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8年余姚市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0-11-10  来源:其他工作总结  阅读:

【2018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8年余姚市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工作回顾

2017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一年来,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历次全会和十九大精神,围绕打造“两区三城”,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全力以赴补短板、强优势、创特色,较好地完成了市第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办成了一些大事,中国机器人峰会升格为省政府主办,成功举办首届世界姚商大会,余姚影响力和发展凝聚力不断增强;十余年磨一剑,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并成为宁波首个县级全国文明城市,城市美誉度和群众自豪感有效提升。我们办理了一些要事,启动国有(集体)资产清理和国有企业改革,盘活国有存量资源、增强国有企业活力迈出坚实步伐;强势推进拆迁“清零”和“即违即拆”,空间梳理、环境提升取得新的成效。我们办好了一些实事,年初承诺的十方面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宁波至余姚城际列车开通运营,“保洁保序保畅通”专项行动有效开展,人民群众的认同指数和幸福指数逐步提高。

一年来,我们的主要工作及成效是:

(一)致力稳增长、防风险,经济运行持续向好。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58亿元,增长7.8%,完成财政总收入152.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0.6亿元,分别增长9.1%和7.8%,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2982元、31019元,均增长8.5%。工业强市战略持续深化,出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等政策意见,加大企业“两链”风险处置力度,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286.5亿元、利润82亿元,分别增长10.8%和18%。消费市场表现活跃,购物节品牌效应显现,银泰城正式营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9亿元,增长10%。第十九届塑博会成功举办,塑料城网上市场荣获“中国商品市场百强”称号,成为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互联网+”深化拓展,互联网经济总量突破千亿元大关,我市入选“全国电商百佳县”。对外贸易势头良好,实现自营出口466亿元,增长7%。休闲旅游稳步提升,“山水绿活”小镇项目完成土地报批,大岚镇创建成为宁波市乡村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115.9亿元,增长13%。有效投资持续扩大,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6.8亿元,实到外资4.5亿美元、内资73.9亿元。现代农业发展提效,滨海现代农业先导区入选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目录,中泰生态农业园签约落地,成功创建国家级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和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

(二)致力调结构、促转型,动能转换持续加快。“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县级试点示范加快推进,“1135”工程深入实施,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挂牌运作。实施“机器换人”重点专项199个,建设“智能车间”15个,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129.4亿元、151.2亿元和193.1亿元,分别增长20.8%、17.1%和13.9%。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75%。汽车微控制单元芯片填补国内空白,新一代机器人控制器打破国外企业垄断,承担国家02重大科技专项1项,新增发明专利授权577件,新落户高层次人才项目30个,入选国家级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1家。平台集聚效应日益显现,中意宁波生态园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齐头并进,吉利新能源汽车、精进电动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千人计划”产业园累计注册项目112个、投产45个,中国云城成为国家“千企千镇工程”首个落地项目,全省首个国家级华侨华人创新创业聚集区“侨梦苑”、中科院协同创新体挂牌成立,智能机器人小镇8个项目实现投产,智能光电小镇列入省第三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企业梯度培育成效明显,大丰实业、江丰电子成功上市,金盾电子、伟立机器人登陆新三板,舜宇光电信息公司入选工信部“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新申报“小升规”企业127家。

(三)致力抓统筹、优环境,城乡品质持续提升。空间布局日臻优化,13个乡镇完成总规修编,高铁新城等9个重点区块完成控规编制,村庄规划基本实现全覆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完成编制并上报审批。重大设施推进顺利,姚江上游余姚西分工程开工建设,梁周线拓宽改造一期等一批交通工程、陶家路江整治二期等一批排涝工程、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等一批环保工程基本完工。强势开展拆迁“清零”专项行动,13个区块完成“清零”,腾出发展空间2687亩。持续加力危改棚改,完成危旧房改造24.3万平方米。创新建立“土地超市”、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制度,消化“批而未供”土地5314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836亩。因地制宜打造特色镇村,泗门实现全国文明镇“五连冠”,梁弄入选全国第二批特色小镇,马渚化妆品产业园区、陆埠宝湾国际电商物流园等项目顺利推进,创建宁波市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2个、示范村4个和风景线2条,入选省首批3A级景区村庄3个。二号首长深化农村领域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通过省测绘成果专项验收。强化污染行业治理,整治淘汰“低小散”企业239家,治理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企业98家。统筹推进重点专项工作,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的信访件全部办结,完成拆违面积226.7万平方米,完成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项目170个,剿灭劣Ⅴ类水和首批污水零直排区创建通过宁波验收,创建成为“清三河”达标县。

