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礼貌礼仪

时间:2023-11-16  来源:其他礼仪  阅读:

关于儿童礼貌礼仪【九篇】

礼貌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儿童礼貌礼仪【九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篇: 儿童礼貌礼仪

(一)礼貌的具体表现为 1 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是与人友好交往的必备素养。

2 (语言文明) 要求: 礼貌用语要求说话和气,不强词夺理,不恶语伤人;谈吐文雅,不说脏话粗话;与人交谈时,要谦逊,尊重对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说话,不要盛气凌人,也不要说大话。

意义:文明用语能使交往和谐,为人际关系增色。

(态度亲和) 意义:态度亲和,能使增添交往的魅力,也是文明礼貌的重要内容。

(举止端庄) 要求:内在真心实意,外在彬彬有礼,就能广受欢迎,广交朋友。

文明礼貌通过端庄的举止来体现,注意举止的规范是我们进行社交活动的基本要求。

意义:他能反映我们的道德素养和文明程度。

(二)礼仪的具体表现为 1 就个人礼仪来说,表现在:举止文明,动作优雅,姿态潇洒,手势得当,表情自然,行为检点,仪表端庄,着装得体,讲究卫生等方面 2 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是三种合乎礼仪的姿态 3 发至内心的微笑,体现了我们的真诚,心灵的善美,对人的尊重,拉近了我们与他人的距离。

礼仪与礼貌、礼节的"关系[3]

礼貌、礼节和礼仪都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表示尊重、友好的行为,三者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

从本质上说,三者是一致的,但又各有其自身的特殊含义和要求。

礼貌是指人们在日常交往中,相互表示敬重和友好的品质和行为。

礼貌体现了时代的风尚和道德规范,体现了人们的文化层次和文明修养。

礼貌总是在一个人接人待物的过程中,通过仪表、仪容、仪态及言谈举止来体现的。

礼貌是文明行为的基本要求,是维护社会生活正常秩序的客观条件。

在日常社会生活中,人们总是难免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如果能够讲究礼貌,相互尊重,相互谅解,矛盾就容易得到化解,生活就会充满友好和温馨。

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处于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行为环境中,表达礼貌的形式会有所不同,但在相互尊重、友好相处这一点上却是相同的,在诚恳、谦恭、和善、适度的要求上也是一致的。

如果一个人衣冠不整、出言不逊、冷漠自负、动作粗俗,就是对他人的不尊重,那么他肯定是没有礼貌的。

礼貌应当是一个人良好道德品质的真实体现,对人的尊重友好必须是发自内心的,表面虚伪的客套不是礼貌。

讲礼貌应当做到彬彬有礼、落落大方,热情过度、过分殷勤、低声下气,并不是礼貌。

礼节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相互表示问候、致意、祝愿等惯用的规则和形式。

礼节是表示对他人尊重与友好的外在行为规范,是礼貌在语言、行为、仪态等方面的具体体现。

与礼貌相比,礼节处在表层,礼节总是表现为一定的动作、行为。

但这并不是说,礼节仅仅是一种表面形式,而是说尊重他人的内在品质总是通过一定的形式才能表现出来。

比如,尊重师长,可以通过见到长辈和教师问安行礼的礼节来体现;欢迎他人的到来,可以通过见到客人时起立、握手等礼节来表示;得到别人帮助,可以说声谢谢来表示感激的心情。

借助这些礼节,对他人尊重与友好的礼貌得到了适当的表达。

不懂得礼节,在与别人交往时,心中虽有对别人尊重的愿望却无法表达。

因此,礼节不单纯是表面上的动作,而是一个人尊重他人的内在品质的外化。

礼仪与礼貌、礼节三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如果说礼貌侧重于强调个人的道德品质,那么礼节强调的就是这种品质的外在表现形式。

有礼貌而不懂礼节就容易失礼,虽有对他人尊敬友好的心意,却不知怎样去表达,因而在与人交往时往往会出现尴尬、紧张、手足无措等。

不懂礼貌只学些表面的礼节形式,就难免机械模仿、故作姿态,让人感到虚情假意。

因此,讲礼貌,懂礼节应当是内在品质与外在形式的统一。

而礼仪的文化内涵要相对深些,它侧重于社会交往中,人们在礼遇规格、礼宾次序等方面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多用于较大规模或较为隆重的场合。

礼貌礼节多指交往过程中个别的行为,而礼仪则是指社交活动中,自始至终以一定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完整行为。

一般说来,礼节产生于礼仪之前。

最初的社交活动规模较小,礼节也较为简单,随着社会交往的扩大化和现代化,交往活动越来越频繁深入,礼节也越来越复杂,于是逐渐形成了一些约定俗成的礼节程序,礼仪就从礼节中自然而然地游离出来。

因此,礼节是礼仪的基础,礼仪是程式化了的礼节。

第二篇: 儿童礼貌礼仪

人是处于关系中的人。

要想得到自身的自由,需要先学会尊重他人、与他人更好地共处。

所以,别再说孩子还小,基本的礼貌礼仪,应该从娃娃抓起。

当然,具体如何教,是有方法的,并非强逼孩子必须要怎样怎样,如此只可能适得其反。

下文,我们就来聊聊,哪些基本的礼貌礼仪,我们从小就该教会给孩子。

有育儿问题,留言就好。

使用敬语让孩子的谈吐更优美

言谈作为一门艺术,也是个人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跟别人说话要用表示尊敬和礼貌的词语。

“您好、请、谢谢、不客气”,是开启良好人际关系的钥匙。

如果孩子经常听到这些话,就会进行模仿,继而成为个人熟悉而自然的语言。

1岁左右的孩子已经开始学说话了,父母需要在孩子那不断扩充的词库里加上“请”和“谢谢”。

每当他要点心或玩具时,父母就可以提示他说这些礼貌用语。

在孩子的言语礼仪的发展过程中,父母经常会问我两个问题:

孩子不爱叫人怎么办?

