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 全文|2018年泸县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时间:2020-11-30  来源:其他工作总结  阅读: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 全文|2018年泸县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8年1月17日在泸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县 长 肖 刚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泸县第十六届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7年工作回顾

2017年是本届政府开局之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

――县域经济迈上新台阶。预计(下同)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亿,达到318.8亿元、增长9.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0亿元、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1.3亿元、增长13.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9亿元、增长13.8%。主要经济指标全市排位靠前,成功跻身全省工业强县示范县。

――重点改革取得新成果。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工作经验全国交流,敲响宅基地节余指标调整入市全国第一槌;供销社综合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重大成果,为国家深化改革提供了泸县经验。

――县城建设展现新面貌。龙城大道、酒香大道建成通车,玉龙隧道、玉蟾大道全线贯通,“四核四区”城市格局初步形成,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8平方公里;“四创一巩固”成效明显,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全面升级,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县城复审,县城品质显著提升。

――脱贫攻坚转入新阶段。22个扶贫专项、278个脱贫项目投入资金36亿元,补短板、强弱项成效显著。21个贫困村和7255户、19921名贫困人口通过脱贫退出验收;纳入“回头帮”的19个贫困村、14695户39353名贫困人口全部达到2017年脱贫标准。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效,整县脱贫退出目标全面实现,成功转入巩固提升阶段。

――民生改善实现新突破。县域用电实现与泸州主城区“同网同价”;安全饮水全域覆盖;濑溪河出境断面水质达到Ⅲ类标准;农村D级危房动态消除;免费体检政策覆盖全县人民。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达31020元、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00元、增长10%。再次获评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

在此,我向大会报告,2017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向全县人民承诺的民生实事全部兑现!

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建成四个新区,率先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以深度融入泸州主城区一体化发展为工作主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产城融合、文旅联动、富民强县”发展战略,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实施项目攻坚,投资拉动强劲有力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坚持聚智聚力攻坚,组团推进项目建设。截污干管、电商大厦等20个项目相继建成;临港市政道路、步长生物制药基地等22个项目加快建设;沱江流域江河治理工程、南渝泸高速等59个项目开工建设;渝昆高铁、合牛路等17个项目前期工作加速推进。实施重点建设项目118个,完成投资251亿元,增长67.9%。

争资争项成绩斐然。坚持主动向上使力,全力争取项目资金。精准对接国省政策,动态包装储备项目500个以上;争取上级资金40.1亿元,其中新增债券资金8.3亿元,增长60.3%;中央预算内投资1.4亿元,增长120%。

产业园区扩容提质。坚持集聚集约发展,大力夯实园区基础。临港污水处理厂、城北110KV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医药产业园20号线全线贯通;朗润飞依诺、医疗器械孵化器、中试制剂孵化器等产业配套设施主体完工;小鹿溪河市政工程等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全面推进。“一园一区”项目承载区达9.5平方公里,实现产值404.7亿元,增长21.2%。

二、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县域经济提质增效

第二产业不断壮大。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科瑞德化学药、西蜀九锦等项目建成投产,天圣制药加快建设;化学药、生物技术药、中药及保化品、高端医疗器械、医药流通等五大产业板块初步形成。医药产值达94.7亿元,增长34.8%。绿色食品升级发展。基酒优势持续巩固,华夏龙窖白酒产业园成功纳入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园区发展规划,“龙窖源”推向市场,陈年窖启动上市。绿色食品产值达72.4亿元,增长11.2%。建筑产业蓬勃发展。建安总公司、科茂建司加快晋升特级资质,新引进建筑企业61家、劳务企业53家。建筑业产值达370亿元,增长30%。新兴产业竞相发展。以华冠智能机器人、佳控仪表为代表的智能产业起步发展,新材料、航空配套等产业逐渐兴起。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91亿元,增长10%。

