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境界节选阅读答案|诗的境界(节选)阅读答案

时间:2020-08-31  来源:范文大全  阅读:

诗的境界节选阅读答案|诗的境界(节选)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诗的境界(节选)朱光潜

无论是欣赏还是创造,都必须见到一种诗的境界。“见”字最紧要。凡所见皆成境界,但不全是诗的境界。一种境界是否能成为诗的境界,全靠“见”的作用如何,见是产生诗的境界的重要条件。

诗的“见”为“直觉”,有“见”即有“觉”,觉可为“直觉”,亦可为“知觉”。直觉必须是对于个别事物的知,知觉必须是对于诸事物中关系的知,亦称“名理的知”。例如看见一株梅花,你觉得“这是梅花”,“它是冬天开花的木本植物”,“它的花是香的,可以摘来插瓶或送人”等等,你所觉到的是梅花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这就是它的“意义”。意义都从关系见出,了解意义的知就是“名理的知”。但所觉对象除开它的意义之外,尚有它本身形象,在凝神注视梅花时,你可以把全副精神专注在它本身形象,如像注视一幅梅花画似的,无暇思索它的意义或是它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这时你仍有所觉,就是梅花本身形象在你心中的“意象”。这种“觉”就是“直觉”。

诗的境界是用“直觉”见出来的,它是“直觉的知”的内容而不是“名理的知”的内容。比如说读崔颢《长干行》,你必须在一顷刻中把它所写的情境看成一幅新鲜的图画,或是一幕生动的戏剧,让它笼罩住你的全部意识,使你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玩味它,以至于把它以外的一切事物都暂时忘去。在这一顷刻中你不能同时起“它是一首唐人五绝”、“它用平声韵”、“横塘是某处地名”之类的联想。这些联想一发生,你就从诗的境界迁到名理世界和实际世界了,这并非否认思考和联想对于诗的重要。作诗和读诗,都必用思考,都必起联想,甚至于思考愈周密,诗的境界愈深刻;联想愈丰富,诗的境界愈完美。但是在用思考引起联想时,你的心思在旁驰博骛,决不能同时直觉到完整的诗的境界。思想与联想只是酝酿工作,直觉的知常进为名理的知,名理的知亦可酿成直觉的知,但决不能同时进行,因为心本无二用,而直觉的特色尤在凝神注视。读一首诗和作一首诗都常须经过艰苦思索,思索之后,一旦豁然贯通,全诗的境界于是像灵光一现似的突现在眼前,使人心旷神怡,忘怀一切。这种现象通常被人称为“灵感”,诗的境界的突现都起于灵感。

一种境界如果不能在直觉中成为独立自足的意象,那就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形象,就还不成为诗的境界。一首诗如果不能令人当作独立自足的意象来看,那还有芜杂凑塞或空虚的毛病,就不能算是好诗。诗的境界是理想境界,是从时间与空间中执着一微点加以永恒化与普遍化,它可以在无数心灵中继续复现而不落于陈腐,因为它能够在每个欣赏者当时当境的特殊性格与情趣中吸取新鲜生命。真正的诗的境界是无限的,是永远新鲜的。

(摘编自朱光潜《诗的境界》)

5.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无论是在诗歌欣赏中还是在诗歌创造中都很重要,有“见”才有“觉”,“觉”可以是“直觉”,也可以是“知觉”。

B.凡所见皆成境界,这种境界能否成为诗的境界,全靠见的作用如何,见是产生诗的境界的重要条件。

C.对于个别事物的知是“直觉”,对于诸事物中关系的知是“知觉”,因此,“知觉”比“直觉”更重要也更有意义。

D.看到一株梅花,觉得是梅花,是冬天开花的木本植物,可插瓶或送人,这就觉出了梅花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这种“觉”是知觉。

6.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读崔颢《长干行》,马上把诗中情境看成一幅新鲜的图画或是一出生动的戏剧,暂时忘去其他事物,这就用“知觉”见出了诗的境界。

B.欣赏诗歌,同时还思索诗歌的意义以及诗歌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这就从诗的境界迁到名理世界和实际世界了。