你好,想资询下,我家孩子两岁了,出门在外不爱叫人,让他叫人时,有点害羞,不愿叫,只是笑。

是什么原因?怎样对待?

对于这种情形,一般是孩子的个性使然,不必强迫孩子改变。

家长首先要起好榜样作用,对长辈恭谦,孩子自然会效仿。

很多家长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带孩子出去,孩子见了人从来不主动打招呼,不说“叔叔好”、“阿姨好”,让人觉得我们的孩子很不懂礼貌。

这样的孩子一般在2岁到3岁之间。

这是个正常现象。

要想改变这种情况,做家长的必须正确引导孩子--首先,在见面前,一定要先告诉孩子“待会儿会见到什么人”、“要如何称呼”,以及“该说什么”,让他们有心理准备,甚至可先练习一下。

不要命令或强迫孩子“你要说‘奶奶好’”,而是家长要当着孩子的面,大声地亲口说“奶奶好”、“阿姨好”,热情地向陌生人或者朋友打招呼,我们只要说出来就可以啦,千万不要强迫孩子。

“身教”比一遍一遍地说“你要说……”“你怎么不问……好”的意义更重要。

不久,孩子就会反馈你的教育结果。

如果孩子这次表现得还不错,则要及时称赞孩子所做的事,比如,“你今天叫爷爷奶奶,叫得很大声很好。

”甚至,可以给孩子一点小奖励。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孩子说脏话怎么办?

罗老师我家孩子现在两岁开始学骂人了怎么办?我家里有老人平时说话骂人她就学会了。

她现在学东西特别快我该怎么改掉这个坏毛病呢?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尤其是在语言建立的敏感期,这确实是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唯一的`办法孩子要说服老人,尽量说话的时候注意用词。

再遇到孩子说脏话的情况,妈妈可以对孩子的话置之不理,妈妈的训斥反而是对孩子说脏话的行为是一个强化。

如果孩子问妈妈:“妈妈为什么不理我”,妈妈可以告诉孩子:“这样说话别人是不爱听的,就不会理你了。

”并告诉孩子怎样说更好。

比如,可用引导式的问句和他讨论,“你一定要用这个字吗?”、“要不要换个字来形容你的感觉?”和小孩讨论他的情绪感觉,教他、建议他用使其他文雅有礼的字。

当孩子逐渐用规范语言替代脏话后,妈妈要及时鼓励和称赞孩子的正确行为。

不要随意插嘴,打断别人说话非常不礼貌

“大人说话,小孩不许插嘴。

”是父母在与他人聊天时经常训斥孩子的一句话,但效果往往是,不但孩子没有学会等待,反而更加急于表达,打断别人说话。

大多时候你会发现,父母们每每讲话就会被孩子打断,爸爸妈妈们只能忽略这些。

事实上,孩子们需要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可以打断别人,什么时候不可以打断别人,并且应该学会如何礼貌地说“打断一下”,而不是一直接连不停地打断说“妈妈,妈妈,妈妈”。

美国心理专家理察.卡尔森博士曾在《别为小事抓狂指南──父母篇》的书中建议父母,如果碰到这种情况,要先心平气和地告诉小孩:“打断别人的谈话是没有礼貌的行为”。

但也要谨守原则,千万别在孩子插嘴时回应他们的要求,否则他们会不断重覆这可得逞的行为,尽管你已说了上百遍的:“这是不礼貌的。

”但在你的谈话告一段落后,要主动问孩子:“亲爱的,你想做什么,我现在可以来帮你。

”让小孩明白,这时候才能听他说话,满足他的需要。

另一个好方法是与孩子发展一套默契。

比如说,当你与人交谈时,他可以跑来捏你的手,表示他有需要,而你也可以轻轻回捏一下,表示你知道了,会尽快来处理他,在这安静的默契中,教他学会尊重大人的谈话。

重要的餐桌礼仪,会让孩子变成小绅士/小淑女

“食不言、寝不语”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这不仅是为了健康着想,更是一种尊重他人和自己的礼仪。

应把重点放在基本原则上,不要强迫孩子去接受一堆的“可以做”或“不可以做”,如果连大人自己都做不到吃饭时间不讲话、不玩手机、不看电视的话,那就不要强迫孩子去做到,这是不现实的。