第三产业日益繁荣。商贸流通提档升级。电商交易额达18.5亿元,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20家、3A级以上物流企业1家。成功创建省级商贸流通转型升级示范县、县域电子商务十佳县。文化旅游稳步发展。宋代石刻博物馆建成开馆,体育中心、龙城文化艺术中心加速建设,玉蟾山国家4A级景区创建工作全面启动,成功承办中国龙文化峰会。接待游客645.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1.7亿元。金融服务取得突破。农商行改制顺利完成;过桥资金转贷2亿元,基础设施建设基金到位4.5亿元,汇兴公司成功首发企业债10亿元。养老服务、教育培训等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8.8亿元,增长11.2%。

现代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基地加快建设。借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规模化流转土地23.5万亩。建成优质果蔬基地50万亩、粮经复合产业基地5万亩、优质稻基地53.2万亩,全县粮食总产54.5万吨,生猪出栏106万头,仔猪外销102万头。建成喻寺谭坝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泸县北部田园综合体初具规模。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新培育农民专合社74家,新发展家庭农场498户,新创建市级龙头企业5家。农特品牌更加响亮。“熟龙”龙眼等3个产品获得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泸县青花椒”“牛滩生姜”成功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泸县龙眼直销港澳,实现泸州鲜活农产品赴港澳零突破。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9亿元,增长4%。

三、纵深推进改革开放,发展活力加速释放

深化改革卓有成效。七大领域体制改革全面深化,31项改革事项、17项改革试点有序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全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国有粮食企业重组改革等6个国省改革试点取得重大进展。国有企业转型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社会保障、医药卫生、教育文化、司法行政等领域综合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开放合作不断拓展。交流合作更加紧密。成功承办全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研讨会、四川省药理学会学术年会等国省会议;组织参加“川货全国行”、西博会、酒博会、农博会等重大推介活动,“泸县造”成功走进一线城市。招商引资成果丰硕。成功引进智能光电、雅阁酒店、红星美凯龙等重大项目;新签约3000万以上项目28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14个;国内市外到位资金249亿元,居全市第1位。

创新驱动强劲有力。双创载体加快建设。建成创新创业孵化载体6.3万平方米,入驻双创项目151个,带动就业3000余人。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家。新签订校企合作协议13项,联合实施项目22项。四川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川南分院、农村产业技术服务中心和博士工作站成功设立;西南医科大学·医药产业园科技成果孵化基地、西南医科大学泸县博士(专家)工作站成功挂牌。科技成果评价成效显著。获评国内领先成果2项、国内先进成果2项,获得专利授权350件。

四、统筹协调城镇建设,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城市品质大幅提升。空间布局更加优化。“四核四区”控制性详规编制有序开展,城西片区城市设计顺利完成。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县城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竣工投运。新建公租房500套,改造建设街棚户区300户。城市环境更加优美。海绵城市加快建设,龙湖湿地公园一期建成开放,“两河四岸”景观设计全面完成。公共秩序更加规范。冒口经营等市容乱象重拳整治,公共资源利用、环卫一体化等城市创新管理走向市场化。融入主城更加紧密。川南城际铁路、云龙机场、海潮沱江大桥等向南融入泸州主城区重大项目加快建设。

集镇建设亮点纷呈。镇域发展各具特色。潮河龙城现代冷链物流项目主体完工,方洞屈氏庄园民俗博物馆开馆运营,海潮湖11公里荔枝观光路顺利贯通,太伏、云龙分别创建省级加工制造型、科技教育型特色小城镇。城镇品质稳步提升。镇域公共停车场、公共厕所等配套设施逐步完善。玄滩、云龙实现场镇全域“白加黑”,云锦被命名为国家级卫生乡镇,喻寺、得胜被命名为省级卫生乡镇。石桥等4个特色镇基金项目稳步推进,累计完成投资1.3亿元。