(四)致力强保障、重协调,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加快幸福和谐之城建设,全市一般公共预算用于民生支出达到79.1亿元,第八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扎实推进就业创业工作,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6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09%,户籍人口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4%和99%,城乡居民、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逐步提高,低保救助政策体系更加完善。技师学院筹建取得阶段性成效,余姚中学扩建工程完工,姚江中学、马渚镇中心幼儿园等建成投用,义务段省标准化学校基本实现全覆盖,新高考取得开门红。“双下沉、两提升”工程深入推进,市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全面启动,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医院迁建工程进入装修阶段,公立医疗机构云诊室实现全覆盖,家庭医生签约率位居宁波前列,创建成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一人一艺”工程全面推开,广播剧《呦呦青蒿》等4部文艺作品分获全国和省、宁波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成功举办第十五届市运会,竞技体育创全运会历史最好成绩。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圆满完成护航十九大任务,市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成立,矛盾纠纷联动联调联处机制更加健全,初信初访办结率100%,刑事案件发案数下降33.6%;强化安全生产主要风险辨识管控,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

(五)致力增活力、提效率,自身建设持续加强。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着力锻造铁军先锋队伍。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经济开发区、盐业、公共资源交易、金融服务监管、老区开发建设等管理体制优化调整。深化“放管服”改革,“最多跑一次”事项覆盖率达96.4%,“双随机一公开”实现全覆盖,38家行业协会商会实现与行政机关脱钩,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88万户,增长29.8%。深入开展“争做铁军先锋、争立发展新功”和“大脚板走一线、小分队破难题”等专项活动,推动一批重点工程、重点工作顺利落地,干事创业氛围更加浓厚。修订完善政府工作规则,主动听取各方意见建议,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13件、政协委员提案244件。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公开信息1.5万条。强化政银企合作,推进科技金融创新,扩大转贷基金运作绩效。加强政府债务管控,严格审计监督,全面实施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完成新一轮乡镇财政体制调整。

与此同时,国防动员、征兵、双拥优抚、民族宗教、台务、侨务、外事、统计、档案、史志、气象、慈善、红十字、妇女儿童、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各位代表,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一年的发展鼓舞前行。这是市委科学决策、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勠力同心、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向离退休老干部、老职工,向驻姚部队和武警官兵,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余姚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主要是:新旧动能转换还不够快,新经济、新技术、新模式培育还不够充分;扩大有效投资支撑乏力,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实效性相对欠缺;城市带动功能有待提升,城乡片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性还比较突出,顺应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基础设施网络尚不完善;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公共服务还存在不少短板,美丽乡村建设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一些“关键小事”还没有解决好;安全生产、生态环保、金融生态等还有不少隐忧,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数字化还有很大空间。同时,少数干部状态不佳,服务意识、担当意识、攻坚意识还不够强,“四风”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对此,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8年主要工作任务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加速,中央和省市重大战略频频发力,区域和城市竞争日趋激烈,我们决不能自我满足、更不能妄自菲薄,必须看准发展大势、找准自身坐标、瞄准靶向发力,坚定实施拥抱大湾区、融入大都市、打造大产业、推进大统筹、构建大交通、建设大花园等六大方略,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功能平台、主导产业、片区统筹、城市特质、美丽乡村等六方面战略重点,抢抓历史机遇,奋力赶超跨越!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意义重大。根据市委十五届三次全会精神,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知行合一、勇立潮头,立足“两区三城”建设,聚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着力抢高点、塑亮点、抓重点、破难点,致力产业质效、功能品质、生态环境、民生福祉提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突围突破,加快实现在全国同等城市中争先进位,为高水平建设现代化创新型生态城市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建议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左右,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左右,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8%,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8%,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节能减排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是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聚焦智能经济,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攻坚突破。紧紧抓住“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试点示范建设机遇,深化实施智能经济“1135”工程,努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域推动大创新。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设立人才产业发展基金,实施“姚江英才”计划,开展“姚城工匠”“首席工人”培育行动,力争新增高层次人才200名以上。发挥浙大机器人研究院人才与创新乘数效应,推动前沿技术突破、本地企业提升和创新企业孵化。统筹宁研院等高端创新平台,探索设立市级科技专项,全面推广科技创新券,实施规上企业研发机构(工程技术中心)全覆盖三年计划,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产业化运用。启动智能制造“千百十个”工程,开展五大细分行业培育提升和传统产业分行业改造提升行动,积极培育行业性制造业创新中心,力争三年实现智能化诊断全覆盖、智能工程公司与智能制造企业双倍增。确保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幅均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1.5个百分点以上,新增发明专利授权600件以上。