在不影响孩子进餐的基础上,餐桌礼仪是可以有弹性的。

首先,教孩子正确的坐姿,不要歪着、侧着坐。

给他一张舒适的儿童椅子、适合小手用的餐具。

当孩子真正有了参与感时,他会努力学着像大人一样吃饭的。

其次,得让孩子明白,饭桌不是玩耍的地方,而且,他不能影响别人吃饭。

最后,教会孩子如何拒绝不喜欢的食物。

较好的做法是:故意给他一种他不爱吃的东西,引导他正确说出:“不,谢谢。

”让他明白吵闹是不礼貌的行为。

孩子的专注力时间有限,许多孩子不喜欢长时间安静地坐着,可以在孩子进餐完毕,但大人还没有吃完的情况下允许孩子离席去玩点别的。

带孩子出去吃饭或聚餐,也得做“预防”工作。

出去前,先跟小孩说明状况,像是到餐厅不能大声喧哗,会坐在高脚椅上,爸爸妈妈会为他带个百宝袋,里面有他喜欢的东西,像是画笔、画纸、图画书、相本或小玩具。

等餐时,可以先带他们四处走走,缩短坐在高脚椅上的时间,看看餐厅周围的摆设或环境,让孩子有点乐趣。

公共场合不要撒泼吵闹

没几个父母能忍受孩子在大庭广众红着脸大声尖叫或哭闹,甚至赖在地上不走,如果又有旁人的眼光,就更难堪了。

美国幼儿教育专家夏毕罗博士在《完全教养手册》一书中解释,这代表孩子知道他可以在公共场所赢得你的注意或妥协。

立刻给孩子想要的东西或贿赂他们,将在未来付出更大的代价;而立即的打骂,也只有短暂的效果,并不能教会小孩在公共场所应有的礼仪。

首先,外出前家长需要先告诉孩子,要去哪里干什么,让孩子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并说好规则,确定孩子已经听明白,并询问是否能遵守。

如果孩子在公共场合奔跑吵闹,可问孩子:“你是要安静下来,还是要离开?”如果孩子不听劝说,就冷静带他回家。

让孩子清楚明白,除非学会自我控制,否则不能再出门。

不过,孩子总要一个学习的过程。

到了外面,这些规则一定会被打破。

这时,大人要耐心地提醒与纠正,直到小孩遵守。

但大人也要坚守自己的原则,例如,小孩在超市不断奔跑吵闹,屡劝无效时,可问他:“你是要安静下来,还是要离开?”如果劝说无效,就在冷静不生气的状况下,带他们回家。

重要的是,大人对此的态度要温和并坚定,既不能气急败坏地以暴制暴,也不能无条件地妥协孩子的无理取闹,这个度要掌握好。

父母的榜样作用是影响最大的

高尔基说:“爱孩子,是母鸡也会做的事。

”单纯凭爱是无法教育和影响小孩的,父母的潜移默化形成了对孩子礼仪教育的根本。

父母都鼓励教育孩子学礼仪,其实,礼仪更应该从父母学起、做起。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

“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孩子应做或是应该避免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面前,一旦把孩子熟识的人或榜样给他们看了,同时说明它们为什么漂亮或丑恶,那种吸引或阻止他们去模仿的力量,是比任何能够给予他们的说教都大的。

怎样理解这一长段的话呢?那就是父母的身体力行。

再具体一点说可能就是关于礼仪的榜样方面,爸爸对儿子的影响;妈妈对女儿的影响更加深远。

或者说孩子的礼仪教育始于母亲,流传于父亲。

影响先从母亲开始。

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就注重培养女性和家政。

如今,日本整体素质在世界获得认可,母亲功不可没。

我认识的一位长辈,在政府任职,勤勤恳恳从普通职员做到高官。

尽管她没有在生活上对孩子呵护备至,但她的女儿从小就目睹了母亲的坚韧与勤奋。

后来女儿只身到国外留学,独自打拼多年,成为某跨国公司高管。

接受采访时,她说:“我从母亲那里学会的坚韧和积极,伴我度过一次又一次的难关。

对孩子影响至深的另一位是父亲。

心理学研究表明,父亲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源泉。

在父亲的支持下,孩子更能面对和克服生活的压力与挑战。

心理学家哈瑞曾说过:“亲密而有爱心的父亲,可以帮助年幼儿童建立一种自我认同与安全意识。

”对女儿来说,父亲是她对男人期望的模式;对儿子来说,父亲是他的第一个模范。

绘本是礼仪学习的载体,形象并利于孩子接受

除了身教,父母也应善用童书绘本。

因为童书绘本里有许多故事比喻,还有许多人物角色,足以启发他们的同理心、同情、怜悯与爱心,比讲道理更容易培养孩子温柔关怀的能力。

比如可以经常陪孩子阅读一些好行为、懂礼貌类的绘本,通过模范卡通形象的树立、以及反面教材故事的呈现,会让孩子对于礼貌、礼仪认识得更加生动、更加记忆深刻。

在孩子违反这些礼仪的时候,可以用故事中的形象提醒孩子,会在不打击孩子自尊心的基础上更加利于孩子接受。

歌德曾说:“一个人的礼貌,是一面照出他肖像的镜子。

”其实一个孩子的礼仪行为不仅是他个人,更是孩子背后的父母乃至整个家族的一面镜子。

在孩子的礼仪、礼貌行为的养成路上,就看父母怎么做了。

第三篇: 儿童礼貌礼仪

不要随意插嘴,打断别人说话非常不礼貌

“大人说话,小孩不许插嘴。”是父母在与他人聊天时经常训斥孩子的一句话,但效果往往是,不但孩子没有学会等待,反而更加急于表达,打断别人说话。

大多时候你会发现,父母们每每讲话就会被孩子打断,爸爸妈妈们只能忽略这些。

事实上,孩子们需要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可以打断别人,什么时候不可以打断别人,并且应该学会如何礼貌地说“打断一下”,而不是一直接连不停地打断说“妈妈,妈妈,妈妈”。