新村建设成效凸显。建成幸福美丽新村35个,新建民居467户,风貌塑造684户,建成“1+N”村级公共服务中心21个。打造“四礼新风进万家”移风易俗市级示范点4个、县级示范点20个。创成省级卫生村37个。创建省级“四好村”13个、市级“四好村”35个,打造县级“四好村”41个。

五、强力改善生态环境,绿水青山日趋靓丽

环境治理坚决有力。全力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05件,关闭搬迁禁养区养殖场103户,关停违规矿山企业51家,全面取缔濑溪河经营性趸船。城西雨污管网、县城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建成投用。全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场镇污水收集处理率达85%,提前两年超额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

生态修复持续加强。河长制全面落实,编制完成长江、沱江、濑溪河等20条河流“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实行上下游、左右岸联防联治;长江、沱江非法码头全面取缔,沿岸砂石堆场整治规范,沱江流域综合治理经验全市推广。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平方公里,巩固退耕还林7.2万亩,新增造林1万亩,森林覆盖率41%,高效节水灌溉、水土保持工作经验全省交流推广。

资源利用集约高效。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加快发展,以环保准入倒逼产业转型,淘汰吉达玻璃、恒华玻璃落后生产线。土地整理、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项目有力推进。退出产能114万重箱,节能总量2.3万吨标煤,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6%。

六、扎实推进惠民工程,民生福祉大幅提升

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强力实施农村“4+1”基础设施升级版工程,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县人民。镇村交通跨越提升。改造县乡公路38公里,建成“社社通”水泥路1834公里,规划新建公路桥14座、农村便民桥17座;新开通城镇公交线路44条,基本实现中心村全覆盖。电网改造持续推进。完成整村农网改造27个、低压台区改造87个。安全饮水保障有力。延伸管网600公里,依法划定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15个,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60.9%。农村环境有效治理。建成投用镇级地埋式垃圾库22个、垃圾房230座;16个中心村污水处理厂、30个新村聚居点污水处理设施加快建设,城镇建成区雨污管网工程建成投运,污水处理厂实现第三方运营。住房安全全域保障。改造农村危房4088户。

公共服务极大改善。教育事业再铸辉煌。实施校舍改善项目18个;高考本科上线人数突破4000大关,蝉联泸州市27连冠;泸县二中夺取泸州市高考文理科“双状元”。卫生事业全面提升。县人医三级乙等医院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通过国家评审;泸州市首个县级公共卫生中心建成投用,镇卫生院“一站一馆三区”全面建成。文化惠民深入开展。送文化下乡3500余场次,建成农民健身工程178个。社会保障扩面提标。发放城乡低保30.8万人次,社会保险覆盖168万人次,城乡医保参保率达98.4%。就业扶持不断加强。转移就业39万人,发放就业创业补贴2521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3.3%。

安全稳定全面强化。安全监管力度空前。四个片区执法中队挂牌成立,执法式检查震慑有力;学校“三防”能力明显提升;农村自办群体性宴席规范管理经验全省推广;四川省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示范县成功创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应急处突能力锤炼提升。妥善处置突发事件,分类开展应急处突专题培训,成功承办全市防灾救灾综合应急演练。基层治理全面加强。建成县镇村三级综治中心322个,安装“雪亮工程”摄像头1849个、“两车卫士”防盗系统1.6万台,“一村一辅警”实现全覆盖。信访化解扎实开展,社会总体保持稳定。

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服务效能全面提高

依法行政持续加强。自觉接受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59件、政协委员提案196件,办结率、反馈率、满意率均达100%。深化行政执法制度改革,完成城市管理、农业综合执法机构调整,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试点经验全市推广。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政府法治水平明显提升。

政务服务持续优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容缺预审”积极推行;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上线工作全面完成,个体工商户全程电子登记试点全省率先启动。机关事务管理、公共资源交易、政府投资工程管理更加规范。政府信息公开、电子政务、政务调研走在全市前列。

