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鉴赏_高考古诗定向训练:强化分析概括思想感情的方法2

时间:2018-09-12  来源:思想工作总结  阅读:

高考古诗鉴赏_高考古诗定向训练:强化分析概括思想感情的方法(2)

高考古诗定向训练:强化分析概括思想感情的方法(2)

文章来自:爱师网

定向训练一强化分析概括思想感情的方法

【练前点拨】

分析概括诗歌的思想感情的常规方法有:观标题、联作者、找诗眼、借注释、知流派等。临场答题时,特别要注意:

1.理层次

所要分析的语言片段是“字”“词”“句”“联”“阕”“篇”。因为除“字”“词”外,其余的都能理清层次。而层次往往对应着感情要点的层次,对应着答题要点的数量。

2.明位置

除要分析的是整首诗(词)的思想感情外,剩余的语言片段在诗(词)中都有个位置。如尾句(联)一般是全诗(词)思想感情最集中的地方,抓住了尾句(联)就把握了全诗(词)。而要分析的是中间句(联),除要细读内部外,还要联系上下句分析。

3.品关键词

(1)从传达诗歌情感、主旨的程度上看,关键词有显性与隐性之说。显性关键词是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如包含“愁”“怨”“愤”“恨”“忧”“凄”“喜”

“乐”“思”“怜”“泪”“闲”“怆”“怅”等字眼的词语,这些词语多为动词或形容词,表意功能明显,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这种语言叫“情语”,是需要在第一时间内予以关注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情语”有时藏在“景语”等其他语言之中。

【演练体悟】找出下列诗句中的“情语”。

①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②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杜甫《旅夜书怀》)

③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

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答案①愁②独③冷、凉(暗含冷寂)④孤、独(暗含孤傲)

(2)隐性关键词在传达情感、意图时较为含蓄、间接,但至关重要。描摹景、物、事、人等要素的词语一般是隐性关键词,它们虽然不是诗眼,但能暗示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些语言叫景物语。另有一些典故语,需要挖掘典故之本义,探寻作者之用意;含有表达技巧的语言(如拟人、比喻、双关、反语、借代等),需要还原基本义。还有一些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惟”“空”“又”等,也是应该引起注意的隐性关键词。弄清上述隐性词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如同拨开疑云迷雾,能让真相充分显露。

【演练体悟】探寻下面画线诗句的隐性关键词,并以此分析该处蕴含的感情。

①(2007·江苏)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答案一个“送”字,拟人化了,看似水送树,实则人送人,一个“送”字,包含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埋”,言其乌云遮山,借景之阴暗写人心情的郁闷,一半源于为友人一路山长水阔的担忧,一半暗含对友人一路平安的祝福。

文章来自:爱师网

定向训练一强化分析概括思想感情的方法

【练前点拨】

分析概括诗歌的思想感情的常规方法有:观标题、联作者、找诗眼、借注释、知流派等。临场答题时,特别要注意:

1.理层次

所要分析的语言片段是“字”“词”“句”“联”“阕”“篇”。因为除“字”“词”外,其余的都能理清层次。而层次往往对应着感情要点的层次,对应着答题要点的数量。

2.明位置

除要分析的是整首诗(词)的思想感情外,剩余的语言片段在诗(词)中都有个位置。如尾句(联)一般是全诗(词)思想感情最集中的地方,抓住了尾句(联)就把握了全诗(词)。而要分析的是中间句(联),除要细读内部外,还要联系上下句分析。

3.品关键词

(1)从传达诗歌情感、主旨的程度上看,关键词有显性与隐性之说。显性关键词是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如包含“愁”“怨”“愤”“恨”“忧”“凄”“喜”

“乐”“思”“怜”“泪”“闲”“怆”“怅”等字眼的词语,这些词语多为动词或形容词,表意功能明显,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这种语言叫“情语”,是需要在第一时间内予以关注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情语”有时藏在“景语”等其他语言之中。

【演练体悟】找出下列诗句中的“情语”。

①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②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杜甫《旅夜书怀》)

③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

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答案①愁②独③冷、凉(暗含冷寂)④孤、独(暗含孤傲)

(2)隐性关键词在传达情感、意图时较为含蓄、间接,但至关重要。描摹景、物、事、人等要素的词语一般是隐性关键词,它们虽然不是诗眼,但能暗示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些语言叫景物语。另有一些典故语,需要挖掘典故之本义,探寻作者之用意;含有表达技巧的语言(如拟人、比喻、双关、反语、借代等),需要还原基本义。还有一些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惟”“空”“又”等,也是应该引起注意的隐性关键词。弄清上述隐性词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如同拨开疑云迷雾,能让真相充分显露。