美国心理专家理察.卡尔森博士曾在《别为小事抓狂指南──父母篇》的书中建议父母,如果碰到这种情况,要先心平气和地告诉小孩:“打断别人的谈话是没有礼貌的行为”。

但也要谨守原则,千万别在孩子插嘴时回应他们的要求,否则他们会不断重覆这可得逞的行为,尽管你已说了上百遍的:“这是不礼貌的。”但在你的谈话告一段落后,要主动问孩子:“亲爱的,你想做什么,我现在可以来帮你。”让小孩明白,这时候才能听他说话,满足他的需要。

另一个好方法是与孩子发展一套默契。

比如说,当你与人交谈时,他可以跑来捏你的手,表示他有需要,而你也可以轻轻回捏一下,表示你知道了,会尽快来处理他,在这安静的默契中,教他学会尊重大人的谈话。

重要的餐桌礼仪,会让孩子变成小绅士/小淑女

“食不言、寝不语”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这不仅是为了健康着想,更是一种尊重他人和自己的礼仪。

应把重点放在基本原则上,不要强迫孩子去接受一堆的“可以做”或“不可以做”,如果连大人自己都做不到吃饭时间不讲话、不玩手机、不看电视的话,那就不要强迫孩子去做到,这是不现实的。

在不影响孩子进餐的基础上,餐桌礼仪是可以有弹性的。

首先,教孩子正确的坐姿,不要歪着、侧着坐。

给他一张舒适的儿童椅子、适合小手用的餐具。

当孩子真正有了参与感时,他会努力学着像大人一样吃饭的。

其次,得让孩子明白,饭桌不是玩耍的地方,而且,他不能影响别人吃饭。

最后,教会孩子如何拒绝不喜欢的食物。

较好的做法是:故意给他一种他不爱吃的东西,引导他正确说出:“不,谢谢。”让他明白吵闹是不礼貌的行为。

孩子的专注力时间有限,许多孩子不喜欢长时间安静地坐着,可以在孩子进餐完毕,但大人还没有吃完的情况下允许孩子离席去玩点别的。

带孩子出去吃饭或聚餐,也得做“预防”工作。

出去前,先跟小孩说明状况,像是到餐厅不能大声喧哗,会坐在高脚椅上,爸爸妈妈会为他带个百宝袋,里面有他喜欢的东西,像是画笔、画纸、图画书、相本或小玩具。

等餐时,可以先带他们四处走走,缩短坐在高脚椅上的时间,看看餐厅周围的摆设或环境,让孩子有点乐趣。

公共场合不要撒泼吵闹

第四篇: 儿童礼貌礼仪

电话礼仪【3】

拨打电话要注意:

(1)时间

一般情况下,不要选择过早、过晚或对方休息的时间打电话。

比如,工作电话应该选择在8点以后,如在国外应选择在9点以后。

往办公室打电话,最好避开临下班的时间。

因为这个时间如需要了解、研究或者对方急于下班,很可能得不到满意的答复。

中午休息的时间,也不要给对方打电话。

非特殊情况,不要在节日、假日、用餐时间和休息时间给对方打电话。

半夜或清晨被电话吵醒,很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

打国际电话,首先要考虑对方国家的时差。

如中国同美国时差12个小时,北京下午3点时却是美国人睡得正香的后半夜。

如果忽视时差,把人从睡梦中惊醒是十分不礼貌的。

其次要把握好通话的时间长度。

在正常的情况下,一次打电话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3分钟。

这种做法,在国外叫做“打电话的3分钟原则”。

要求打电话的一方要有很强的时间观念,抓住主题,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表达自己的意思。

因为时间过长,造成电话占线,会影响正常的通讯。

要讲究效率,既节约自己的时间,也不要浪费他人的时间。

(2)内容

通讯内容要简明扼要,作到言简意赅,干脆利索,不要吞吞吐吐,东拉西扯,否则,既浪费了时间,又给对方留下了糟糕的印象。

(3)态度

通话过程中,打电话者要文明礼貌,态度热情诚恳。

通话时要吐字清楚,语速、音量适中,语句简短,语气亲切,作到语言文明。

在先向对方恭敬地道一声:“您好!”后,要主动的介绍单位的名称和自己的姓名,不要让对方去猜。

结束通话前,要道一声:“谢谢!”“再见”。

通话时要精力集中,嘴里千万不要嚼东西,也不要一边打电话,一边同旁人聊天,或一边打电话,一边兼作其它事,给对方心不在焉的感觉。

第五篇: 儿童礼貌礼仪

关于礼貌和礼仪

礼仪与礼貌、礼节的关系一

从本质上说,三者是一致的,但又各有其自身的特殊含义和要求。

礼貌是指人们在日常交往中,相互表示敬重和友好的品质和行为。

礼貌体现了时代的风尚和道德规范,体现了人们的文化层次和文明修养。

礼貌总是在一个人接人待物的过程中,通过仪表、仪容、仪态及言谈举止来体现的。

礼貌是文明行为的基本要求,是维护社会生活正常秩序的客观条件。

在日常社会生活中,人们总是难免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如果能够讲究礼貌,相互尊重,相互谅解,矛盾就容易得到化解,生活就会充满友好和温馨。

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处于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行为环境中,表达礼貌的形式会有所不同,但在相互尊重、友好相处这一点上却是相同的,在诚恳、谦恭、和善、适度的要求上也是一致的。