政府作风持续改进。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持续保持反腐败斗争高压态势,重拳治理“微腐败”,政风行风不断转变,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深入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严防“四风”抬头,建设效能政府,公仆意识、实干意识明显增强,群众认同感大幅提升。

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人民防空、优抚安置、双拥工作取得新进步;人才培养、妇儿工作、残疾人事业、慈善事业取得新成绩;统一战线、外事侨务、台湾事务、民族宗教、工商联、审计、统计、气象、档案、保密、外宣、县志、援藏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奋斗充满艰辛,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是县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历届班子和老领导、老同志励精图治、奠基开拓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凝智聚力、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和百万人民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泸县第十六届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人士、驻泸县部队和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泸县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县域经济总量偏小,产业支撑依然不足;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融资难题亟需破解;环保短板有待补齐,绿色发展任务艰巨;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安全维稳压力加大。对此,我们高度重视,正在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2018年工作建议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巩固脱贫攻坚、推动绿色发展、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各项工作,对于加快泸县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建成四个新区,率先全面小康”奋斗目标,牢牢把握“稳中求进、进中求快、快中求好”工作基调,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城乡一体、三产融合”四个原则,聚焦“项目攻坚、绿色发展”工作主题,大力实施“创新驱动、产城融合、文旅联动、富民强县”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加快融入泸州主城区一体化发展,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均衡发展、充分发展、绿色发展。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围绕上述要求和目标,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大力推进区域融合,加速融入市区发展,构建互融互促新格局

加快构建泸州北部交通枢纽。主动融入泸州主城区交通网络,加速推进川南城际铁路建设,全面做好渝昆高铁开工建设工作。全力配合云龙机场建成通航。升级扩建神仙桥码头,加快建设海潮沱江大桥、直滩大桥、先坝大桥,建成投用14座公路桥。加快推进南渝泸高速、泸永高速建设,力争开工建设合牛路,协调抓好泸隆路、泸永路升级改造;完成港城大道与南渝泸高速快速通道、瓦子至胡市一级公路、奇峰至云锦二级公路前期工作。持续完善县域综合交通网络体系,提速构建“铁空水陆”四位一体的泸州北部多式联运核心区。

全力打造川南开放合作高地。全面提升园区承载能力。着力提高土地、能源、金融、人才保障水平,快速推进临港市政道路、城西小鹿溪河市政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合推进500KV泸州东输变电工程;加快建设泸州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城西产业综合体、青龙综合体、人才公寓、标准化厂房、临港配气站等公共配套项目。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继续推行“2+20+N”全民招商模式,抓住“一带一路”和自贸区建设重大机遇,围绕“3+2”主导产业,突出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对接雄安新区、两江新区,大力开展专业招商、以商招商、全产业链招商;依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中小企业家协会等开展委托招商、代理招商;充分发挥泸县籍在外成功人士和商(协)会对外联络优势,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力争引进国内市外资金288亿元以上,增长15%以上;新签约引进重点产业项目30个以上,引进投资额5亿元以上的项目10个以上。

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创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深入推进农业综合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退出复垦宅基地6000亩以上,入市500亩;扎实开展国有建设用地二级市场试点工作;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探索构建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的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体系;继续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完善小型灌区水价管护机制。持续推动县属国有企业转型升级规范发展,深入推进国有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主动研究对接财政金融政策,积极探索融资新模式,有序开展债券发行,规范推行PPP项目。

二、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加速集中集聚发展,谱写产业发展新篇章

 