全速打造大平台。加快中意宁波生态园吉利新能源汽车、启迪科技城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和功能配套,努力打造大湾区的智造中心。提速提效“千人计划”产业园建设,建成综合服务中心。加快特色小镇培育,开工建设舜宇智能光电二期项目,机器人小镇创建省级特色小镇。全面加快中国云城开发节奏,联动慧聪家电产业新城建设和中国塑料城转型提升,着力打造余慈中心信息经济带。推进余姚经济开发区创建“国字号”,抓好余姚工业园开发建设,开展乡镇(街道)工业功能区提升试点,形成多极联动的发展格局。

全力培育大企业。推动产业政策、优质要素向排头兵企业集聚,带动形成若干千百亿级产业集群、重大平台和工业强镇。深入开展“350”企业和10亿级企业培育行动,新增超10亿元、20亿元企业各2家,创建宁波“单项冠军”示范企业4家。精准实施“凤凰行动”余姚计划,实行“市领导+小分队”帮扶机制,力争三年实现上市企业数量倍增,今年新申报上市2家。实施新一轮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新增个转企300家、小升规90家,开工建设小微企业社区5个。抓好重大产业项目,确保有效投资增长5%以上,其中工业投资增长8%,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民间投资均增长10%以上。

(二)聚焦协同联动,推进产业体系优化攻坚突破。顺应区域一体发展、要素流动加速、产业相互渗透的趋势,更加注重理念创新、模式创新,着力构建互融共促的现代产业体系。

积极融入重大战略。主动参与宁波“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深入实施六项行动,全力打造开放合作先行区。坚持优进优出,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推广企业出口信用保险,建设跨境电商产业集聚综合试验园区,设立阿里巴巴跨境电商服务中心,力争自营出口增长8%。抢抓大湾区规划建设和大城市产业溢出机遇,谋划沿杭州湾特色制造经济带、沿余姚大道智能经济创新产业带和姚江文化产业带,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实施重点产业引凤行动,动态调整项目库、资源库、信息库和招商地图,完善联席会议、专家评审等制度,强化产业链招商、轻资产招商、驻地式招商、基金链招商和以企引企。力争实到外资2.5亿美元、内资80亿元、浙商姚商创业创新资金32亿元。深化区域合作交流,做好山海协作和对口帮扶工作。

 

积极推动产业融合。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扩大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强化产业基金撬动,发展股权融资、债权融资,促进企业多元化融资,力争制造业贷款增长10%以上。深化投融资改革,全面推进国有(集体)资产清理,基本完成国资国企整合重组,探索以经济、社会、生态三大基础设施为导向的城市空间开发新模式。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加快宝湾国际电商物流园、丰轩物流园等项目建设。推动塑料、裘皮、模具等专业市场转型发展,增强机器人峰会、塑博会的高端要素集聚效应和产业带动作用。加速发展资产评估、管理咨询、产权交易、创意设计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着力引导中高端消费,利用存量楼宇引进品牌化、高品质商业业态,积极发展体验式、亲子型、无人售等新型商业模式,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打好“三强一制造”组合拳,开展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活动。启动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统筹牟山湖休闲度假区、四明山旅游度假区、河姆渡遗址主题公园等开发建设,加快推进梁弄四明山旅游门户区、浒溪线百里风光带等项目建设,做深农旅文旅康旅融合文章,力争旅游总收入增长17%。

积极拓展智慧应用。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开展企业上云、“电商换市”行动,大力推行云计算、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完善互联网经济、智能经济统计体系,力争互联网经济总量达到1200亿元。加快城市大数据平台建设和运营,办好第二届互联网应用展览展示会,持续推进智慧市政、智慧农旅、智慧商圈、智慧民生、智慧政务、智慧交通等建设,全力打造智慧城市。

(三)聚焦区域融合,推进功能品质提升攻坚突破。着眼于融入大都市区,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推进区域融合、产城融合和要素融合,加快建设现代化品质城市。

优化市域空间形态。坚持规划引领,完成市域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进一步梳理功能布局、产业布局和交通布局,促进城乡空间布局优化和要素高效配置。编制城市“双修”规划,重视重点区块城市设计,促进形态、文态、业态、生态协调统一。推进姚东片区加快对接和融入宁波城区,强化姚西北片区联动发展,建设南部四明山区域绿色发展带。加快泗门卫星城和三个中心镇改革发展,深化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促进集镇产业层次、功能品质和环境秩序同步提升。