如果一个人衣冠不整、出言不逊、冷漠自负、动作粗俗,就是对他人的不尊重,那么他肯定是没有礼貌的。

礼貌应当是一个人良好道德品质的真实体现,对人的尊重友好必须是发自内心的,表面虚伪的客套不是礼貌。

讲礼貌应当做到彬彬有礼、落落大方,热情过度、过分殷勤、低声下气,并不是礼貌。

礼节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相互表示问候、致意、祝愿等惯用的`规则和形式。

礼节是表示对他人尊重与友好的外在行为规范,是礼貌在语言、行为、仪态等方面的具体体现。

与礼貌相比,礼节处在表层,礼节总是表现为一定的动作、行为。

但这并不是说,礼节仅仅是一种表面形式,而是说尊重他人的内在品质总是通过一定的形式才能表现出来。

比如,尊重师长,可以通过见到长辈和教师问安行礼的礼节来体现;欢迎他人的到来,可以通过见到客人时起立、握手等礼节来表示;得到别人帮助,可以说声谢谢来表示感激的心情。

借助这些礼节,对他人尊重与友好的礼貌得到了适当的表达。

不懂得礼节,在与别人交往时,心中虽有对别人尊重的愿望却无法表达。

因此,礼节不单纯是表面上的动作,而是一个人尊重他人的内在品质的外化。

礼仪与礼貌、礼节三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如果说礼貌侧重于强调个人的道德品质,那么礼节强调的就是这种品质的外在表现形式。

有礼貌而不懂礼节就容易失礼,虽有对他人尊敬友好的心意,却不知怎样去表达,因而在与人交往时往往会出现尴尬、紧张、手足无措等。

不懂礼貌只学些表面的礼节形式,就难免机械模仿、故作姿态,让人感到虚情假意。

因此,讲礼貌,懂礼节应当是内在品质与外在形式的统一。

而礼仪的文化内涵要相对深些,它侧重于社会交往中,人们在礼遇规格、礼宾次序等方面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多用于较大规模或较为隆重的场合。

礼貌礼节多指交往过程中个别的行为,而礼仪则是指社交活动中,自始至终以一定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完整行为。

一般说来,礼节产生于礼仪之前。

最初的社交活动规模较小,礼节也较为简单,随着社会交往的扩大化和现代化,交往活动越来越频繁深入,礼节也越来越复杂,于是逐渐形成了一些约定俗成的礼节程序,礼仪就从礼节中自然而然地游离出来。

因此,礼节是礼仪的基础,礼仪是程式化了的礼节。

餐桌上的礼貌与礼仪二

第一,考虑别人的感受

订让大家都方便的餐厅,考虑点的菜是否适合大家的口味,安排舒服的座次……一位礼仪师曾经说过,她的母亲曾经教导她,当她请人赴宴时要细心配合宾客的吃饭速度,在宾客尽兴吃完之前不可以放下筷子,因为一旦主人停筷,客人也不好意思继续吃下去。

体贴和周到,藏在每个细节里。

第二,礼仪绝不是恪守规矩

按规矩一定要用刀叉、按规矩一定要喝下这杯酒、按规矩一定要给对方布菜……规矩往往是破坏饭桌氛围的元凶。

日本著名的歌唱家藤原义江在请别人吃西餐时,对方嘟囔了一句:“用刀叉吃饭真别扭……”一向是刀叉派的藤原立刻递给对方筷子,还说“其实我也喜欢用筷子”。

藤原先生说:所谓礼仪,绝不是恪守规矩,那样做 的是蠢货!只要不让对方感到不快,就是最好的礼仪!

用餐小贴士:

◆不要舔筷,不要手握筷子在餐桌上乱寻;不要扒拉菜、挑拣菜;别人夹菜时,不要跨过别人去夹菜;不要把筷子插在饭菜上。

◆席间打嗝非常不礼貌,若无法控制,可以喝水使症状减轻。

◆打喷嚏时要用餐巾掩口并转向别处。

◆可以建议别人品尝菜肴,但不要擅作主张,用自己的筷子为别人夹菜。

◆用餐时要由尊者先动碗筷。

◆吐出的鱼刺、骨头、菜渣,用筷子或纸巾接出来,不能直接吐到桌面上。

日本人礼仪和礼貌三

日例如在一个集体宿舍里,几个不同国家的游客住在一起,房间的浴室空着本是最讲礼仪、礼貌的国家之一。

作为海岛国家,日本人对于礼貌礼仪的理解和陆上的国家有许多不同之处。

的,而日本人在洗澡前总会礼貌性地问房间里的所有人“我可以用浴室么?”。

日本国内的不同城市之间在礼仪、礼貌的尺度上也有不同,其差异主要体现在日本城市与乡村,大城市与小城市之间的不同。

相同的是,日本人在表示礼貌时,往往需要动用身体语言。

让我们按照身体各个部位,由下而上来谈谈日本人如何用身体来表示礼貌。

首先说说日本人的膝盖,也就是下跪。

下跪在日本并不十分常见,但绝对不少见,如果你去商场里买指甲油或护手霜,那个服务小姐很可能跪下为你试用的,记得一次在Tokyo Hands里面买东西,就看到一个年轻的sales girl跪下来给客人的手上涂护肤品,我倒是挺想变成那个顾客的。