做强工业经济。坚持“工业为大、工业为重、工业为先”,以园区为主战场,突出项目投资拉动,促进产业集中集聚发展。全力打造川滇黔渝医药投资首选地。重点发展以步长、科瑞德、朗润飞依诺等企业为龙头的产业集聚区,以大学科技园、新药评价研究中心和孵化园为核心的创新配套区,以三甲医院为核心的康健配套区,以职业院校为核心的人才配套区,以城西商业综合体、龙湖湿地公园和青龙综合体为核心的城市配套区。建成投产医疗器械孵化器二期、维思达二期等项目;加快建设天圣制药、步长九州通医药、国康医药等项目;开工建设可溶性心脏支架、POC医疗器械生产基地等项目。加快科瑞德、众邦制药上市步伐。医药产业园产值突破百亿,增长20%以上。全力创成省级经济开发区。以“两城两港”为依托,城西产业园立足现有产业,突出提档升级,重点发展绿色食品、智能制造、新材料等产业;城北产业园结合泸隆路升级改造,配套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提升发展玻璃、陶瓷等传统优势产业,配套发展商贸物流业;临港产业园依托港口优势,重点发展仓储物流、医药化工等产业;空港产业园依托云龙机场,重点发展临空物流、通用航空等产业。建成投产奇格曼、佳控仪表、酱久王、恒茂能源、华冠智能机器人等项目;加快建设智能光电、汉唐酒业、格润能源、产业孵化器等项目;开工建设国家战略物资冷链物流储备基地等项目。经济开发区产值增长15%以上。全力推进建筑业提档升级。开工建设建筑业总部基地,重点提升建安总公司、科茂建司等优质企业核心竞争力,力争晋升特级总承包资质企业1家、一级总承包资质企业4家、二级总承包资质企业6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440亿元,增长20%。巩固提升工业强县示范县,支持传统企业工艺更新、装备换代、产品升级,新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以上。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209.7亿元,增长10%。

做活第三产业。主动融入自贸区建设,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示范发展现代服务业,力争创成省级服务业强县。着力打造商贸服务集聚区。建成万福大都汇、红星美凯龙家居博览城、城西商业综合体、龙城现代冷链物流项目,完成茗渝酒店主体工程,开工建设雅阁酒店、邻里服务中心等项目,加快构建商贸办公、酒店会展、文体娱乐等多功能商业中心。着力打造电商服务集聚区。以电商大厦项目为核心,优化创新创业、金融配套、仓储配送、信息技术等服务,构筑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产业链,促进农特产品产供销一体,加速农特产品进城、工业产品下乡。着力打造文旅服务集聚区。以玉蟾山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引领,深挖龙桥龙舞、宋代石刻文化内涵,串联龙桥文化生态园、屈氏庄园民俗博物馆、道林沟风景区等优质旅游资源,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以玉龙湖整体打造为带动,整合普照寺、云锦山、万寿山等旅游资源,形成集群效应。鼓励发展精品村寨乡村旅游,做实做强旅游品牌。配套对接空港口岸,大力引进知名商务酒店、连锁餐饮品牌,辐射带动金融、康养、信息等产业快速发展。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87亿元,增长10%。侯卫东官场笔记

做优现代农业。持续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加快推进国家级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长江上游特色鲜果产业带等项目建设,新建枳实枳壳GAP种植基地5000亩、果蔬基地7000亩、稻鱼基地1万亩,建成PIC父母代猪场2个、高标准生猪寄养场3个。巩固保障粮食安全,力争粮食总产55万吨以上。辐射带动农业产业融合。依托农业产业园和田园综合体建设,示范引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继续打造以喻寺谭坝为核心的泸县北部田园综合体,开工建设锦云生态农业发展项目,加快推进潮河龙眼主题田园综合体项目前期工作。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实现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序列化加工、品牌化营销,构建以“线下农超对接、线上电子商务”为主体的营销体系,着力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力争引进全国知名农业企业集团2家,新发展家庭农场40家、农民专合社30个、农业龙头企业3家。大力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土公庙水库、高标准农田等项目建设,完成畜禽粪污处理中心及配套管网建设,建成艾大桥水库、三溪口水库渠系改造工程,完成濑溪河牛滩段堤防工程。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50.7亿元,增长3.5%。