完善基础设施网络。调整优化综合交通规划,谋划和建设一批重大交通项目,构建对外快速沟通、城区循环畅通、城乡便捷联通的交通体系。加强宁波轨道交通、城际铁路二期等项目对接,建成投用杭甬高速公路至沿海北线高速公路余姚连接线一期、杭甬高速余慈连接线余姚段,加快推进胜陆公路建设,开建G228国道(古路头至河姆渡大桥)改建工程,打通城区断头路4条,改造和新建农村联网公路42公里。完善防洪排涝体系,加快姚江上游余姚西分、陶家路江整治三期、姚江城区段堤防加固三期等工程,探索推进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筑牢城市安全屏障。实施供水供气、管廊管线提标扩面工程,启动电网补强三年计划,提升发展承载能力。

打造精致美丽城区。全面实施“一轴两环三片区”提升行动,逐步推进南雷南路―新建北路轴线改造,稳步推进“三江六岸”慢行系统贯通和夜间光影艺术工程,开展城市环线两侧清障拆违、环境整治和产业提升,加快阳明故里历史文化体验区、三江口文化休闲区和西南组团人居环境样板区建设。开展攻坚式拆迁“清零”、集中式棚改危改、梳理式城中村及老小区改造,完成“清零”项目10个、危改8万平方米、城中村改造30万平方米、老小区改造47万平方米。健全“保洁保序保畅通”长效机制,启动智能化停车场系统建设,深化网格化管理和街(路)长制,大力推行“门前三包”并纳入征信体系,推进城市管理数据整合利用,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

(四)聚焦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发展攻坚突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启动农村宅基地及住房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完善农村产权交易体系,促进农村各类生产要素充分流动。实施强村富民计划,支持农村存量资产和自然资源有序开发,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促进其财产性经营性收入不断增长。创新支农金融工具,扩大涉农保险和信贷覆盖面,为农村发展注入新动力。

提高现代农业水平。推动农业集约化发展,全力推进中泰生态农业园开发建设,推进15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创建成为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新增多彩农业美丽田园示范基地和现代农业庄园各3个。实施杨梅、榨菜、茶叶提升计划,探索发展毛竹精深加工产业,加强“三品一标”创建管理和区域品牌培育,重塑余姚特色农业优势。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大农业“机器换人”力度,实现乡镇农合联实体化运作全覆盖。大力培育农创客、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农技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增强农业发展活力。

彰显美丽乡村魅力。以城乡一体化、全域景区化为目标,全面落实中央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统筹安居宜居美居和美丽乡村建设,完善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健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责任机制和运维机制,创建宁波市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2个、示范村5个。按照串点连线带面的思路,实施百村景区化工程,引导有条件的村庄基础配套与旅游功能融合,力争创建3A级景区村庄3个。丰富美丽乡村内涵,推进农村文明示范线建设,强化自治、法治、德治融合,促进乡风文明。

(五)聚焦绿色低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攻坚突破。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着力解决一批环境突出问题,加快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市。

强化生态环境治理。开展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深化挥发性有机废气整治,加强机动车尾气路面执法,强化餐饮油烟、扬尘和垃圾秸秆焚烧管控,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开展水体污染治理攻坚,创建乡镇(街道)污水零直排区8个,开工建设市域污水输送系统复线等工程,强化饮用水源地保护,推进四明湖省级湿地公园、蜀山大闸多功能生态湿地建设,加大污染源巡查和执法力度,深化落实“河长制”,确保劣Ⅴ类水无新增、不反弹。开展土壤污染治理攻坚,深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施畜禽养殖场生态化改造,防治并举改善土壤质量。全面落实“即违即拆”管控机制,联动推进消存控新,力争创建成为“基本无违建市”。系统开展“厕所革命”,推进生态化公厕建设,新(改)建旅游厕所10座。

强化资源集约利用。严格落实能源“双控”,严把项目准入关,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全面开展“低小散乱污”企业(场所)整治行动,清理处置“僵尸企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实施节能改造项目20个,着力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完善“土地超市”、工业用地弹性出让等运作机制,强化工业企业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废弃矿地综合利用,消化“批而未供”土地3500亩、“供而未用”土地1000亩。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处置,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清理整顿废品收购站(点),促进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

强化绿化美化覆盖。启动实施美丽经济交通走廊三年行动计划,力争浒溪线创建成为省级美丽公路。大力推进多彩林业建设,深入开展泥土不裸露行动,加大四明山区域生态修复力度,创建省级森林城镇2个、森林村庄6个,完成森林抚育3000亩。探索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内存量建设用地转型或腾退机制,推进兴林植绿、修复增绿、疏解还绿,提高城市空间绿视率。