再有就是传统餐馆或茶室,身着和服的服务生,端茶送水都是跪下来的。

说完了膝盖,我们说腰,也就是鞠躬。

这种行为在日本很常见,这种礼貌的方式符合了东方人的传统观念,智慧的人往往是那些肯低下头的谦逊的人。

在日本时常常有当地人对我鞠躬,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南方小城市,在我乘坐有轨电车或火车时,乘务员会向我鞠躬。

在长崎,市区里的有轨电车每到一个站,司机都会站起来,转身对所有乘客鞠躬,然后再开车;当我投入硬币或者上车刷卡的时候,司机也会点头并说谢谢。

火车或新干线的乘务员会站在检票口站成一排,不断地对走出车站的乘客鞠躬致谢。

这种习惯在大城市的地铁和新干线很少见,因为你可以想象一下东京地铁或新干线的拥挤程度和人流的速度。

腰部以上是手,也许岛国国土有限,人与人之间相处也格外谨慎,保持一定的距离(东京地铁除外),陌生人之间决不会轻易推、拍对方,即使是最轻微的接触。

在鞠躬的时候,常常配上手部的运动,男性放在两边,女性至于膝前。

还有一次在新干线换车,两趟车之间只有5分钟的间隔,却在两个不同的月台,我背着包跑的时候,新干线的工作人员也明白我是要赶车,一边弯腰鞠躬,一边伸出一只手推开闸门,另一只手单臂,五指并拢,指向我要去的方向。

腰部上面是背部和胫部,日本人说话时或者听你说话时,常常低下头对你表示尊敬,这和鞠躬很相似,但这种方式几乎没用腰部的运动。

特别是他们相对一件事情表示肯定的时候,或者接受你的指令时,总是快速地低头,弓背,嘴里说一声“哈伊”。

第六篇: 儿童礼貌礼仪

前台接待员基本仪容仪表礼仪

头发

男:头发不得油腻和有头皮,而且不得过长(留酒店规定的长度)。

女:头发梳洗整齐,长发要捆绑好,不得戴太夸张的发饰,只宜轻巧大方的发饰,头发不得掩盖眼部或脸部。

脸部

男:不得蓄须,脸部要清爽宜人,口气清新。

女:不得抹太多胭脂水粉,只宜稍作修饰,淡扫娥眉,轻涂口红,轻抹胭脂便可。

手部

男:不得留指甲、指甲要清洁,指甲内不得藏污垢。

女:不得留太长指甲,不宜涂鲜红指甲油,指甲油只可用淡色的。

脚部

男:清洁的鞋袜、鞋子每天上班前要擦亮。

女:清洁的鞋袜,不得穿有色的袜,要穿酒店规定的袜色,鞋子每天上班前要擦亮。

气味

男:保持身体气味清新,不得有异味。

女:不得用强烈香料(香水)。

前台接待员礼貌礼仪

在工作的时候,常带着自然的笑容,表现出和蔼可亲的态度,能令客人觉得容易接近。

不得故作小动作(永远是成熟、稳重),打哈欠要掩着口部,不要作出搔痒、挖鼻、掏耳、挑牙等不雅的动作。

工作时不得咀嚼香口胶,吸烟及吃东西。

不得互相攀谈私事,不得争论,不粗言秽语。

不得擅自用柜台电话作私人之用,如遇急事可请求上司用后台的电话。

走路时,不可奔跑,应脚步轻快无声,不要作怪动作。

在处理柜台文件工作时,还要不时留意周围环境,以免客人站在柜台片刻,员工还蒙然不知。

客人来到柜台前,马上放下正在处理的文件,礼貌的问安,表现出曾受过专业训练的风采,称职及有能力为客人服务。

留心倾听客人的问题,不能随意中断客人的叙述,然后再清楚的解答,以免答非所问,如遇到问题不懂作答时,应该说:“请稍等,待我查一查以便回答你的问题。”

不得表现懒散情绪,站姿要端正,不得摇摆身体,不得倚傍墙、柜而立或蹲在地上,不可歪头歪身,及扮鬼脸作怪动作。

不得嫌客人罗嗦,应耐心地为客人服务。

如遇客人对某事情外行,或不能随俗之处,不得取笑客人。

用词适当,不可得罪客人,亦无须阿谀奉承,声线要温和,不可过大或过小,要清楚表达所要说的话。

尽量牢记客人的姓氏,在见面时能称呼客人“X先生/小姐/女士,你好!”。

若客人之问询在自己职权或能力范围以外,应主动替客人作出有关之联系,而不得随便以“不知道”回答甚至置之不理。

酒店前台接待来客礼仪

当有客人来访时,应起身站立、行欠身礼。

面带微笑,热情、主动问候,使用礼貌用语:“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吗?”,耐心倾听客人的来意,并根据客人的需求积极予以帮助。

对客人的咨询,应细心倾听后再做解答。

解答问题要耐心,不能准确解答的.应表示歉意“对不起,请稍等,我帮您问一下”,问完要向客人反馈。

对来访者经核实后引导其进入相关区域。

做好来访者的登记工作(根据公司规定执行)。

谢绝外来推销员、衣着不整的闲杂人员进入办公区。

酒店前台电话礼仪

电话在三声内接听,必须使用规范应答语:“您好,××酒店”;

待来电者报上转接号码后礼貌说:“请稍候”,并立即转接;

如转接电话占线或无人接听时,请说:“您好,先生/小姐,您要的电话占线或无人接听,请稍后打来”;

如对方要求转接其他人,请立即转接;