三、大力推进城乡振兴,全面提升城乡品质,扮靓城乡一体新面貌

着力建设美丽城市。围绕加快融入泸州主城区一体化发展,以“四创一巩固”为抓手,持续提升城市品质。加速拓展城市发展规模。对上积极对接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泸川新区规划编制,对内开展城北、城东城市设计,实现城市总规内控制性详规全覆盖;加快推进县城“北拓西进、中调南改”,优化县城空间布局。升级改造县城市政道路。加快推进港城大道升级改造前期工作,建成泸县二中实验学校周边道路,打通绿园路至康桥半岛、九曲河大桥至园区8号线市政道路,完成玉蟾大道东段建设,优化城市路网。着力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启动高铁站片区、踏水桥片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网、智慧城市建设,新建4座生态停车场、15座公厕及垃圾库,改造40个弃管小区电力设施,完成建设街棚户区改造二期房屋征收工作,建成龙城文化艺术中心,加快体育中心、综合档案馆建设,健全公共服务设施。全面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深入推进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持续推进违法建设治理,强化综合执法,提高执法实效;加快智慧城管、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推进城市管理规范化、智能化、精细化。持续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扎实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加快实施“两河四岸”景观打造,强力推进龙湖湿地公园二期建设,完成沱江流域江河治理、九曲河河湖连通一期、九曲河系统治理工程,创成省级宜居县城。

着力建设美丽集镇。完善场镇基础设施。大力建设公共停车场、社区广场、街头公园等公共服务设施,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切实提升场镇水电气保障水平,不断增强场镇综合承载能力。打造玄滩大型停车场、绿化美化景观,建成云龙两横一纵路网、商务产业中心,完成云锦农贸市场、海潮场镇综合配套提升工程。提高场镇治理水平。推进执法重心下移,强化场镇综合执法,加强场镇环境治理,塑造场镇特色风貌。打造特色小镇品牌。深入推进“百镇建设行动”,全面启动“一镇一街”三年行动;大力争取上级特色小镇建设项目,加快培育环境“青而绿”、形态“小而美”、产业“特而优”、机制“新而活”的美丽特色小镇,奋力创建省级特色小镇;完成4个特色镇基金项目建设,高端编制云锦、天兴等特色小镇系列规划。

着力建设美丽新村。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村。主动对接乡村振兴上位规划,科学编制泸县乡村振兴规划,完成40个行政村“多规合一”编制工作。结合农村改革试点工作,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和新村聚居点,配套完善基础设施,规划发展特色产业,示范引领新村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全域创建“四好村”,建成省级“四好村”24个、市级“四好村”40个、县级“四好村”45个。

四、大力推进污染防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开启绿色发展新征程

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扎实开展减排、压煤、抑尘、治车、控秸五大工程。全面推进污染源治理,重点开展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坚决关停不达标企业。加快解决燃煤污染问题,大力实施“煤改气”“煤改电”工程。加强建筑施工、道路、堆场扬尘污染防治,大力推行道路机械化清扫,城市建成区道路机扫率达90%以上。强化机动车尾气治理,开展高排放机动车专项整治行动。严格管控秸秆焚烧,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85.5%以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细颗粒物(PM2.5)浓度分别下降3.5%、3.7%、12.3%,优良天数率提升4.4%。

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深入落实河长制,扎实开展长江、沱江、濑溪河等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快推进长江、沱江流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确保濑溪河、沱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标准以上。大力推广“3330”种养循环治污新模式,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探索建立河道警长制,严厉打击涉水违法犯罪行为。

坚决打好净土保卫战。开展土壤污染详查,分类制定治理方案,统筹实施专项治理。建立完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划定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深化农药、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积极开展轮作休耕试点,加快土壤改良修复,提高土壤整体质量。

五、大力推进民生改善,共建共享发展成果,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

全面巩固脱贫成果。坚持“扶上马、送一程”,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细化实施“22个专项扶贫计划”。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特困人员供养制度,提高城乡医疗救助水平。实施分类扶持,激发脱贫群众的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不断拓宽脱贫人口增收渠道,确保稳定脱贫、共同奔康。增强退出贫困村发展能力,推动村集体经济加快发展,巩固提升脱贫成效。