(六)聚焦共建共享,推进社会民生改善攻坚突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重视低收入人群、低技能人群等重点群体精准帮扶,全面完成全民创业乐业增收新三年计划,深化落实四明山区域农民精准帮扶三年实施方案,不断提高群众收入水平。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开展单独工伤参保清退归并,全面实现“五险统征”,推进社会保险扩面提质。推进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强化社保基金“全过程”监管,把牢医保“两定”单位准入门槛。高度重视发展老龄事业,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政府购买服务、公建民营等养老模式,开工建设老年大学二期工程。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全面实施新低保办法,完善助房、助学、助医等救助机制,切实为弱势群体提供兜底保障。

打响文化文明品牌。巩固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效,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典型挖掘培树,着力建设全域化更高水平的文明之城。统筹推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高标准规划建设“阳明古镇”,加快武胜门、府前路、保庆路等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利用,加强姚剧等非遗传承保护,不断扩大余姚文化影响力。高标准推进市公共文化中心建设,打造余姚文化地标。深入实施文艺精品创作行动计划和“一人一艺”工程,提升农村(社区)文化礼堂运行绩效,加大公共文化配送力度,推进优秀电视节目惠民工程,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提升公共服务品质。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位置。实施学前教育第三轮提升行动计划,着力解决入园难问题。启动中小学教师“市管校聘”改革,加强师德校风建设,调整优化基础教育网点布局,加快“阳明网校”扩容扩面,义务段公办学校“青少年成长乐园”实现乡镇全覆盖,“智慧校园”建设三年实现城乡全覆盖,积极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按照产学融合的思路,推进技师学院筹建和职教特色学科建设。全力打造“健康余姚”。全面推进省级市域医共体试点工作,推动医疗资源下沉,重塑分级诊疗体系,优化基层医疗机构布局和服务功能,加快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医院迁建工作和市人民医院肿瘤治疗中心项目进度,进一步优化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支持社会力量办医办学,规范民办教育、医疗、培训等机构发展,着力构建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推进体育设施扩面提质,大力发展全民健身运动,精心举办第15届世界精武武术文化交流大赛和百公里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等活动。

夯实社会和谐基础。深化“平安余姚”建设,健全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完善“一中心四平台”运作机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加强网络安全管控,奋力夺取平安金鼎。做好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和源头调处机制,及时回应群众诉求。培育多元化、公益性社会组织,提高基层治理的智慧化、自治化、制度化水平。构建大普法工作格局,不断增强群众尊法守法意识。深化标本兼治遏制较大以上事故试点,开展火灾隐患重点领域(区域)集中排查整治等专项行动,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等违规违法金融行为,妥善化解企业“两链”风险,切实维护金融秩序稳定。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争创省食品安全市。稳步实施新型居住证制度,加快落实流动人口量化积分管理。强化重大疾病防控,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地质灾害防治,完善各类应急预案,不断提升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坚持军民深度融合,加强民族宗教事务管理,推进工青妇事业发展,切实形成城市安全、社会安定、百姓安宁的良好局面。

三、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对政府工作和自身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忠实履行政府职责,切实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牢记为民宗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四明精神,永葆赤子之心。巩固“大脚板走一线、小分队破难题”行动成果,深化“五联五促”等专项活动,切实帮助企业和群众解决一批实际问题。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探索推行“零审批”“全代办”“就近跑”等审批模式。坚持力量优先强化、土地优先安排、资金优先保障,全力办好代表们确定的民生实事,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真切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切实转变作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大力倡导担当精神,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切实为敢担当者担当、为敢负责者负责。按照“两强三提高”要求,完善政府考核目标和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目标化引领、项目化支撑、清单式推进、对账式督查的抓落实机制,坚决惩处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切实提高干部的执行力。今年,要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围而不建、建而不快项目“清零”行动,以干部精神提振、工作效率提升推动工程建设提速。

(三)严格依法行政。健全学法用法长效机制,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开展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和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建设试点,严格落实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健全督查督办机制,提高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质量,强化人大、政协视察和调研成果的运用。重视社会各界意见建议,主动接受司法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积极打造“阳光政府”。

(四)加强廉政建设。高标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精神及省委贯彻办法,切实抓好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十种表现”的自查自纠,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坚持“一岗双责”“一案双查”,把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推向纵深。规范政府债务管理,完善国资国企监管机制。加大重点领域、重要环节、关键岗位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力度,健全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全面推进基层巡察,稳步提升政府廉洁形象。

各位代表,使命催人奋进,实干成就事业!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余姚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再出发,知行合一创一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高水平建设现代化创新型生态城市而努力奋斗!

【2018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8年余姚市政府工作报告

http://m.cyloushi.cn/gongzuozongjie/160727.html

推荐访问:2018年湘潭市政府工作报告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本类排行 本类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