C.一首诗如果不能令人当作独立自足的意象来看,那还有芜杂凑塞或空虚的毛病,就不能算诗。

D.经过艰苦思索后豁然贯通,灵光一现似的,心旷神怡,忘怀一切,这就是灵感,灵感造就了诗歌的境界。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直觉的知可以进为名理的知,名理的知也可以转化成直觉的知,因此,要想感觉出完整的诗的境界,需要二者同时进行。

B.每首诗都自成一种境界,而好的诗歌一定要有独立自足的意象,不能有芜杂凑塞或空虚的毛病。

C.不同的人读同一首诗,所“见”出的境界不会完全相同,这是因为每个欣赏者当时当境的性格与情趣是有差别的。

D.诗的境界是从时间与空间中执着一微点加以永恒化与普遍化,在无数心灵中继续复现,因此,它超越了时空而永远新鲜。

答案

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语段内容的能力。C项“‘知觉’比‘直觉’更重要也更有意义”错,原文没有对二者做程度高下的比较,属于无中生有。

6.答案B。解析:A项“知觉”应为“直觉”。C项能算诗只是不算好诗。D“灵感造就了诗歌的境界”说法有误。

7.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由原文第三段“在用思考引起联想时,你的心思在旁驰博骛,决不能同时直觉到完整的诗的境界。思想与联想只是酝酿工作,直觉的知常进为名理的知,名理的知亦可酿成直觉的知,但决不能同时进行,因为心本无二用。”可知,A项“需要二者同时进行”表述错误。

阅读答案:

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阅读答案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文言文阅读答案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科学巨人玻尔阅读答案韦安石,京兆万年人。曾祖孝宽,为周大司空、郧国公古代诗文阅读答案中国新诗为何处境“尴尬”现代文阅读答案俗境:生命的简单重复与“瞎浪漫”现代文阅读答案桑吉奈尔的灯塔现代文阅读答案王君为池州之明年,治其后堂北向,而命之曰思政之堂古代诗文阅读答案石榴阅读答案选自《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现代文阅读答案中国文化中的“超越”因素比世界上任何文化都少沈从文的文学传奇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星夜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重拾中华之“礼”的当代价值阅读答案选自《宋书?王昙首传》文言文阅读答案王昙首,琅邪临沂人,太保弘少弟也,幼有业尚“精神贵族”钱钟书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鞋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从陶渊明看现代人的生存困境阅读答案余光中:中国文字的炼丹人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选自《南史·列传第四十八》文言文阅读答案裴邃字深明,河东闻喜人。邃十岁能属文警惕汞污染阅读答案能藏善跑的草兔阅读答案(2014大连中考语文试题)王安石:无私交才显王道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尊严死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选自《北史·李苗传》文言文阅读答案李苗,字子宣,叔父畎。畎为梁州刺史,大著威名中国人的姓与名现代文阅读答案怀念吕凤子先生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谁没有个背景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节选自《宋史·洪咨夔传》文言文阅读答案洪咨夔,字舜俞,於潜人。嘉定元年进士,授如皋主簿雾霾天气在气象学中的界定与防范现代文阅读答案曲园奇人张元勋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墨烟张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三十七》文言文阅读答案韩思彦,字英远,邓州南阳人。游太学,事博士谷那律雅安,茶文化发源地和茶马古道起点现代文阅读答案一代奇人辜鸿铭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魔术师的报复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选自《宋书》文言文阅读答案傅弘之,字仲度,北地泥阳人新型H7N9病毒起源与变异现代文阅读答案民国奇人刘文典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流水写意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节选自《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第四十》文言文阅读答案段会宗字子松,天水上邽人也为眼前利益的申遗才应被“拆除”现代文阅读答案李约瑟:他让世界发现“理性中国”阅读答案正直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史丹字君仲,鲁国人也,徙杜陵。自元帝为太子时,丹以父高任为中庶子文言文阅读答案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翻看报纸上的畅销书排行榜现代文阅读答案韩褒,字弘业,颍川颍阳人也。褒少有志尚,好学而不守章句文言文阅读答案火星是太阳系中自然环境最接近地球的行星,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也阅读答案徐的,字公准,建州建安人。擢进士第,补钦州军事推官文言文阅读答案沿着民歌往回走阅读答案

诗的境界节选阅读答案|诗的境界(节选)阅读答案

http://m.cyloushi.cn/news/147234.html

推荐访问: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本类排行 本类最新