不断夯实农村基础。持续用力实施“4+1”基础设施升级版工程,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完成“社社通”工程,鼓励有条件的村社实现“户户通”,扩大城镇公交覆盖面,建成农村便民桥36座。力争完成整村农网改造92个、低压台区改造94个,建成投运天洋35KV输变电工程。建成顺河至高石塔、桐兴水厂至远大供水管网;完成毗卢沙子坪村、天兴曹湾村等11个镇30个村新增用水入户工程,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65%。建成投运16个中心村、30个新村聚居点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雨污管网;探索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启动天兴、云龙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工作。改造农村“四类重点”对象危房2700户,全面消除农村土坯房,动态消除农村危房。

奋力发展社会事业。强力推进教育卫生“双十亿”提升工程。全面完成泸县二中实验学校、城东小学建设和牛滩小学迁建,完成北大附属实验学校幼儿园主体工程,加快泸县建校新校区、泸县天立小学建设,深入推进全国学前教育实验区建设,力争创成全国职成教育示范县;完成康复医院扩建工程,开工建设县人医门诊医技综合大楼、二人医外科大楼,启动县人医三级甲等医院、县妇幼保健院二级妇幼保健院创建工作,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大力推进健康泸县建设。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事业。积极引进社会资本,推进医养结合,完成泸县康养中心建设,启动海潮敬老院扩建工程。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强化教育培训和就业创业服务,力争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0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万人以上。提高全民参保水平,确保城乡医疗保险参保率98%以上。

切实维护安全稳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完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成安全体验中心,坚决遏制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全力推进国家和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加强监管能力建设,打造食品药品安全泸县。强化应急管理和灾害事故预报预警,建成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加强应急专业队伍建设,增强应急处突综合能力。强化双拥共建,巩固国防力量,建成2万平方米人民防空地下室。深入开展“七·五”普法,着力营造法治环境。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高全民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强化基层社会治理,充分依托“智慧云护城墙工程”和“雪亮工程”,织密社会管控防护网,坚决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大力化解矛盾纠纷,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六、大力推进自身建设,始终践行为民宗旨,再上优质服务新台阶

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基本准则,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全面依法履行政府职能职责。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主动接受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健全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巩固提升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改革成果。强化执法监督,促进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及时依法公开政府信息,积极回应社情民意。

深入推进效能政府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效率优先”工作导向,继续深化“放管服”和行政机构、行政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大力开展县镇(街道)便民中心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行县镇村三级联审服务,依托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着力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切实打造“审批手续最简、办事效率最高、服务质量最佳、投资环境最优”的政务服务环境。

深入推进廉洁政府建设。坚持廉洁从政工作底线,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强力推进惩防体系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坚定不移惩治腐败。深入贯彻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厉行勤俭节约。坚决整肃庸政、懒政、怠政行为,打造遵纪守法、崇廉尚实、风清气正的廉洁政府。

各位代表,发展的号角催人奋进,时代的使命艰巨光荣。让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乘势而上、锐意进取,为泸县“建成四个新区,率先全面小康”而奋力冲锋!

谢谢大家!

内容说明及名词解释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指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以及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

四核四区:指向北打造以龙脑桥文化生态园为核心的绿色休闲区;向西打造以产业园区、龙湖湿地公园为核心的产城一体区;向中打造以花园干道城市客厅为核心的行政商务区;向南打造以大玉蟾山为核心的文旅宜居区。

四创一巩固:指同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健康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省级宜居县城,巩固国家卫生县城成果。

22个扶贫专项:指交通建设、水利建设、电力建设、信息通信建设、农村能源建设、农业产业、旅游扶贫、商务扶贫、农村土地整治、科技扶贫、新村建设、教育扶贫、贫困家庭技能培训和就业促进、生态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健康扶贫、文化惠民、社会保障、社会扶贫、财政扶贫、金融扶贫、基层组织建设等22个扶贫专项。