如接转电话不顺畅,请回答:“对不起,让您久等了,我在帮您转接”;

电话机旁备纸、笔,主动提供留言服务,随时准备记录客人提出的要求和帮助解决的事项。

尤其对客人的姓名、电话、时间、地点、事由等重要事项认真记录并及时转达有关部门和责任人。

在接听投诉电话时,更要注意使用礼貌用语,积极帮助客户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态度要积极、和蔼。

及时将客户的意见转接相关部门和责任人或主动留下客户的电话,帮助联系和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如果对方打错了电话,或不清楚应该找谁时,应礼貌解释,并热情地为对方转接相关人员。

礼仪礼貌知识-坐姿 【2】

一、最为常用的八种坐姿:

(1)正襟危坐式。

又称最基本的坐姿,适用于最正规的场合。

要求:上身与大腿,大腿与小腿,小腿垂直

于地面,都应当成直角。

双膝双脚完全并拢。

(2)垂腿开膝式。

多为男性所使用,也较为正规。

要求,上身与大腿,大腿与小腿,皆成直角,小腿垂直

地面。

双膝分开,但不得超过肩宽。

(3)双腿叠放式。

它适合穿短裙子的女士采用。

(或处于身份地位高时场合)造型极为优雅,有一种大方

高贵之感。

要求:将双腿完全地一上一下交叠在一起,交叠后的两腿之间没有任何缝隙,犹如一条直

线。

双腿斜放于左右一侧,斜放后的腿部与地面呈45度夹角,叠放在上的脚尖垂向地面。

(4)双腿斜放式。

适用于穿裙子的女性在较低处就座使用。

要求:双膝先并拢,然后双脚向左或向右斜

放,力求使斜放后的腿部与地面呈45度角。

(5)双脚交叉式。

它适用于各种场合,男女皆可选用。

要求是:双膝先要并拢,然后双脚在踝部交叉。

叉后的双脚可以内收,也可以斜放,但不宜向前方远远直伸出去。

(6)双脚内收式。

适合一般场合采用,男女皆宜。

要求:两大腿首先并拢,双膝略打开,两条小腿分开后

向内侧屈回。

(7)前伸后屈式。

女性适用的一种优美的坐姿。

要求,大腿并紧之后,向前伸出一条腿,并将另一条腿屈

后,两脚脚掌着地,双脚前后要保持在同一条直线上。

(8)大腿叠放式。

多适用男性在非正式场合采用。

要求:两条腿在大腿部分叠放在一起。

叠放之后位于

下方的一条腿垂直于地面,脚掌着地。

位于上方的另一条腿的小腿则向内收,同时脚尖向下。

礼仪礼貌知识—坐姿

二、基本坐姿:

(1)入坐要轻而稳,女士着裙装要先轻拢裙摆,而后入坐。

(2)面带笑容,双目平视,嘴唇微闭,微收下颌。

(3)双肩平正放松,两臂自然弯曲放在膝上,也可放在椅子或沙发扶手上。

(4)立腰、挺胸、上体自然挺直。

(5)双膝自然并拢,双腿正放或侧放。

(6)至少坐满椅子的2/3,脊背轻靠椅背。

(7)起立时,右脚向后收半步而后起立。

(8)谈话时,可以侧坐,此时上体与腿同时转向一侧。

女士基本坐姿,如下图所示。

男士基本坐姿,如下图所示。

礼仪礼貌知识—坐姿

礼仪礼貌知识—坐姿

三、坐姿中的腿有哪几种不当表现

(1)双腿叉开过大。

双腿如果叉开过大。

不论大腿叉开还是小腿叉开,都非常不雅。

特别是穿裙装的女士更不

要忽略这一点。

(2)架腿方式欠妥,坐后将双腿架在一起。

正确方式,应当是两条大腿相架,并且一定使两腿并拢。

如果把一

条小腿架在另一条大腿上,两者之间还留出大大的空隙,就显得有些放肆了。

(3)双腿直伸过去。

那样既不雅,也妨碍别人。

身前如果有桌子,双腿尽量不要伸到外面来。

(4)将腿放在座椅上。

有人为图舒服,喜欢把腿架在高处,甚至抬到身前的桌子或椅子上,这样的行为是非常

粗野的。

把腿盘在座椅也不妥。

(5)腿部抖动晃悠。

坐在别人面前,反反复复地抖动或摇晃自己的腿部,不仅会让人心烦意乱,而且也给人以

极不安稳的印象。

礼仪礼貌知识—坐姿

四、坐姿中的脚有哪几种不当表现

(1)脚尖指向他人。

不管采用哪一种坐姿,都不以本人的脚尖指向别人,因为这一做法是非常失礼的。

(2)脚尖高高翘起。

坐下后,如以脚部触底,通常不允许以脚跟接触地面,将脚尖翘起。

如若双脚都这样,则

更是一种严重的违规行为。

(3)脚蹬踏他物。

坐下来脚要放在地上,如果用脚在别处乱蹬乱踩,那是非常失礼的。

(4)一脚自脱鞋袜。

脱鞋脱袜,属于“卧房动作”,在外人面前就坐时用脚自脱鞋袜,显然有损形象。

第七篇: 儿童礼貌礼仪

接待客人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客人要找的负责人不在时,要明确告诉对方负责人到何处去了,以及何时回本单位。请客人留下电话、地址,明确是由客人再次来单位,还是我方负责人到对方单位去。

