福指数。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按照“五个一批”“六个精准”要求,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在发展农产品深加工、食用菌、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做到因地施策,抓好产业扶贫、开发扶贫、包保扶贫和兜底扶贫,鼓励引导贫困户发展生产上项目,全力推动贫困村产业发展,在提升贫困村“造血”功能上持续发力。完善对接帮扶、定点扶贫机制,落实医疗教育、低保兜底政策,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就业质量,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充分发挥孵化基地、创业培训等政策的作用,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力争全年新增城镇就业3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500人。补齐短板,自2018年起,实现全市在职财政供养人员住房公积金缴纳比例与营口市持平。全面推进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年养老保险基金征缴完成6.3亿元,医疗保险基金征缴3.2亿元。进一步巩固新农合成果,完善新农合信息化建设及网络化管理。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弱势群体基本生活。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坚持军地合力、军民同心,力争实现省级双拥模范城“九连冠”。

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事业。加快推进新客运站建设,打造公路交通枢纽,完善公交站点,提升公共交通秩序。加快优化资源配置,调整教育布局,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完成薄弱学校改造工作,启动北大远辰学校项目建设。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加快推进中医院异地新建和汉德辽南医院项目。繁荣文化体育事业,积极推进图书馆和篮球学校等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文化下乡、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全民健身等群众性活动,持续丰富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提升城乡社会管理水平。围绕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目标,全面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畅通诉求渠道,认真落实“平常时期”和“特殊时期”维稳工作机制,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努力构建“大普法”格局,全面完成“七五”普法任务。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食品、药品、交通、矿山、消防等各类安全检查,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高各类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在完成城乡视频监控全覆盖的基础上,实现大数据云存储、一键式云搜等智能化应用。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和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五)强化自身建设,营造政务服务新形象

人民的期盼,就是我们的目标。我们要牢固树立“四种意识”,全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更好的肩负发展使命。

创建最优服务环境。积极构建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巩固优化营商环境“九个专项行动”成果,深化“软环境”和“法治镁都”建设。探索建立“互联网+”行政许可审批模式,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个大厅办证、一支队伍服务、一个平台保障”的行政审批体制机制,公开窗口单位办事程序、公开办事规章制度、公开收费标准,提高服务水平。探索组建综合检测中心,力争实现“一站式”检测。

全力防范化解风险。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全面查堵数据统计、税收和社保征管三大漏洞,在税源培植和税收征管上用重拳、出实招。探索制定统计核查工作新思路,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建立财政增收节支长效机制,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充分发挥审计“免疫”功能作用,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重点资金支出的监管和跟踪审计,加大对国有资产监管力度。预防防范养老金风险,全力化解政府债务,加强金融监管协调。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努力建设法治政府。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坚持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市政协通报工作。全力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虚心听取社会各界建言献策,不断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大力弘扬真抓实干作风,提高为基层办事、为群众服务水平。要拿出为大石桥负责、为历史负责的担当和勇气,全力破解历史遗留问题。充分发挥督查和绩效考评工作的导向和激励作用,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严厉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不断增强“四个意识”,自觉践行“讲懂守”要求,用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打赢作风建设持久战,以艰苦奋斗、崇尚实干的工作作风,以勤俭节约、崇尚清廉的家风,带动民风社风向善向上。

各位代表,不忘初心,我们肩负的发展责任重大;砥砺前行,美好的发展前景就在眼前。让我们在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满怀激情,牢记使命,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为圆满完成既定目标任务,为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升级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懈奋斗!

2018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_2018年大石桥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http://m.cyloushi.cn/gongzuojihua/161796.html

推荐访问:2018年湘潭市政府工作报告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本类排行 本类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