四个新区:指创新新区、畅达新区、产业新区、宜居新区。

一园一区:“一园”指泸州国家高新区医药产业园,“一区”指包含城西产业园、城北产业园(嘉明工业园)、临港产业园、空港产业园在内的泸县经济开发区。

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指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原有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和农民家庭承包经营权并行基础上,将农民家庭承包经营权分解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

七大领域体制改革:指经济、国有企业和科技、农业和农村、生态文明、民主法制、社会、文化教育卫生七大领域体制改革。

两河四岸:指县城区域九曲河、濑溪河及其沿岸。

“1+N”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指在构建“村两委办公室+便民服务、农民培训、文化体育、卫生计生、综治调解、农家购物”的“1+6”村级公共服务活动中心的基础上,新增产业化服务中心、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特色文化演艺中心等公共服务机构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

四好村:指达到“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主要标准的行政村。

重箱:指计算平板玻璃用料及成本的计量单位。1重箱等于2mm厚的平板玻璃10个平方的重量(约重50kg)。

农村“4+1”基础设施升级版工程:指提标扩面实施农村“道路建设、电网改造、安全饮水、环境治理+住房改善”工程。

社社通:指建制村联网路和村内通社路,实现每社有一条硬化路。

一站一馆三区:指健康管理工作站,中医馆,儿童预防保健服务区、妇女保健计划生育服务区、基本医疗服务区。

学校“三防”:指学校人防、物防、技防建设。

雪亮工程:指通过县、镇、村三级综治中心建设,充分发挥视频监控系统作用,建设“全覆盖、无死角”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

“两车卫士”防盗系统:指给摩托车、电动车安装的GPS定位防盗管理系统。

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试点:指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试点工作。

容缺预审:指在主件材料齐全的前提下,先行受理预审办理,允许申办人在以后的环节中补齐容缺材料。

“2+20+N”全民招商模式:指以泸州国家高新区医药产业园和泸县经济开发区为载体,20个镇(街道)为招商主体,充分发挥县级部门及商会、协会、企业、社会知名人士等的作用,形成全民招商格局。

一带一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三去一降一补: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PPP:指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的英文首字母缩写,指在公共服务领域,政府采取竞争性方式选择具有投资、运营管理能力的社会资本,双方按照平等协商原则订立合同,由社会资本提供公共服务,政府依据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资本支付对价。

GAP种植基地:GAP指《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种植基地指国家GAP管理部门认可的规模化药用植物种植基地,或是加盟于同类相关中药材专营企业的基地,也是制药集团制药原料供应地。

百镇建设行动:指四川省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而实施的试点行动,是摆脱小城镇发展困境的有效途径和举措。即全省根据当前经济发展水平、财力和政策承载能力,突出重点,力争通过3-5年努力,使100个试点示范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提升和优化。

“3330”种养循环治污新模式:第一个“3”指前段养殖过程实行雨污、饮污、干湿分离;第二个“3”指养殖环境实行前段污水减量、中端治理、尾端利用;第三个“3”指种养循环、生物发酵床、污水处理;“0”指农牧结合种养循环粪污“零排放”。

农村“四类重点”对象:指建档立卡贫困户、五保户、低保户、残疾户。

教育卫生“双十亿”提升工程:指分别投资10亿元左右,实施教育系统标准化提升工程PPP项目、公共医疗卫生提升工程PPP项目,全面提升教育卫生发展条件。

智慧云护城墙工程:指建成以泸县社会治理联动指挥中心为核心,以视频监控集群、城市防控集群、治安管控集群、无线采集集群、实战应用集群为支撑的立体社会治安防控系统。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 全文|2018年泸县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http://m.cyloushi.cn/gongzuozongjie/164848.html

推荐访问: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本类排行 本类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