(二)客人到来时,我方负责人由于种种原因不能马上接见,要向客人说明理由与等待时间,若客人愿意等待,应该向客人奉上茶饮、报刊、杂志。

(三)接待人员带领客人到达目的地,应该有正确的引导方法和引导姿势。

1、在走廊的引导方法。接待人员在客人二三步之前,配合步调,客人只有一人时,让客人走在靠墙的内侧(右侧);

2、在楼梯的引导方法。引导客人上楼时,应该让客人走在前面,接待人员走在后面;下楼时,接待人员走在前面,客人在后面,上下楼梯时,接待人员应该注意客人的安全。

3、在电梯的引导方法。引导客人乘坐无人驾驶的电梯时,接待人员先进入电梯,等客人进入后关闭电梯门,到达时,接待人员按 开 的钮,让客人先走出电梯。乘坐有人驾驶的电梯,则与之相反。

4、客厅里的引导方法。当客人走入客厅,接待人员用手指示,请客人坐下,看到客人坐下后,才能行点头礼后离开。如客人错坐下座,应请客人改坐上座。(一般靠近门的一方为下座)。

(四)诚心诚意的奉茶

第八篇: 儿童礼貌礼仪

(一)接听电话基本程序:电话铃响,应立即去接,一般电话铃响不超过2声应拿起电话,其程序如下:

1、致以简单问候,语气柔和亲切,简洁、礼貌,自报家门、名称或个人姓名(外线电话报单位名称、内线报部门或岗位名称);

2、认真倾听对方的电话事由,如需转呼他人,应请对方稍候,然后轻轻放下电话去找他人;

3、问清并记下对方通知或留言的事由、时间、地点和姓名并简单复述,以求准确无误;

4、待对方放下电话后,自己再轻轻放下。

(二)电话接听中的注意事项:

1、正确使用称呼(按年龄、职务、身份称呼);

2、正确使用敬语(如;劳驾您、麻烦您、拜托您、请稍候、再见等);

3、接听电话语言要简练、清楚、明了,不拖泥带水,浪费时间,一面引起对方的烦感;

4、接听或打电话时,无论对方是熟人还是陌生人,应严肃庄重,有礼有节,尽量少开或不开玩笑;

5、接听电话中要尽量不失礼节地设法辨明对方身份、姓名、工作单位,如对方实在不愿透露姓名和个人资料,也不要失礼;

6、对方拨错电话时,要耐心地告诉对方:对不起您拨错电话号码了!如果自己拨错了,一定先道歉,然后挂线重拨;

7、接听电话要注意礼貌:禁忌傲慢、无理、有气无力、不负责任、急躁、独断、专横、优柔寡断、不耐烦或出口伤人。

(三)电话接听的基本技巧:

1、接电话时应先问清对方单位;

2、接到电话通知时,应记录对方单位(名称、电话)、姓名、具体事宜,及时向领导汇报。

3、需转请他人接电话、他人又未在场时,应请对放稍等,如 对不起,他现在没在这里,请问您是哪里、贵姓? 请稍等,我看一下他是否在 ,如要找的人没在,应说 对不起,他没有在,有什么是可以转达吗?

(四)打电话基本程序:

1、电话拨通后,应礼貌询问是否你需要拨通的号码或单位,如:您好,是××处吗?

2、需找某人,应首先礼貌询问需要找的人在不在,如需对方帮忙寻找时,应用探询的口气请求对方是否可以帮忙寻找,并表示感谢;

3、打完电话挂机前,应对对方表示感谢。

第九篇: 儿童礼貌礼仪

(一)对前来访问、洽谈业务、参加会议的外地客人,应首先了解对方到达的车次、航班,安排与客人身份、职务相当的人员前去迎接。若因某种原因,相应身份的主人不能前往,前去迎接的主人应向客人作出礼貌的解释。

(二)主人到车站、机场去迎接客人,应提前到达,恭候客人的到来,决不能迟到让客人久等。

(三)接到客人后,应首先问候 一路辛苦了 、欢迎您来到我们公司 等等。然后向对方作自我介绍,将名片送予对方。注意送名片的礼仪:

1、当与长者、尊者交换名片时,应持名片上房、稍微倾斜、双手递上,身体微微前倾,说一句 请多关照 。想得到对方名片时,可以用请求的口吻说: 如果您方便的话,能否留张名片给我?

2、接名片时,应双手接过,然后应仔细地看一遍,可以念一边对方的姓名和职务,千万不要看也不看就放入口袋,也不要顺手扔在桌上或随意摆弄、卷曲。

(四)迎接客人应提前为客人准备好交通工具,不要等客人到了才匆匆忙忙准备交通工具。

(五)主人应提前为客人准备好住宿,帮客人办理好一切手续并将客人领进房间,同时向客人介绍住处的服务、设施,将活动的计划、日程安排交给客人,并把准备好的地图或旅游图、名胜古迹等介绍材料送给客人。

(六)将客人送到住地后,主人不要立即离去,应陪客人稍作停留,热情交谈,谈话内容要让客人感到满意,比如客人参与活动的背景材料、当地风土人情、有特点的自然景观、特产、物价等。考虑到客人一路旅途劳累,主人不宜久留,让客人早些休息。分手时将下次联系的时间、地点、方式等告诉客人。

关于儿童礼貌礼仪【九篇】

http://m.cyloushi.cn/liyi/363262.html

推荐访问: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本类排行 本类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