【演练体悟】探寻下面画线诗句的隐性关键词,并以此分析该处蕴含的感情。

①(2007·江苏)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答案一个“送”字,拟人化了,看似水送树,实则人送人,一个“送”字,包含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埋”,言其乌云遮山,借景之阴暗写人心情的郁闷,一半源于为友人一路山长水阔的担忧,一半暗含对友人一路平安的祝福。

,

文章来自:爱师网

定向训练一强化分析概括思想感情的方法

【练前点拨】

分析概括诗歌的思想感情的常规方法有:观标题、联作者、找诗眼、借注释、知流派等。临场答题时,特别要注意:

1.理层次

所要分析的语言片段是“字”“词”“句”“联”“阕”“篇”。因为除“字”“词”外,其余的都能理清层次。而层次往往对应着感情要点的层次,对应着答题要点的数量。

2.明位置

除要分析的是整首诗(词)的思想感情外,剩余的语言片段在诗(词)中都有个位置。如尾句(联)一般是全诗(词)思想感情最集中的地方,抓住了尾句(联)就把握了全诗(词)。而要分析的是中间句(联),除要细读内部外,还要联系上下句分析。

3.品关键词

(1)从传达诗歌情感、主旨的程度上看,关键词有显性与隐性之说。显性关键词是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如包含“愁”“怨”“愤”“恨”“忧”“凄”“喜”

“乐”“思”“怜”“泪”“闲”“怆”“怅”等字眼的词语,这些词语多为动词或形容词,表意功能明显,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这种语言叫“情语”,是需要在第一时间内予以关注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情语”有时藏在“景语”等其他语言之中。

【演练体悟】找出下列诗句中的“情语”。

①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②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杜甫《旅夜书怀》)

③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

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答案①愁②独③冷、凉(暗含冷寂)④孤、独(暗含孤傲)

(2)隐性关键词在传达情感、意图时较为含蓄、间接,但至关重要。描摹景、物、事、人等要素的词语一般是隐性关键词,它们虽然不是诗眼,但能暗示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些语言叫景物语。另有一些典故语,需要挖掘典故之本义,探寻作者之用意;含有表达技巧的语言(如拟人、比喻、双关、反语、借代等),需要还原基本义。还有一些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惟”“空”“又”等,也是应该引起注意的隐性关键词。弄清上述隐性词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如同拨开疑云迷雾,能让真相充分显露。

【演练体悟】探寻下面画线诗句的隐性关键词,并以此分析该处蕴含的感情。

①(2007·江苏)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答案一个“送”字,拟人化了,看似水送树,实则人送人,一个“送”字,包含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埋”,言其乌云遮山,借景之阴暗写人心情的郁闷,一半源于为友人一路山长水阔的担忧,一半暗含对友人一路平安的祝福。

文章来自:爱师网

②舟行青溪道中入歙[宋]方回

蕨拳[注]欲动苕抽芽,节近清明路近家。

五日缓行三百里,夹溪随处有桃花。

注蕨拳:指蕨芽,其端卷曲,状如小儿拳头。

答案一个“缓”字,说明作者荡舟慢行,为的是细细观赏三百里青溪的优美风光,表现了作者陶醉其间的喜悦之情。

“桃花”,属典故语,不仅实写青溪之景,也暗用《桃花源记》的典故,把家乡比作世外桃源的仙境,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③江村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答案“但有”,只要有,表明故人提供禄米,是自己一家子生存下去的根本条件。“更何求”中的“更”,是“再”“复”“又”的意思,表明自己对故人的帮助已经感恩戴德,不敢别有所求。因此,尾联除透露出诗人暂时的舒心安定之外,还隐藏着历经磨难的悲苦和对未来不可预期的辛酸。

④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①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①阙:指长安。此诗作于作者奔赴长安应试途中。②太华:陕西的华山。中条:山西的中条山。两山分别耸立在潼关南北。

答案“犹自”,仍然;“渔樵”,借代,代指隐逸生活。第二天就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仍然梦想过着渔樵般的生活,这含蓄地表白了自己并非热衷功名之人,写出了诗人动摇于出仕与退隐之间的矛盾心态。

高考古诗鉴赏_高考古诗定向训练:强化分析概括思想感情的方法(2)

http://m.cyloushi.cn/gongzuozongjie/94579.html

推荐访问:高考古诗鉴赏题及答案 高考常考古诗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本类排行 本类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